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ISBN: 9787514303407
我看过太多甜腻的游记,把世界上众多**的城市都描绘成美不胜收的 地方,哪怕是一次平庸的旅行,也被渲染得格外浪漫。写作者要是再透出一 种傻乎乎的高兴劲,就*让人难受。好像很不幸你现在生活的地方正是这世 界上*不值得生活的地方,所以不管你跑到一个多无聊的狗屁异乡,你都会 感到兴奋。有些人善于美化自己的故乡,有些人善于美化巴黎、纽约、泰国 和菲律宾。我相信他们这样做都有充分的理由,我也承认,阅读那些游记* 能激起我去看看这世界的念头,他们一定是真正地感受到了旅行生活的美好 并且及时认真地记录了下来。感谢那些游记和旅游杂志,他们将海外旅行说 成是有益身心、升华情操、开拓眼界的好行为。我不反对这个说法,但我还 是要矫情地说,一次美妙的旅行会让我感觉到*加空虚。 在19世纪30年代,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曾这样记述他的旅行:“我似乎 是在英国结束了一次奔波,就像我曾经在雅典、耶路撒冷、孟菲斯和迦太基 的残骸上经历过的一样。我历经一个又一个名城,看见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毁 灭,我感到某种痛苦的晕眩。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克 伦威尔和纪尧姆生活的岁月今安在?这一切都结束了。爱和恨,高尚和平庸 ,幸福和苦难,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刽子手和牺牲品,国王和人民,都沉唾 在同一弛寂静和尘埃之中。倘若人类和天才之*活跃部分尚且如此,他们如 同昔日的影子游荡在当代人中,他们已不能靠自己活着,甚至不知道自己曾 经活过,那么我们该是怎样一种虚无啊!” 可以用夏多布里昂这番话来解释为什么要把观光巴黎和对曾经生活在这 里的那些人物的追思纠缠在一起,为什么要到蒙帕尔纳斯公墓看萨特?因为 我们年轻时看过萨特的书。为什么要找到克拉拉·哈丝姬尔的墓?因为前两 天你可能正好听过她弹奏的莫扎特。波德莱尔、圣一桑、莫泊桑、贝克特, 你喜欢过哪一个就可以去找找他埋在哪儿,在墓地里玩一把找名人的游戏是 很有挑战性的。在拉雪兹神父墓地的入口处,兜售墓碑地图的老头问我:“ 你从哪里来?”我说:“中国。”老头儿一下变得很兴奋,说:“墓地的围 墙之外有一道巴黎公社墙,中国人都要去那里看一看。”他不知道,我们中 国小资到这里是来找肖邦和普鲁斯特的。1804年,拉雪兹神父墓地开始启用 ,11年后才刨了2000个坑,利用率太低,巴黎市政府知道市民喜欢名人,一 股脑将拉·封丹、莫里哀等人都埋在这里,如政府所料,这地方一下子火了 起来。又过11年,刨坑总数已经达到了3.3万多个。又过了100多年,大批 活人溜达进这个44公顷的陵园,他们到这里的理由和那些1817年要在这里弄 一块阴宅的死人一样:都喜欢和名人有点关系。 按照法国作家马尔罗的说法,文化就是战胜了死亡的一切形体之总和。 他说:“我们应当为*大多数人搜集起*大数量的艺术品,这就是我们这双 注定会消亡的手所要担负的任务。”这番话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法国的性格 ,偏颇一点来说,法国人一定会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文化的救世主,他们伟大 的卢浮宫博物馆可以为证。法国人认为,卢浮宫与爱丽舍宫都不能成为法兰 西第三共和国的象征性建筑,*近似共和国象征性建筑物的当属另一个埋死 人的地方——巴黎的先贤祠。有法国人说,到20世纪中期,先贤祠依然只是 左派的先贤祠(埋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等人),右派真正的先贤祠 是巴黎荣军院(埋葬着拿破仑、福煦元帅等人)。1964年,戴高乐将军把法国 抵抗运动**让·穆兰的遗体迁入先贤祠。 **的先贤祠,让·穆兰与马尔罗共处在一个墓室之中。1964年,正是 马尔罗在迁入让·穆兰的仪式上为他致悼词。以作家的成就而论,比马尔罗 *有资格被后世纪念的法国作家大概得有10个~20个,但从这个墓室其他两 位成员来看,马尔罗是被当成社会活动家的。另外那两个人,一个是让·莫 内,一个是勒内·卡森,后者是1968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让·莫内的骨灰是1988年迁入先贤祠的,他是欧洲共同体的***之一 。1940年到1943年间,莫内是“英国军需供应委员会”驻美成员,他发明“ 民主兵工厂”一词。1950年,莫内提出并起草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 方案,该方案由法国***长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正式宣布,后来5月9日成 为“欧洲日”。1976年,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政府首脑做出决议,授予莫内 “欧洲荣誉公民”的称号。莫内是迄今为止**获得这个称号的人,但是所 谓“欧洲荣誉公民”又有什么意义?“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对于远道而来拜会巴黎这个文化之都的东方人来说,马尔罗或让·莫内都 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在拉雪兹神父墓地,一个年轻人问:“**里阿尼在哪儿?,,按当时 的环境,这话也许该翻译成“**里阿尼死哪儿去了?”这个喜欢把人的脖 子画得长一点的家伙是20世纪早期巴黎艺术家的典型代表:酗酒,吸毒,风 流韵事不断。好多人也这样干,但有两个地方不如**里阿尼:一个是才华 ;一个是不能在36岁时干脆死掉。 蒙马特高地上还保留着**里阿尼的一个文化遗迹——跳跳兔酒吧。他 和毕加索等人曾经常光顾。现在这酒吧晚上9点钟开始营业,要提前预订座 位,价格是17欧元,含一杯饮料。 我记得在海明威的小说里见过这酒吧的名字,但远不如丁香咖啡馆留下 的印象深刻,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海明威曾经对丁香咖啡馆前面的奈伊 元帅的雕像做过几笔描写。而《流动的圣节》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在蒙帕 尔纳斯徒步旅行的指南,当然这本书*大的**是让你一定要到巴黎转转, 如果可能,就在巴黎度过你的青春岁月。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