![书里书外(增订本)(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7/21/20190927213230457.jpg)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3.40
折扣购买: 书里书外(增订本)(精)
ISBN: 9787108063403
陈平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
小引 北京这块地方,历史文物不用说了,就是景致风情, 也颇有可夸口的。庙会中一人高的糖葫芦串,冬夜里热腾 腾、香喷喷的涮羊肉,深秋银杏林中一地金黄的落叶,还 有冰雪初化时街道两旁嫩黄的柳芽,这些都曾使我这岭南 人激动不已。可说实话,真正吸引我的,还是这儿的“文 化空气”。说具体点儿,那就是买书、读书、品书、评书 的种种便利、种种乐趣。 当然,我说的只是一个读书人的感觉。如今“读书人 ”的概念已不同往昔,不再是随时准备出将入相的候补官 僚。不久以前——我讲的是20世纪初——还有毕业于外国 大学者赏进士,得学士学位者赐翰林之类的好事。如今则 不会因为你学问大或者文章做得漂亮,就派你去当市长或 省委**。这也好,终于有了一批纯粹的读书人。北京的 官多,北京真正的读书人也多。因而,想借几本好书看看 ,或者找几个善读书的朋友聊聊,都不是什么难事。何况 ,还有那各式各样需要经常光顾的书店,可做休息娱乐的 场所。 我生也晚,赶不上那书肆林立的年代。当我开始读书 的时候,许多人家正忙着卖书、烧书。当我开始买书的时 候,书店里又只有《朝霞》《法家著作选读》之类,再加 上各式各样的红皮书。真正领略逛书店的乐趣,还是这六 七年的事。 每当翻读周作人、郑振铎、阿英,乃至唐弢、黄裳等 人情趣盎然的买**,或者胡适、刘半农、钱穆、谢国桢 等人记叙如何获得珍本秘籍的题跋诗文时,都不觉怦然心 动。相比之下,我的访书简直不值一提。宋椠元刊明清禁 本不用说了,就连大路货的清代刻本也没几部。怨我运气 不佳,也怨我眼界太窄,可还有个客观原因:一部朵云轩 重梓的《十竹斋书画谱》,要抵我一年半的工资,叫我如 何雅得起来? 清人孙庆增在其《藏书纪要》中称“*难事亦*美事 *韵事*乐事”的购求书籍有六难: 知有是书而无力购求,一难也;力足以求之矣,而所 好不在是,二难也;知好之而求之矣,而必欲较其值之多 寡大小焉,遂致坐失于一时,不能复购于异*,三难也; 不能搜之于书佣,不能求之于旧家,四难也;但知近求, 不知远购,五难也;不知鉴识真伪,检点卷数,辨论字纸 ,贸贸购求,每多缺佚,终无善本,六难也。 对我来说,真是“六难俱备”。照孙君说法,有此“ 六难”,就不配当藏书家,当然也就不配言访书藏书。尽 管如此,我仍深信,每一个喜欢逛书店的读书人,都有其 值得诉说的酸甜苦辣。 虽说区区买书小事,无关家国兴亡;不过,北京书业 的盛衰起伏、北京人买书的遭遇心境,似乎也是一种值得 重视的文化现象。前者虽有孙殿起辑的《琉璃厂小志》, 但详于清代而略于民国,解放后则基本付阙;后者未见专 门著作,可读的零星文章不少,但也以谈解放前访书的为 多。我辈读书不多,访书*有限,可既然希望读到此类文 章,就不妨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