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精)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204/02/20230204025644715.jpg)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180.00
折扣价: 115.20
折扣购买: 周书(精)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ISBN: 9787101159455
《周书》,又名《后周书》,是唐令狐德棻主持编 纂,岑文本、崔仁师等参与修撰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全 书五十卷,含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 北魏末年,中原板荡,经过多年混战,最终分裂为 东魏(五三四至五五○)与西魏(五三五至五五六)两 个对峙政权,与南方的萧梁(五○二至五五七)政权形 成三方鼎峙局面。其后,齐(五五○至五七七)代东魏 ,周(五五七至五八一)代西魏——后人称之为“后周 ”或“北周”,南方的陈(五五七至五八九)也取代了 梁,继续三方鼎立之势。周武帝建德六年(五七七), 周灭齐,统一北方。大定元年(五八一),隋(五八一 至六一八)代周。开皇九年(五八九),隋灭陈,全国 重归一统。 唐朝开国之初,承丧乱之余,经籍亡逸。令狐德棻 向唐高祖李渊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 令缮写”,数年后“群书略备”,修史条件渐趋成熟。 武德四年(621),令狐德棻向高祖建议编写前朝史书 ,获得允准。次年,高祖下诏命中书令萧瑀等编修魏、 周、隋、梁、齐、陈史书,其中周史由侍中陈叔达、秘 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负责。但当时天下尚未一统 ,政局不稳,百废待兴,故修史“历数年,竟不能就而 罢”。直到唐太宗贞观三年(629),修史工作才重新 提上日程。太宗敕令德棻与秘书郎岑文本修周史。到贞 观十年(636),《周书》与其他四朝史同时修撰完成 。 在实际修撰过程中,令狐德棻等人主要以牛弘《周 史》为蓝本,并参考西魏、北周史官所撰国史、起居注 、唐初征集的家状类文献以及时人回忆而作的记录。《 周书》中保存了不少与典章制度相关的史料,于东魏、 北齐、梁、陈史事也多有涉及,还收录了一些书信、时 策、诗赋等,是研究北朝历史和中古文学的珍贵文献。 由于唐以前记述西魏、北周历史的典籍都没有留传下来 ,就现存有关西魏、北周历史的资料而言,《周书》成 书较早,保存的资料也最为原始,作为“二十四史”之 一部,价值弥足珍贵。 中华书局1971年点校本《周书》,由唐长孺先生负 责,以清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与三朝本、明南监本、 北监本、汲古阁本、清金陵书局本以及百衲本六个版本 互校,同时通校《册府元龟》和《北史》中的有关部分 ,并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周书》点校本原有校勘记1451条,修订本删除旧 校78条,新增319条,总计出校1692条,并修订改补原 校多条,修改标点数百处。 此次修订,仍是以殿本为底本,以唐钞本残卷、三 朝本、南监本、北监本为通校本,以汲本、局本、百衲 本为参校本,并通校了《册府元龟》、《北史》、《通 志》以及《太平御览》和《永乐大典》所引《周书》中 的相关部分。在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以版本对 校为基础,充分运用本校、他校,审慎使用理校,广泛 收集并充分参考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出版以来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