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心理咨询师

成为心理咨询师
作者: 朱建军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7.82
折扣购买: 成为心理咨询师
ISBN: 9787513943147

作者简介

"朱建军 中国社会心理协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第一届系主任、教授。国内最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之一,迄今已从事心理咨询30多年。 20世纪90年代创立心理治疗技术“意象对话疗法”,至今意象对话疗法学习者达数万人。21世纪初与曹昱创立心理治疗技术“回归疗法”。 著有《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心灵城堡漫游》《掌控自我》《成为自己的解梦师:朱建军解梦30讲》等40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03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 所谓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际上包含两个常用术语:心理咨询和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英文是counseling,而心理治疗在英文中则是 psychotherapy 或therapya。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为成千上万人提供着心理上的帮助,对改善人 们的心理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已经有超过百年 的历史,但是,它们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清晰的定义。这也 并不奇怪,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而且不同的实 践者在从事这项活动时,从目标到方法都有很多不同,因此很难寻找它 们的共同特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尝试对它们进行某种定义,以便初学者对 其有基本的理解。 X 心理咨询 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对心理 a 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004 成为心理咨询师 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 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失常, 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机能性的、有机体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 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其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心理上的不 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种清楚的认识,从而改变态度与行 为,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由于专业人员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们不指望有一个定义, 能让不同理论取向的专业人员都接受,但是,至少我们应使定义获得更 多人的认可。上述定义还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比如,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一定是“心理失常”的人吗?至少,人 本主义的心理咨询师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对心理不失常的人也 一样有益,它可以促进一个正常人心理的成长。因此,成长性或发展性 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这些心理不失常的人。 心理咨询一定要使人“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吗?这个 “正确”如何界定?“正确”的界定是很主观的,我们的认识也是在不 断变化的,现在认为正确的认识,换一个时间或者前提,可能就是不正 确的。 心理咨询一定要使人“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吗?以亚伯拉 罕·马斯洛的观点看,心理最健康的自我实现者对社会可以有“不去适 应”的选择。假如一个社会正处于不良的状态,例如,在希特勒当权时 的德国,适应社会的人心理并不健康。 这个定义的不足,在于它把一些并非公认的内容放在了定义里,这 些内容只得到了部分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承认。因此,我们的定义,应该 排除有争议的内容,从基本的无任何争议的特征开始,并逐步使定义更 清晰。 “心理咨询是一种活动”,这是无可争议的。更进一步,它是哪一种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05 活动呢? 首先,它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相关资料中未见到有非专业性的心 理咨询模式,而且心理学界也不会承认非专业性的心理咨询。 其次,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助人活动,因为心理咨询要对人有益。 但是,这种助人活动必须和其他助人活动,比如水上救援、捐款等区分 开来。心理咨询和其他助人活动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它不提供物质上 的帮助,不解决对方物质上的困难,只帮助对方产生心理上的变化,走 出心理上的困境。 最后,心理咨询是在某种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方法的基础上实施 的一种活动。没有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方法,就不能说是心理咨询活 动。因此,气功师,或者宗教人士,即使他们有助人活动,这些活动影 响到的是被帮助者的心理,并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这些活动本身也并 不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中的被帮助者,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其心理应有积极的 改变,包括认知的积极改变、情绪的改善、行为方式的改善等。虽然在 实际过程中,未必一定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改变,但是被帮助者的愿望是 自己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心理咨询的参与者,一方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即心理咨询师。心理 咨询师的特点是:受过专业训练、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承诺遵守咨询者 的道德规范、具备基本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一个没有专业知识、没 有经过训练的人,不论多么热心,他对需要心理帮助的人做的帮助行为 都不能称为心理咨询。一个未承诺要遵守咨询者道德规范的人,比如, 想以心理咨询为名追求异性的人,所做的“咨询”不能称为心理咨询。 做出承诺非常重要,如果有人承诺遵守咨询道德规范,但是在实际咨询 过程中却违背了承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被称为心理咨询。这种在心 理咨询过程中出现违背承诺的情况,需要做相应的处理。 006 成为心理咨询师 不是任何人际心理帮助行为都能被称为心理咨询的。