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400年崛起与强盛之路)/日本文史大系
作者简介
王翔,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现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首届“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章”。 潜心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比较经济史。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多部学术论著问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德川政权 1603年2月12日下午,京都南部德川家的伏见城。德 川家康身披猩红礼袍,安坐在城堡平台上。不一会儿,一 位侍者出现,深深地鞠了个躬,摇了摇两个木铃铛,禀报 说日本天皇派遣的高级特使驾到。皇室代表从马车上下 来,伴随着乐队精妙的演奏,在庄重的仪式中走向平台, 呈递给德川家康一个委任令,任命他为日本的幕府将军, 即维持整个国家秩序的军事将领。德川家康设宴款待特使 们以示感谢,并送上几袋金银和一匹骏马,让他们带回京 都。骏马身上挂着一具加高的金马鞍,鞍上还印着德川家 康的纹章。 任命德川家康为将军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创新性的事 件。把他擢升为全国最高军事首领的隆重仪式,反映了16 世纪末和17世纪初武士阶层的权势与荣耀。那时候日本各 地大约有250位有势力的大名统治着各自的自治领地。他 们富丽堂皇的城堡有许多比中世纪欧洲建造的最大的城堡 还要大。这些城堡雄踞在乡村,象征着大名们令人敬畏的 强大力量。但是,没有一个大名可以和德川家族相提并 论,德川家的伏见城是这片国土上最宏伟的要塞之一。伏 见城的石墙和城壕由同时期的另一位军阀建于1592年至 1596年间。这些坚固的石墙和宽阔的城壕保护着城中高耸 的主楼,还有2000名驻防武士的住所、公署,以及粮食和 武器库。这些设施散布在六个宽广的城郭之间,每一个城 郭都还有各自的内墙和设防的城门。 和其他大名的要塞相似,伏见城堡也既是一座宫殿, 又是一个军事堡垒。日本的统治者们不会忘记,仪式和象 征物能够不可估量地增添权力的内容,因此他们设计出的 城堡既展现了他们不可一世的力量,又闪耀着财富的光芒 和他们的审美情趣。德川家族征集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来 修建伏见城。通过这件事,德川家康向世人夸示了他的财 富和文化抱负。当结盟的大名们造访时,德川家康在一问 宽敞的、长宽各约30米的接待室里招待他们。在那里商讨 时政要务时,他会把客人们惊羡的目光引向雕满了古代圣 君的雅致的木横梁,以及装饰着由当时著名艺术家们所创 作的吉祥花鸟图案的活动隔门。室外,高级武士们在景致 优美的花园里消磨闲暇,甚至在城堡里的舞台上观赏古典 能剧。 伏见城展现出的富丽辉煌让人回想起京都昔日的荣 光。几个世纪前,一个新千年开端之时,京都是世界上最 伟大的城市之一。它追随东亚帝国城市生活的理想,城内 街道精确地按照几何形状分布,把整个城市分隔成为棋盘 状,其中呈长方形的居民区可容纳十多万人口。一条壮观 的大道从主入口即著名的罗生门通向年代久远的皇宫。它 贯通城市正中,两旁柳树成荫,南北绵延约5公里。京都 的居民偶尔会看见天皇在数百名着装整齐严肃的侍从的护 卫下,端坐在华丽的牛车上,从这条大道驶向京城附近宜 人的乡间胜地。不过,大多数时候,天皇都待在巨大的宫 殿里。那是他举行庄严的仪式来纪念保护日本的神祗,同 时确认自己作为道德和政治权威的终极之源的地方。在那 个神宫里还有一个回廊庭园,它是天皇的私人寝宫,一个
书籍目录
编者序:历史的镜面,倒转的回声 / i
序(一):预测未来 :如何阅读日本的历史? 李永晶 / viii
序 ( 二 ):日本历史有它自己残酷的迂回曲折 宋成有 / xii
译者序(一):历史意识与理性精神 王翔 / xv
译者序 ( 二 ):2014 年版序言 王翔 / xviii
前言 詹姆斯·L. 麦克莱恩 / xx
篇:传统的日本 / 001
年表 / 002
章 德川政权 / 006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 011
德川家康和将军职位 / 015
巩固统治 / 020
权力的纵向延伸 / 027
权力的正统化 / 029
权力的象征及其实质 / 035
日本和世界 / 037
