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读懂中国](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5/06/20190925062414108.jpg)
出版社: 外文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3.00
折扣购买: 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读懂中国
ISBN: 9787119114262
潘家华,***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教授。1992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与环境研究》主编。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城市化、土地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等。任IPCC减缓气候变化评估第三次(1997-2001)报告主编、主要作者,第四次(2003-2007)和第五次报告(2011-2014)主要作者,发表中英文论(译)著300余篇(章、部)。获*****科研成果一等奖(2004)和二等奖(2000.2013)、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
虽然中国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未来仍 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 态环境脆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处在加速工业 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上。发达**上百 年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快速发展的30多 年中集中显现,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以及生态 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采取 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治理重点地区和流域污染等 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 还*和自然区保护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保持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没有同步增加,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控制,生 态保护和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但是,中国所面临的环 境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在继续,全 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尤其是 环境质量的改善与人民的期盼之间仍然存在显著差距 。 资源约束*益趋紧。中国进入快速工业化进程后 ,资源消耗快速增长。从总量看,中国是一个“资源 大国”,不仅资源的品种丰富,一些重要资源拥有量 还位居世界前列。但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又是一个 “资源小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中国总的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 为1.5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中国的森林 覆盖率远低于**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3%。中国的石油、天然气、铁矿 石和淡水等战略性资源虽然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 是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55%、17% 和28%,即使是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 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石油等 化石能源的消费需求迅速增加。1993年,中国由石油 的出口国变成石油的净进口国。2015年中国进口原油 已高达3.34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60%,占世界石 油贸易的12%。中国煤炭进口量在2015年已达到2. 04.亿吨,进口量达到历史*高水平,居世界**, 超过第二名的*本近亿吨。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 能源特点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2015 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所占的比重已达到**% ,远高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消费总量为39.65亿 吨,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②。煤炭等化石能源的 大量消耗,使得中国的大气和水资源遭*严重污染, 带来雾霾、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灾难 。 在资源禀赋不足的同时,中国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也比较低,这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 约。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占**的比重为14.84% ,但能源的消耗却占**的近21.8%,水泥、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