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克尔凯郭尔/牛津通识读本
ISBN: 9787544732734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加迪纳 生前为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作为一名哲学家,同时对绘画、文学和音乐深怀兴趣。著有《历史解释的本质》(1961)、《叔本华》(1963)、《克尔凯郭尔》(1988),编有文集《历史理论》(1959)、《19世纪哲学》(1969)。逝于1997年。
第一章 生平与个性 不止一次,克尔凯郭尔把天才比做逆风而上的雷雨。 提出这个比喻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否想到了自己。不过, 就他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比喻倒不失贴切。他像马克思 和尼采一样,以勇于反叛19世纪的思想而闻名。他们在各 自的著述中有意识地对抗自己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潮和传统 。直至去世之后,他们的重要观点才获得广泛的接受。 就克尔凯郭尔而言,人们对他的接受来得特别慢。他 用丹麦语写作,与他同时代的丹麦人认为他是一个“多余 的”人,至少他自己是这么看的。或许时人没有读他写的 东西,或许他们读了,但误解了其中的内在含义。他于 1855年去世,之后不久他的著作就有了德文译本,但开始 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 后,它们在中欧的影响才变得日益显著。他之所以获得至 今仍无可争辩的世界声誉,是因为他的名字首先和存在主 义联系在一起,这一哲学运动在20世纪30至40年代闻名于 世。作为一位思想家,他可能显得晦涩、充满争议、难以 分类。然而,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对于死后的声名,克尔凯郭尔即使能够知道也不会感 到奇怪。他自己曾自信地预言了这一点。他说,终有一天 ,人们将认真研究他的著作,赞赏书中独特而深邃的见解 。至于这个预言是不是让他感到纯粹的满足,那是另外一 回事。他提到未来世人对自己的重视,只是把这看做一个 事件,并非为了孤芳自赏,反倒是一种讽刺的评论。他把 将来那些会赞许他的人称为“教授”。换句话说,他在世 时那些自鸣得意的学术机构的未来成员正是他痛批的对象 。诚然,在这一点上,他的学术生涯愈接近尾声,他的观 点便愈发尖锐,这和他对教会的憎恶愈来愈明显是一样的 。话说回来,他对学术机构的敌视源自更早的时候他对某 种东西产生的深深的怀疑,他认为这种东西对自己那个时 代的学术氛围是有害的。这种东西便是被他称为“对客观 性的错觉”的成见。一方面,这种成见用一层层的历史解 说和伪科学推理来窒息主观经验的重要核心。另一方面, 它喜欢从抽象的理论角度来探讨思想,根本不去考虑这些 思想对于具体的世界观有何意义,对于活生生的人所承担 的义务有何意义。克尔凯郭尔所有的著述都以这样或那样 的方式证明了个体在面对这些倾向时需要强化自我的完整 性,而他自己的个人生活可以说就例证了这一点。他的创 作和他作为个体的存在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 忠实地记录在他浩繁的日记中。克尔凯郭尔二十一岁开始 写日记,这些生动的文字有助于我们了解他奇异而复杂的 个性中那迷宫般的隐秘之处。 索伦·奥比·克尔凯郭尔于1813年5月5日生于哥本哈 根,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父亲米凯尔·佩德森·克尔凯 郭尔是一个退休的针织品商人,年轻时是个农奴,后来获 得自由人的身份。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因为从一个 叔叔那里继承了一笔价值不菲的遗产,他成了一个富人。 在第一个妻子过早去世后,他娶了亡妻的女仆,生下克尔 凯郭尔。母亲是个文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她起的作 用并不明显。相反,父亲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父亲自 【编辑推荐】 《克尔凯郭尔》由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帕特里克·加迪纳撰写,阐释了克尔凯郭尔对人的存在状况所进行的探究,以及他的思想背景、思想形成过程和基本理论倾向等。国内资深哲学学者刘放桐作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