第二章 城市、商业和生活方式 / 045
城市革命 / 047
城市和商业 / 051
农业商品化和原初工业化 / 055
对外贸易 / 059
阶级、身份和生活水平 / 064
第三章 自我与社会 / 071
武士道和武士伦理 / 072
商人对新儒学的思考 / 078
平行之“道”:商家家训和农民圣人 / 083
性别与现实 / 088
自我和群体 / 092
“身为日本人”的共性 / 097
第 二 篇 革命年代的日本 / 107
年表 / 108
第四章 明治维新 / 115
经济灾难和社会叛乱 / 116
新论说和新宗教 / 120
失败的改革和落空的期望 / 124
外患 / 125
美国引发危机 / 130
1854 ~ 1860:对外国人的让步和国内的强硬路线 / 133
1860 ~ 1864:公武合体 / 138
1864 ~ 1868:后的较量 / 142
明治“维新”概念的形成 / 148
第五章 “新开端” / 150
革命清算 / 151
击退反对党 / 157
了解西方 / 163
岩仓使节团 / 166
知识分子和教育家 / 169
促进文明开化 / 173
第六章 缔造立宪政体 / 178
执政者对宪法和代议制政府的思考 / 178
反对的事例和纷纭的论争 / 180
伊藤博文起草宪法 / 184
公民道德和国家意识形态 / 190
《大日本帝国宪法》 / 195
第七章 走向工业高度发展的未来 / 199
国家干预以及经济的基础设施 / 200
松方通货紧缩和经济新方向 / 205
私人企业家和轻工业的成长 / 209
农村地区的贡献 / 212
行业之首“棉纺业”和日本工业先驱 / 216
大商业、重工业和财阀 / 220
“牺牲在工业进步的祭坛上” / 226
近代经济的确立 / 229
第八章 经历明治梦想 / 233
工厂工人 / 234
丈夫和妻子 / 243
儿童和学校 / 246
神职人员与皈依者 / 252
前瞻 / 256
第三篇 新世纪的日本 / 259
年表 / 260
第九章 帝国的建立 / 267
边界和关系的重新确定 / 268
新兴的帝国主义思想 / 273
中日战争 / 278
对俄国的胜利 / 283
对朝鲜的殖民统治 / 288
日本帝国主义 / 292
第十章 新觉醒和新现代性 / 296
政党政治家挑战寡头执政者 / 297
主流政党、群众政治运动和政党内阁 / 302
大正民主与自由主义 / 306
合作的帝国主义 / 310
帝国的管理 / 313
城市中等阶级 / 320
叛逆的年轻人 / 326
第十一章 动荡的 20 世纪 20 年代 / 330
现代经济及其对照面 / 331
焦躁不安的佃农 / 337
愤怒的工人 / 339
政治分歧的扩大 / 347
“移山的时刻已经到来” / 351
少数民族的声音 / 356
“国民的羊倌” / 361
日本何去何从 / 365
第 四 篇 战争中的日本 / 371
年表 / 372
第十二章 “国家危急时期” / 378
满洲事变 / 380
国内激进的右翼势力和恐怖主义 / 386
一意孤行 / 389
保卫伪满洲国,扩大敌对行动 / 392
政党政府的倒台 / 395
压制政治多元化 / 398
经济复苏与企业集团 / 404
“二二六”事件 / 408
第十三章 追求新秩序 / 413
滑入战争 / 414
在中国的僵局 / 417
新政治体制 / 421
新经济体制 / 425
帝国的重构 / 429
20 世纪 30 年代的生活 / 433
日本南进,面对美国 / 439
1941 年秋 / 445
第十四章 大东亚战争 / 452
战争、政治及经济动员 / 454
整顿后方 / 460
统治“大东亚共荣圈” / 463
战争局势峰回路转 / 468
围攻下的生活 / 474
投降 / 478
第五篇 当代日本 / 487
年表 / 488
第十五章 被占领的岁月 / 493
美国人和日本人,麦克阿瑟和吉田茂 / 494
旧梦想,新希望,普通的日本人 / 498
非军事化 / 504
民主化 / 508
分权化 / 513
转向 / 521
独立 / 527
第十六章 复兴与丰裕 / 534
自由民主党的统治 / 537
高速增长与政府主导 / 542
企业社团与战后复兴 / 546
丰裕与新中产阶级 / 552
农民家庭与幸福生活 / 556
昭和晚期经验评说 / 559
怀旧的流行 / 565
第十七章 又一个新世纪 / 568
破碎的泡沫 / 569
批评与寻找千年末感伤的疗法 / 572
国际社会中的日本 / 576
社会义务,自我实现 / 581
麻烦的年轻人和受攻击的学校 / 587
少数民族的挑战 / 590
时间和自我 / 595
附录 / 599
词语注释 / 600
延伸读物 / 610
中日历史大事年表对照 / 637
试读内容
明治“维新”概念的形成
