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国富论
作者: [英]亚当·斯密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国富论
ISBN: 9787550236400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 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这一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己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5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1787年他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内容简介

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被奉为圭臬的科学“圣典”。 《国富论》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所创的开山之作,被誉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较大的一部经济学译著。 《国富论》的出版被看成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该书获有“**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美誉。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开创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先河,但他在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为其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更具科学性。因此,后人的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完成的。 总之,不读《国富论》,你不会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不懂《国富论》,也难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

《国富论》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所创的开山之作,被誉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较大的一部经济学译著。 《国富论》的出版被看成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该书获有“**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美誉。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开创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先河,但他在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为其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更具科学性。因此,后人的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完成的。 总之,不读《国富论》,你不会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不懂《国富论》,也难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

书籍目录

引论及全书篇章设计
篇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生产物给各个阶层的自然顺序
章 分工
第二章 分工的起源
第三章 市场大小会限制分工
第四章 货币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商品的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商品的价格组成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工资
第九章 资本与利润
第十章 劳动与资本对工资与利润的影响
节 由职业性质造成的不平衡
第二节 由政策造成的不平衡
第十一章 地租
节 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有条件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上述两种土地生产物相对价值的变动
本章总结
第二篇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
序论
章 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维持国民资本的货币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生产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关系
第四章 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资本的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
章 财富的自然积蓄
第二章 欧洲农业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曾受到抑制
第三章 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发展
第四章 城市工商业会促进农村的发展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章 重商主义的内在机制
第二章 限制进口本国也能生产的外国货物
第三章 限制进口那些使我国陷入贸易逆差的外国货物
节 此种限制不符合重商主义
第二节 此种限制也不符合其他原则
第四章 退税
第五章 奖励金
附录
第六章 通商条约
第七章 殖民地
节 新殖民地建立的目的
第二节 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两大发现对欧洲的意义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重农主义
第五篇 论国家的收入
章 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节 国防经费
第二节 司法经费
第三节 公共工程和机关的费用
第四节 维持君主的尊严也需要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 公共收入的来源
节 君主或国家的非常规收入
第二节 赋税
第三章 公债

