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传
作者简介
李志杰,男,汉族,生于1943年,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杨柳村人。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与电器制造专业,中共党员,主任记者。 历任企业技术员、组织干事、机关工会主席、宣传科负责人、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参与创办《宝鸡日报》,任社会经济部主任、总编办主任。主持创办《陕西冶金报》《市场营销报》《西安书画报》《陕西书画报》《艺术家报》《慈善书画报》并任总编癌,曾任《军工报》编辑部主任、《新健康》杂志副总编、长城书画院副院长。在各报刊发表新闻作品、科普作品、文艺评论220万字,发表摄影作品200多幅。著有《太白山揽胜》《李志杰科普小品选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李志杰高喜爱文集》(五卷)(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整理编辑出版《陕西名老中医孙继元临床实录》(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多次荣获陕西新闻奖、陕西科普作品奖和全国科普作品奖。2000年被中共陕西省委和省政府授予“陕西省优秀新闻出版工作者”荣誉称号。系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内容简介
第一章德清新市是故乡 钟兆琳,1901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新市 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文荟萃的锦绣江南水 乡,养育了德‘高行正、才华横溢的一代名流钟兆琳 。 德清县名取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宋代葛 应龙在《左顾亭记》中云:“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 因人而增其美,故号德清。”德清县地处长江三角洲 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 麓。县域总面积936平方公里,有“五山一水四分田 ”之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名山之胜 ”“竹茶之地”“文化之邦”的美誉。德清西部,群 山连绵,林木葱郁。其间的莫干山是蜚声海内外的“ 清凉世界”。它有“竹、云、泉”之胜,有“绿、凉 、清、静”之境。山上有200多幢风格各异的别墅, 更享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美称。山下的莫干湖清 幽湛蓝,湖边果树成林,犹如世外桃源。在莫干山的 “领衔之下,西部群山逶迤绵延,莽莽苍苍。深入其 间,只觉满目苍翠、空气如洗,让人俗虑涤尽。毛泽 东、周恩来、江泽民、乔石、朱镕基等中央领导人曾 登山揽胜,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痕迹。处于县域中部的 江南最大湿地、防风古国故里——下渚湖,总面积达 50平方公里,野趣自然,山青水清,景致迷人。600 多个岛屿湖墩遍布湖荡,湖中有墩(岛),墩中有湖, 港汊纵横,宛若迷宫,形成了水网交错的独特水乡景 观。湖羽碧波万顷,湖中物产丰饶,湖上野禽翩飞, 湖面孤帆漂荡,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德清 东部的千年水乡古镇——新市镇,素有“千年古运河 、百年小上海”之誉,已有1700年历史,至今仍保留 着众多古香古色的建筑和饱经沧桑的遗迹,有长达数 华里的市河与古运河相接。镇内河道纵横,古桥林立 ,粉墙黛瓦古树,小桥流水人家。店铺民居依水而筑 ,青石铺路曲径通幽,一派江南水乡的风情。 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 良渚文化和古代防风文化在这里留下不少印迹和传说 。从已发掘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可以推见,7000多年前 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德清建县已近1800年历史,沈约 、孟郊、管道升、俞樾、俞平伯等都是德清籍的历史 文化名人。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南朝武康县( 今德清县)余不乡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 家、史学家。其少时家境贫寒,立志读书,昼夜不息 。慈母恐其积劳成疾,常减油灭火,促其早睡,但灭 灯后,他仍颂诵不辍。南朝宋末,沈约管安西外兵参 军兼记市,至尚书度支郎。齐初,任步兵校尉管书记 ,时常和范云、萧琛、任防、王融、萧衍、谢朓、陆 倕切磋诗文,号称“竟陵八友”。隆昌元年(公元494 年)沈约任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曾登 金华婪江北岸的玄畅楼,赋诗八首,时称绝唱,后因 此而更名为八咏楼。齐明帝即位,进号辅国将军,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