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9.58
折扣购买: 习惯学(精)
ISBN: 9787302460190
周士渊,上海宝山人,1970年清华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因严重抑郁症而走上人生绝境,成了在清华园败得几乎最惨的人;曾先后病休四五年,住院二三年,身上开了三刀,几乎九死而无一生;而在此过程中,他不仅得到了无数人的关爱,更发现了“习惯”这盏奇妙的神灯,并身体力行,使古稀之年的他,生命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巨变。如今的他,被誉为中国习惯研究第一人,被评为“中国十大金口才”,曾登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等讲台,曾以《习惯老人的美丽人生》被央视专题报导;曾担任中国老年学会科学养生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曾著有《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等畅销书,还一直在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主讲《自我管理》《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等各种课程,并深受欢迎。
《论语》开篇语中的习惯 在我们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论语》是不 是一部几乎最具代表性的经典?那《论语》开篇之 第一句是什么呢?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开篇语后面的“说”,念作“悦”,也就是 “喻悦”之意;因此这句话我们可以翻译为—— “学了任何东西后,如杲能时时去‘习’,不 断去‘习’,那我们的人生不就会变得很愉悦吗? ” 《论语》是我们中华文化几乎最有代表性的经 典,那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这句话太重要放 在第一句,还是不小心碰巧放在第一句呢?” 经过反复求索、反复实践,我的结论是因为太 重要!因为我发现这开篇语里起码有三个极重要的 强调—— 第一是强调“学习”。这句话中有没有“学” “习”两个字?显然有!那“学习”对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重要不重要?是不是再重要不过了?我们 中华民族对“学习”是什么态度?是不是近乎崇拜 地将其置于我们中华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论语》之 首来加以强调的? 那这开篇语第二是在强调什么呢?“学”和“ 习”两个字为何要分开呢?原来孔子在这里把“学 习”看成是两个方面——一是“学”,一是“习” ;而他这里是在强调其中一个既重要又很容易被忽 视的方面,这个方面显然是“习”! 而对此无数事实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积 极心理学告诉我们迪香式微笑对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影响很大,我如今每次演讲,几乎都会送大家一个 颇受欢迎的见面礼——“西瓜甜不甜?”。这是什 么意思呢?这是一种奇妙的照相术。你照相时问对 方“西瓜甜不甜?”,当对方回答“甜——”时你 立即照,我保证这样照出的相,一定远超什么“A” “钱”“茄子”之类。朋友,这份极好的见礼物, 我此刻不妨也送给你;望你现在就放下此书,立即 去试,看看其效果究竟如何? 你试过后,是不是觉得我这份见面礼确实极妙 ?但没想如此珍贵的一份见面礼,当我演讲半小时 后,再试着让全体学员举起手机为我的演讲留影时 ,我却听不到任何人在问我“西瓜甜不甜”。朋友 ,如此一种绝妙的方法,我教了才半小时,大家“ 学”了才半小时,但一切却荡然无存了!那这究竟 是何原因呢?就是我们往往“学而不‘习’”所造 成的结果。 那我们《论语》之开篇语第三是在强调什么呢 ? 说到此,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多少年前我学驾驶 时“轧死了三个警察”的直实经历。 记得那一次,我在教练场经过一十字路口,教 《习惯学》有三大独特之处,可以区别于传统学科。其一,习惯学不 是建立在精妙的公式和严谨的推导,或者翔实的史料和全面的记载之 上的,而是周士渊老师从其本人数十年来从“清华园败得最惨的 人”到著名演说家的日常生活中精炼而得,从实践而来,知行合一。 其二,习惯学只说习惯,不囿于具体的内容,可能对于周士渊老师本 人而言,这本书是“西瓜甜不甜”,土豆治好青春痘,而另一个人研读,则可能是早睡早起,持之以恒,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最想要的内容,解开自己内心的困惑。其三,习惯学本身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谁能想到人人接触却又不甚留心的小小的习惯竟然可以起到这么大的效果,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甚至有人为之钻研数十年最终著书立说?仰望星空,为自己点燃一盏习惯的神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