试读内容

《国富论》
  第九章资本与利润
  社会财富的增减不仅决定了劳动工资的增减,也决定了资本利润的增减。但是,财富状态对二者产生的影响,却大不相同。
  资本增加提高了劳动工资,同时也降低了雇主的利润。如果许多富商都在同一行业投入了资本,那么这一行业的利润势必会因为激烈的竞争而降低;这种资本增加如果扩大到社会各行业,那么所有行业的利润也都会因为竞争而降低。
  我已经说过了,我们不容易确定某一特定地方在某一时间里的平均劳动工资,只能确定普通劳动工资。可现在,我们甚至连普通资本利润都很难确定。因为,资本利润的变动非常大,即使是让某一特定行业的一个经营者说出他每年的平均利润有多少,他也未必能够说得出来。影响利润的因素,不仅有商品价格的变动,还有竞争者的多寡、顾客的购买欲望、商品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遭遇意外事故的多少。所以,利润率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动的,我们很难确定一个大国各行各业的平均利润,更不可能相当准确地确定以前或现今的资本平均利润。
  我们虽然不可能相当准确地确定以前或现今的利润,却可以由货币利息而略知其梗概。当使用货币能够获得较多利润时,通常可以提高货币的利息率;当使用货币所获得的利润较少时,则可以降低货币的利息率。由此,我们可以确信一点:一国市场一般利息率的变动,必然会影响该国资本的一般利润,使得利润随着利息率的升降而同步地升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利息的变动情况略知利润的变动情况。
  亨利八世在他在位的第三十七年,用法令将一切利息都规定在了百分之十以内。由此可见,以前的利息曾经达到过百分之十以上。其后的爱德华六世,由于热心宗教,所以禁止了一切利息。不过,据说这种禁令就像其他各种相同性质的禁令一样,不但没有减少高利贷的弊害,反而增加了高利贷的弊害。于是,在伊丽莎白女王第十三年的第八条法令中,又重新恢复了亨利八世的法令。
  此后,法定利息率一般都是百分之十,直到詹姆士一世第二十一年才降到了百分之八,复辟后不久又减成了百分之六,安妮女王第十二年甚至减为百分之五。这些法律规定的市场利息率,都是在信用良好者借款之后而不是之前规定的,因而看来极其适当。自安妮女王时代以来,法定利息率是百分之五,似乎要高于市场利息率。在近的战争发生之前,政府的借款利息率是百分之三,而首都及其他许多地方一些良好信用者的借款利息率,则达到了百分之三点五、百分之四、百分之四点五。
  自亨利八世以来,我国的财富与收入似乎在一天天地逐渐增加,而且增加得越来越快。在这期间,不断增加的还有劳动工资。不过,大部分工商业的资本利润却逐渐减少了。
  在大都市经营一种行业所需要的资本,往往比乡村更多。这么一来,投入大都市各行业中的资本就会比较庞大,于是都市资本利润率就会在众多富裕竞争者的相互竞争中,低于农村资本利润率。但在劳动工资方面,都市却高于农村。因为,在繁荣的大都市,劳动者往往供不应求。拥有大量生产资本的人为了雇到他们所需要的劳动者人数,只好抬高劳动工资来相互竞争,于是资本利润就降低了。而在那些偏僻的地方,由于雇主没有充足的资本来雇用全体劳动者,所以一般人民宁愿压低劳动工资也要获得职业,这样就增加了资本利润。
  在苏格兰,法定利息率和英格兰一样高,而市场利息率却比英格兰高一些。在苏格兰,即使是良好信用者借款,其利息率也不能少于百分之五。比如,在爱丁堡,随时去私立银行兑现全部或部分期票,都可以享受百分之四的利息。而在伦敦,存入私立银行的资金则没有利息。在苏格兰,几乎所有行业的经营资本都比英格兰少。因此,苏格兰的普通利润率要高于英格兰。我们知道,苏格兰的劳动工资是低于英格兰的。不仅如此,苏格兰还比英格兰穷得多;尽管它也在明显地前进,但它前进的速度却比英格兰要慢很多。
  本世纪的法国,其法定利息率一般是不受市场利息率支配的。法国的法定利息率,在1720年从二十分之一落到了五十分之一(也就是从百分之五落到了百分之二),而1724年则提高到了三十分之一(即百分之三点三),1725年又恢复到了二十分之一。在拉弗笛执政的1766年,这一法定利息率又减到了二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四)。再后来,掌握政权的神父特雷,又把这一法定利息率恢复到了原来的百分之五。
  政府这么强行抑制法定利息率,一般目的在于减低公债利息率,而且有时也的确达到了这一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法国或许不像英国那么富裕。一般情况下,法国的法定利息率低于英国,市场利息率却高于英国。究其原因,是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一样,有办法安全而又容易地回避法律。就像在英、法两国做买卖的英国商人说的那样,法国的商业利润要高于英国。正因为如此,许多英国人都不想在本国投资,而甘愿去轻商的法国投资。
  同时,法国的劳动工资却低于英国。你如果到过苏格兰和英格兰,就可以从这两地普通人民的服装和面色的差异中,分了解到这两地社会状况的差异;而假如你是从法国回到英国的,则会觉得这种对比更鲜明。明显地,法国的富裕是苏格兰所不及的,但法国进步的速度也似乎没有苏格兰快。跟苏格兰相比,法国一般甚或普遍被认为正在退步。但是,这种见解明显是没有根据的。如果一个人在时隔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又到苏格兰视察,那他不会抱有这种见解。
  反之,从领土面积及人口比例方面比较,荷兰的富裕程度要高于英格兰。在荷兰,政府的借款利息率是百分之二,良好信用者的借款利息率则是百分之三。据说,荷兰的劳动工资也高于英格兰。我们知道,荷兰人的商业利润在欧洲国家中是的。现在的荷兰商业,在有些人眼中是正在衰退的。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在某些商业部门中出现过。
  但是,从上面所说的征候中,我们能看出该国的所谓“商业衰退”似乎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衰退。商人们之所以会埋怨商业衰退,是因为利润减少了。可是,利润减少恰恰是商业繁盛,也就是所投资本比以前更多的自然结果。荷兰人趁着近期的英法战争,获得了法国全部的运输业务,直到今日也没有完全退出。此外,荷兰人还拥有英法国债这一大宗财产。据说,单是英国的国债,就大约有四千万镑。不过,我认为这一数额可能没有这么大。而且,荷兰人还以高于本国的利息率,把巨额资金贷给外国的私人。
  从这些事实来看,荷兰无疑是资本过剩。换言之,他们投在本国适当生产上的资本,经超过了这些资本能够得到相当利润的限度。这种衰退,并不是商业衰退。当经营特定行业所能获得的私人资本,增加到再投入到这一行业也不会获得更多利润时,也仍然可能有更多资本继续投入。这种情况,在大国比较常见。
  跟英格兰相比,我国北美及西印度的殖民地的劳动工资、货币利息及资本利润都更高。在各个殖民地,法定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大致都是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在新殖民地,还同时存在着高劳动工资和高资本利润。不过,这种现象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其他地方很少见。
  在一定期间内,新殖民地资本对领土面积的比例、人口对资本的比例,必定会低于大多数国家。农业家所拥有的资本,必然不够用来耕作所有的土地。所以,他们只好把资本投在土壤肥沃、位置适宜的海滨,以及可航行河流的沿岸各地上。此外,这类土地,往往能够用低于其自然生产物价值的价格购买得到。所以,如果购买并改良这类土地,就可以获得极大的利润。这时,即使利息非常高,农业家们也能够支付得起。于是,农业家们就能靠投在这种有利用途上的资本,迅速地积累起更多的资本,并使新殖民地的雇工供不应求。这样,农业家们付给新殖民地劳动者的工资也就会很高。同时,资本利润则会随着殖民地的扩展而逐渐减少。
  由于土壤肥沃、位置适宜的土地被全部占用,一部农业家只好耕作较差的土地,所以其所能获得的利润也就少了。而用在土地上的资本利息,也自然较低。正因为如此,本世纪我国大部殖民地的法定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都大大降低了。利息率在财富增加、工作改良及人口增长等的影响下,明显降低了。与此同时,劳动工资却没有跌落。劳动需求是随着资本增加而增加的,它丝毫不受资本利润的影响。尽管利润降低了,可是资本却比以前增加了,而且增加得更快。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勤劳的国家还是勤劳的个人,都是一样的。跟高利润的小资本相比,大资本的利润虽然更低,但利润的增加速度也更快。

  ……

媒体评价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含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创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把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德】卡尔马克思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美】弗里德曼   从*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的总和。    ——【英】巴克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