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良法与善治(精)

法治--良法与善治(精)
作者: 王利明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法治--良法与善治(精)
ISBN: 9787301258040

作者简介

王利明,当代民法学界领军人物、民法学研究会会长。在民法领域耕耘数十载,潜心学术,著书立说,襄助立法,躬耕桃李。写作上,依靠丰厚的民法学学术、立法与教学积淀,解读当代法治进程与走向,文笔缜密又不乏乐观进取。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公务之外坚持学术研究,笔耕不辍。

内容简介

为什么正义女神要戴着眼罩? 在世界许多地方,都矗立着正义女神的雕像,她戴着一副眼罩,一只手拿着天平,另一只手握着长剑。正义女神名叫“Justitia”,是正义的守护神,她的名字被译为英语中的“Justice”,后又衍生出“正义”、“法官”等内涵。在正义女神雕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可以说,正义女神寄托了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激励着法律人为实现正义而奋斗。 正义女神一只手拿着天平,另一只手握着长剑,这一形象传递了关于正义的何种观念呢?德国学者鲁道夫·冯·耶林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解释:“正义之神一手提着天平,用它衡量法;另一只手握着剑,用它维护法。剑如果不带着天平,就是赤裸裸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带着剑,就意味着软弱无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正义之神操剑的力量和掌秤的技巧并驾齐驱的时候,一种完满的法治状态才能占统治地位。”这就是说,正义女神用天平衡量是非,用宝剑砍去邪恶,从而维护社会公平。 在这一点上,正义女神形象的寓意与中国古典的法律和正义观念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古汉语中,“法”被写为“灋”,对其的解释为: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也就是说,在功能上,法律不仅要像水一样平直,而且还需要以“廌”这类神兽祛除邪恶(不直)。所谓“廌”,又名解廌或解豸,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描述,它额头上长着一支独角,故民间普遍称其为独角兽,其寓意就是祛除邪恶,维护正义。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法律从其文字生成的那一天起,就把公平正义作为内在精神,这一点至今未变。还要看到,在我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天平和利剑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代表,天平用以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象征着裁量的公平;利剑用以刺破不当利益的化身,象征着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天平和长剑能生动刻画并传递女神的正义信息。 但正义女神为什么带着眼罩呢?对此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也查阅了很多资料,未发现有统一的解释。在形形色色的解释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正义女神不愿看到人间太多的不公正,尤其是把时代背景放在黑暗的中世纪,这种解释完全符合人们对正义的强烈追求和渴望。但仔细琢磨,不难看出,这种说法只能反映当时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并无法合理解释正义女神为什么带着眼罩,因为正义女神既然手持宝剑,可以祛除邪恶,难道还不愿正视人间的不公正吗?从逻辑上讲,正义女神之所以降临人间,正是为了看清世间万象,用天平衡量可能存在的不公正,并用宝剑祛除不公正,戴着眼罩,怎么能合理运用天平和长剑的衡量和维护公正、祛除不公正的作用? 良法和善治的有机结合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良法之治也是善治要追求的目标。法治所蕴含的良法价值追求与善治相得益彰。 良法与善治之论在眼下是值得认真研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