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纳粹运动与纳粹专政/世界史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但是,希特勒对历史课却很感兴趣,其历史老师 莱奥波尔德·波茨教授是一名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他 的那些关于古代日耳曼人的故事以及授课时打出的幻 灯片,使得希特勒及其不少同学都激动不已。他在《 我的奋斗》一书中曾经写道:“他的激烈言词有时能 使我们忘记现在,好像变魔术一般把我们带到了过去 的时代,穿过重重的时间之雾,使枯燥的历史事实变 成生动的现实生活。我们坐在那里,心里常常燃烧着 热情,有时甚至感动得流泪……他利用我们处于萌芽 状态的民族热情作为教育我们的手段……正是因为我 有这样一位教员,历史成了我最喜爱的课目。”希特 勒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具有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情结, 波茨教授的历史课更强化了这种思想。通过这样的历 史课,他和其他同学一样,成了德意志民族主义者, 他们厌恶甚至痛恨奥匈帝国的多民族架构,主张奥地 利抛弃非德意志人居住区,重新回归德意志队伍,与 以普鲁士为首的德国合并,组成大德意志国,称雄于 世界民族之林。 希特勒一直幻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或者建筑师,有 一段时间曾经沉湎于绘画和音乐,对于林茨市上演的 歌剧几乎场场不落。18岁时去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 结果由于不擅长画人物而落榜。美术学院院长建议他 去报考建筑学院,他也愿意,但由于没有高中文凭而 受阻。一再受挫后,他因担心丢脸而不愿意返回家乡 ,独自留在维也纳,闭门谢客,埋头读书,听听歌剧 或在街头闲逛,给家乡人造成正在维也纳“深造”的 错觉。 希特勒13岁丧父,19岁丧母,从此失去家庭依靠 ,只能利用父母的剩余积蓄和微薄的孤儿抚养费作为 补充性生活来源,过起半流浪性的生活,最落魄时甚 至住进了流浪者收容所。以后靠着同难友哈尼斯合作 ,绘制和出售素描、水彩画及卡片等,才住进了单身 汉公寓。 希特勒在公寓里经常阅读名叫《东方天坛星》的 杂志,该杂志是神学、色情和种族主义的混合物,强 调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是优秀人种,鼓吹排犹思想。 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反犹情绪和杂志书籍宣扬的种族 主义理论,使希特勒原有的民族主义思想进一步同种 族主义相结合,从种族学的角度来解释反犹主义。同 时,坎坷的生活经历使他更加热衷于政治问题。他关 注维也纳各个政党的活动情况,阅读各种书籍,参加 各种政治性集会,并把公寓的阅览室变成一个政论俱 乐部,经常同那些不得志的小市民展开辩论。在争辩 中,从小性格内向的希特勒,其口头表达能力大有长 进。 据希特勒自己说,就是在维也纳生活的6年中, 他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其主要内容是种族主义、反 犹主义、民族复仇和民族沙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 、专制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和超阶级的种族共同体思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