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心理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ISBN: 9787301259023
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老年心理学会会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会副会长。在海内外发表心理学学术论文六十多篇,出版心理学书籍近四十种,其中《心理学是什么》一书,在香港和台湾相继出版,并获得首届 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奖、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众多奖项。讲授课程《诠释社会、解读生活:社会心理学》展示在网易公开课和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爱课程”网站;为各级党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司、学校等举办的心理学普及与应用讲座颇受欢迎。
四 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思维及其研究 1.为什么要研究思维? 在探索了感知觉和记忆之后,理所当然要谈一下 思维。因为看到了,听到了,也记在心上之后,我们 常常还需要思考一番,是不是由此可以知道其他未知 的东西。毕竟,我们不可能亲身感知这个世界的每一 件事物,而且这个世界有许多东西不是靠感知就能理 解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比较这个人与那个人 谁聪明,那么,聪明是什么呢?是不是视觉敏锐、听 觉器官高度发达、记忆力好?聪明不仅仅包括这些, 更多的是指他的思维能力,也就是我们这一章要谈到 的内容。 如果你明白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或 许你就能明白对于人类思维的了解,我们永远都会觉 得知道得还太少。 人类是万物之灵,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人会对这 个论断产生怀疑,达尔文的论断对人类的自尊心是一 次沉重的打击,我们开始不得不来衡量一下到底人与 其他动物是不是能够区分开来。我们能在自然界的残 酷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缔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 文明,所凭借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我们的头脑, 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的理性、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的 创造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就是靠着自己的头脑搬出 了原始森林,远离了其他动物,将自己与其他动物区 别开来的。我们要继续前进就必须重视对自己头脑的 开发,这也是我们研究思维的意义。 几百年来,人类的科学活动突飞猛进,人类未知 的疆域在迅速消失,我们以自己的智能创造出许多千 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想象不到的事情,但我们很少想到 我们是怎么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我们对周围事物 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在研究智能的 活动中我们深深陷入了矛盾的泥沼之中,一方面我们 想了解我们的思维,另一方面我们用来了解我们思维 的恰恰是我们的思维,这可能吗?这与一个人提着自 己的腰带想把自己提起来一样。人类的智能足够认识 自己吗? 自有科学以来,我们一直在问自己,我们认识自 己吗?但直到一百年前,正式研究人内部精神世界的 科学才诞生。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增 加了多少?应该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要不我 们不可能有很多材料来填充这本书。但是,我们还是 不能不遗憾地说,在人类最本质、也最重要的心理活 动上,我们仍然知道得不多。 既然我们对思维的了解不是很多,读者想通过这 一章对人的思维有一个彻底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不过 ,读者也不要失望,即使我们能够将思维的来龙去脉 讲清楚,相信这也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所幸,这里的 内容都是不费多大脑筋就能看明白的。这也许是我们 能够尽力达成的了。 尽管一再声明,我们对思维的了解还很肤浅,科 学家现在至少已经懂得如何区分各种思维能力了,所 以我们在下面会讲得更具体点,把思维分为推理、判 断、决策、问题解决等等。在详细探讨这些部分之前 ,我们有必要先介绍我们思考的内容——概念。 2.概念与分类——思维的基本单位 什么是概念?举个例子,有人问你,什么是人? 你在脑海里绝对不会浮现出一个具体的人。也就是说 ,你想象的这个人,你绝对没有想到他是男的还是女 的,是黄皮肤还是白皮肤,你想象的只是一个人的构 架,是从你所见到的人的样子中抽象出来的一个形象 ,这就是概念。形成概念也就是分类,因为我们用了 同一个概念、同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些事物,就是把这 些事物视为同一类。 那么,我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形成概念的呢?我 们通常是将相似的东西归为一类,比如,我们将牦牛 、水牛、黄牛都叫做牛。但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还 把海豚、鲸鱼与牛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哺乳动物 ,我们就是按照特征的重要性来分类的。 形成概念或者分类有什么意义呢?从功能看,有 助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预测。想想看,如果没有分 类,我们就不得不一个一个地认识事物,这样即使我 们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做到认识所有事物。但是有了归 类就不一样了,一个分类只要认识一个,就可以推测 我们还没有接触过的另一个。 当然,我们的分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种 族对事物会有不同的分类,有时这与生存环境、具体 情境有关,我们思维的元素是比较灵活的,一切都是 为了为我所用、为了便利而产生的。 P195-198 《心理学是什么》:畅销10年,风靡中国,销量突破100万册!学界权威,心血之作,名家智慧,深入浅出。听名师之言,再论人生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