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2.64
折扣购买: 中国家规/中国传统家文化系列
ISBN: 9787544395588
心正:光明磊落,问心 无愧 修身,最重要的就是修 心,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方 式和行为效果,都是由心 决定的。心思、意念是一 个人为人做事的出发点, 心正则行正,行正则事成 ;心邪则行诡,行诡则事 败。所以古人在家庭教育 中强调修炼内心,端正心 态,做到光明磊落、问心 无愧。 (一)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五 代十国·钱镠《钱氏家训》) 【译文】 人的居心千万不能得罪 天地,言行都应无愧于圣 贤的教导。 (二) 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 、伪心、妒心、疑心者, 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 子所不为也。慢心之人自 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 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 我者,面前既不加礼,背 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其 身,则愧汗浃背矣。伪心 之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 ,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 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 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 矣。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 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 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 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 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 人,只厚怨耳。疑心之人 ,人之出言,未尝有心, 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 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 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 人讥笑,若不闻焉,此岂 不省事?(南宋·袁采《袁氏 世范》) 【译文】 待人接物时,经常怀有 傲慢、虚伪、嫉妒、猜疑 的心思,这是自己去招引 别人的轻蔑和羞辱,不是 品德高尚的君子所做的。 怀有傲慢之心的人,自己 比不上别人,却偏偏喜欢 轻视鄙薄别人。这种人见 到比不上自己和有求于自 己的人,在这些人面前既 不以礼相待,在背地里又 讥笑他们。如果能够回过 头来反省自己,就会羞愧 得汗流浃背。怀有虚伪之 心的人,说起话来婉转动 听,好像待别人特别亲厚 ,其实心里完全不这么想 。这种人可能短时间内还 被人们信任仰慕,但与他 打交道的次数多了,他的 心思就显露无疑了,最终 会被人们唾弃并远离。怀 有嫉妒之心的人,总是想 把自己摆在高于别人的位 置上,所以听到有人称赞 别人的优点,心中就会愤 愤不平,认为称赞得不对 ;听到别人有不如人的地 方,就会感到高兴,从心 里嘲笑别人。这种心态对 别人有什么实际的损害呢 ,只会加深别人对他的怨 恨罢了。怀有猜疑之心的 人,人们平日说一句话, 可能是无心之言,他就会 反复地想:“这人在讥笑我 哪件事?这人在嘲笑我哪 件事?”人与人结怨,常常 是从这里开始的。贤德的 人听到别人讥笑自己,就 好像没听到一样,这样不 是减少了很多烦心事吗? (三) 心为人一身之主,如树 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 先坏了心。心里若是存天 理,存公道,则行出来便 都是好事,便是君子这边 的人。心里若存的是人欲 ,是私意,虽欲行好事, 也有始无终;虽欲外面做 好人,也被人看破。如根 衰则树枯,蒂坏则果落。 故吾要你休把心坏了。(明· 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 【译文】 心是人体的主宰,就好 像树木的根,果实的蒂一 样,人最不能先坏了心术 。一个人心里如果存着天 理和公道,那么他做出来 的事,就都是好事,他是 跟君子一类的人。一个人 心里如果存着人欲和私心 ,就算他想做好事,也会 有始无终;就算想在表面 上做个好人,也会被人看 出来。这就像树根损坏了 树木就会枯萎,果蒂坏了 果子就会落下。所以我要 你不要坏了心术。 (四) 人生祸福成败,莫不基 于心术。心术一坏,即富 贵亦消乏也;心术一端, 即贫贱亦昌达也。(明·公安 三袁《袁氏家教十则》) 【译文】 人生中遭祸和得福,成 功和失败,无不取决于人 内心的善恶。心术一旦坏 了,即使现在富贵,以后 也会贫乏;心术一旦端正 了,即使现在贫贱,日后 也会发达。 (五)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 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 ,贱莫甚。(清·朱柏庐《治 家格言》) 【译文】 见到富贵的人就一脸谄 媚的人,最为可耻;见到 贫穷的人就一脸骄傲的人 ,最为卑贱。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