领导推翻德川政权的西乡隆盛、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通常并不被认为是领导世界上伟大革命之一的英雄。他们没有提出任何鼓舞全人类的激动人心的新价值观,如 19 世纪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也没有像 20 个世纪的俄国和中国革命那样,着手推进在经济和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阶级的利益。夺权过程中的种种情况,使得 1868 年的革命没有出现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场面。“讨幕派”打着恢复天皇统治的旗号掩护自己的行动,他们的胜利来得相对较快,恐怖行动相对不多,暴力持续时间不长。
1868 年的年轻领袖们决定,不能只停留在发动一场恢复过去遗传下来的价值观,使自己祖国免于沦亡的政变上,他们还要做得更多。在 19 世纪的前几十年,日本的“内忧”对传统政府组织是否能够应对武士的贫困和士气,适应由原初工业化和农业商品化驱动的经济转型,处理社会动乱,回应知识分子的批评,为集体异议中显而易见的新的政治意识留出余地等提出了严肃的质问。始于佩里来航的“外患”,暴露了幕府组织上的缺陷和意识形态的破产,而且幕府屈于外敌的签订条约的要求引起了志士的愤恨和忍受开国通商后果的城乡居民的憎恶。1868 年夺取权力的人是不满日本当局的半殖民地地位的民族主义者,而且正如松平春岳和岛津齐彬的上书中指出的,他们是同情面临困难的同胞的日本人。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事情使他们变得激进,充满愤怒和怨恨,对这个世界深为不满并想改变它。
1868 年,当伊藤博文、西乡隆盛、岩仓具视等成为政权的掌舵人时,对于将来的变化并没有一幅明确的蓝图,不过,他们对于想要航行的新方向却有个大体感觉。1867 年他们集中力量对付幕府时,他们之间的几次讨论已经指明,必须成立更为灵活的管理机构,使“才德之士”发挥才干,在天皇的佑护下促进全国统一,改善每个人的生活条件。日本西南一些藩实施的自强计划说明,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工业化和对外贸易可以增强国家实力,创造国内繁荣。19 世纪 60 年代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混乱使许多激进分子相信,只有激烈的行动才能产生一个稳定安宁的新世纪,因此他们抛弃了过去的哲学,尝试重整社会秩序,重建意识形态的新思想。恐惧和愤怒、渴望和期盼,不信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家竟落到如此可悲的境地 — 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使1868 年的那些领导人和日本人民相信,只有富于革新精神的根本的改变,才能拨乱反正,拯救未来。
1868 年 1 月长驱直入京都的人用古老的象征证明推翻旧秩序的正当性和他们正在考虑的革命政策的合法性。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他们当中许多激进分子说起要“瞒天过海”,暗指他们并不想真的把直接统治的权力归还天皇。事虽如此,但是伊藤博文、西乡隆盛及其同仁对天皇的忠诚是真心诚意的。起义者所想的是使天皇回归到他的传统作用:主持国家的仪式和认可以他的名义进行统治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忠诚”向日本人民解释了起义者之所以要除掉幕府,是因为它把朝廷变成了政治上的一潭死水。“忠诚”也驱使他们尝试彻底改革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后来日本人从中国的古典著作中借用了一个很少使用的词“维新”来形容权力的夺取和 1868 年之后倡议的新政策。这个表意词翻译成英语是“restoration”,日语读音写作“ishin”,指迥然有异的事物:一种只有利用社会全体的能量才能实现的万事万物的更新,一个新的开端。这个词用得十分贴切,因为正如近三个世纪里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经历的一样,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的开端带给了日本革命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