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传
作者简介
邢小利,1958年生,陕西长安人。文学硕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理论编辑。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小说评论》杂志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兼任陕西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作家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散文研究会副会长。《秦岭》杂志执行主编。出版有文艺评论集《坐看云起》《长安夜雨》《文学与文坛的边上》,散文随笔集《独对风景》《回家的路有多远》《种豆南山》《义无再辱》《长路风语》。中短篇小说集《捕风的网》,以及《陈忠实画传》《陈忠实传》《柳青年谱》(与邢之美合著)等。
内容简介
陈忠实的祖父陈步盈,也做过私塾先生。陈步盈 这一辈有兄弟三人,分属两支,是堂兄弟。陈步盈为 一支,单传;到陈忠实的父亲陈广禄,仍是一个,单 传。另一支两个“步”字辈的是亲兄弟,他们是陈忠 实的祖父辈。其中老大去世早,陈忠实没有见过面, 老大有两个儿子,“广”字辈,是陈忠实的叔父。老 二在分家时住于陈家祖屋的上房和门房之间的西边的 厦屋,陈忠实这一茬孙子称其为厦屋爷。厦屋爷有两 个儿子,据说都属于不安分守己种庄稼过*子的人, 跟着一个外来人走了,后来一前一后各回来过一次又 走了,此后再无音信,于是就把老大的小儿子过继给 了厦屋爷。这个小儿子是个孝子,他把厦屋爷从厦屋 搬到了上房的西屋。陈忠实稍长,有了一些辨识能力 的时候,他看到的厦屋爷已经出进于上房的西屋了。 陈忠实对爷爷辈的人**见过面还有印象的,就是这 个厦屋爷。但是这个厦屋爷也在陈忠实**岁时就去 世了。这个厦屋爷与孙子辈关系不太亲密,陈忠实对 他的印象模糊而陌生,后来留下来的**的印象,是 他手里总捏着一根超长的旱烟杆儿,抽烟时需要伸直 一只胳膊,才能把燃烧的火纸够到装满烟末子的旱烟 锅上。直到快40年后,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的时 候,他要写差不多就是祖父那一辈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的时候,鬼使神差似的,他恍惚中忽然听到了厦屋爷 在夜深时的呻唤声,那一声重一声轻的沉沉的呻唤声 ,在刹那间忽然唤醒了他沉眠已久的某些记忆。这当 然是后话。 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坐落在白鹿原北麓,坐南朝北 ,面向灞河和骊山南麓。据陈忠实回忆,本门族的一 位爷爷给他说,他们这个门族的*早一位祖先,是一 个很能干的人。这位祖先在村子里先盖起了陈姓聚居 的**个四合院,尔后积累了数年,又紧贴着这个四 合院在西边建起了第二个四合院。他的两个儿子各据 一个,后来就成为东门和西门。陈忠实是东门的子孙 。陈忠实懂事起,就记得东门里居住着他的父亲和两 位叔父。西门人丁*为兴旺,那个四合院已经成了名 副其实的八家院。东门和西门后来再未出现过太会经 营治家的人,后人都聚居在这两个四合院里,没有再 添一间新房,也就无人迁出老宅,直到1949年新中国 成立。 陈氏家族应该在陈忠实曾祖父陈嘉谟那一代就确 定了分家的格局,陈忠实的祖父陈步盈和父亲陈广禄 在同辈兄弟中居长,东为上,陈广禄便继承了上房东 屋和中院东边的厦屋。在上房的东屋和西屋之间是一 问明室,作为两家共有的通道,而东屋和西屋是窗户 对着窗户、门对着门,其间的距离不过三大步四小步 。陈忠实家的两间厦屋用土坯隔开,南边的做厨房, 北边的养牛做牛圈。陈忠实一家人住在上房东屋。这 是陈忠实出生后至成年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家庭院落 格局。 陈忠实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陈步盈已经过世。 在《家之脉》中,陈忠实回忆过他祖父留下的遗物, 那是一堆当过先生的爷爷用毛笔抄写的书,行话叫“ 抄本”。祖父的遗物实际上也是一份遗产,遗产中* 为珍贵的,应该是它包含着一些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 化信念,这也就是他父亲所说的“当先生先得写好字 ,字是人的门脸”;也包含了一些源远流长的文化信 息,这需要陈忠实在后来的*子里长久地去体悟。 陈忠实的父亲陈广禄生于1906年,是一个地道的 农民。但他会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还能读小 说、剧本乃至《明史》这样的书,这在当时的农村, 算是有些文化的人。陈忠实记述说:“父亲是一位地 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 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 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 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 家乡传为佳话。”(陈忠实:《家之脉(代序)》, 《家之脉》,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陈忠实 从对父亲的评价说到了家族之脉。他说,从做私塾先 生的祖父到他的孙儿这五代人中,他的父亲是*艰难 的。他父亲既没有了祖父那样的做私塾先生的地位和 经济,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农民,土地和牲畜交公,也 无法从中获取可能有的劳动创造,可以说一无所有, 但还是心强气盛,拼死也要供着两个儿子读书。父亲 陈广禄的耐劳、勤俭以及性格的耿直,这些同左邻右 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但是父亲坚信不疑的文化意 识却是陈家*可称道的东西。 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