一个人有烦恼, 他的亲人、朋友和他谈心,安慰他,对他进行劝告,这都不能称为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参与者,另一方是来访者。来访者是到咨询者这里寻求 心理帮助的人。这些人之所以来寻求帮助,是因为他们在心理发展中遇 到了困难,或者发现自己有情绪困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一部分来 访者并不是自己决定来求助的,他们是在其他人的建议或要求下来的, 这部分人有些是成年人,有些是儿童。 心理咨询重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双方之间必须建立 良好的关系,才会产生有效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中是不是咨询师与来访者要面对面?双方是不是要直接接 触?是不是需要持续的、多次的人际交往?心理咨询是不是一种收费服 务?咨询师是不是只有一个人,来访者是不是也是一个人?这些问题的答 案大多是“否”,至少是不确定的,它们不需要放到心理咨询的定义中。 心理咨询不一定都是面对面进行的,可以采用电话咨询等方式。双 方是不是要直接接触,这一点不太确定,比如学生出了问题,心理咨询 师通过对老师的心理咨询达到了对学生心理有益的结果,这应该是对学 生间接接触的心理咨询,还是并未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只是对老师进 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一定需要持续的、多次的人际交往。不收费的 是不是心理咨询,这一点也不太确定。心理咨询师未必是一个人,可以 两个人或更多人同时参与。来访者可以许多人同时参加一个心理咨询活 动,也就是所谓的团体咨询。 综合以上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给心理咨询一个定义:心理咨询是一 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在良好的咨访关系中,受过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在心 理学理论前提下,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帮助主动或被动求助的来访者,以 使来访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体现为来访者人格、态度、认 知、情绪或行为方式的积极变化。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07 X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也没有公认的定义。 钱铭怡教授在她的著作《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引用了几种不 同的观点—— 《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给心理治疗的定义: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 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个人发展而进入一 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家相互作用。 英国的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心理治疗是提供帮助的一种形式,与 非正式的帮助不同。首先,治疗者接受过专门训练,并得到了社会的认 可;其次,治疗者有理论指导。 沃尔培格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 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一种业务性的联 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解现有的症状,调节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 的人格成长与发展。 钱铭怡教授的定义则是: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 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 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 协调的方向发展。 X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我们看到这些定义会发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二者的相似度很高, 几乎是一样的:都是助人过程,都是由专业人员实施,都需要良好的关 系,也都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目标也是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况。那 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008 成为心理咨询师 实际上,从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所做的事情上看, 差别的确不大。美国的心理学家哈恩指出:“在心理咨询者的眼中,心理 治疗者所做的事情也正是心理咨询。”反之也是一样。尽管哈恩认为如 此,但两者还是有差别的。有的心理学家则认为不必对两者做区分,或 认为两者虽然有区别,但是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a 当然,也有心理学家在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如心理咨询师国家 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认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咨 询是“协助”来访者改变,而心理治疗是“矫治”。前者咨询者与来访 者是“平等协商、互助互长”的关系,而后者是以治疗者为主导、“来 访者认真配合治疗”的关系。但是,这个观点在业界也遇到了反对的声 音:即使在心理治疗中,来访者也并非如此被动。 参考各文献中的分析,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是: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的对象与心理治疗的对象相比,心理问题要轻 一些。多数心理咨询的对象是为了解决发展性问题和情绪问题,或者说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等。虽然心理咨询的对象中也有心理障碍的 患者,比如神经症患者,但是一般来说,心理咨询接待的是症状相对比 较轻一些的患者。而心理治疗的对象心理障碍患者更多一些,处理的问 题多为神经症、心身疾病、人格障碍等。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过程有一定的差异。比如,相对来说,心理 咨询需要的次数比较少,而心理治疗所用的次数比较多。心理咨询中针 对具体问题的比较多,心理治疗更多地关心来访者的整个人格。心理咨 询在意识层面的工作比较多,指导性的、支持性的工作比较多,而多数 心理治疗更多地关注潜意识层面。 与其说这些差别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不同造成的,不如说 a 陈仲庚.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4):184-186.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09 是由于对象的不同造成的。假如一个心理治疗师遇到一个日常生活中比 较单纯的情绪问题,他也一样会用比较短的时间在浅层处理。相反,一 个心理咨询师想解决一个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也不得不深入探索其潜 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有一个不同:总体来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 疗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心理咨询对心理测量的应用 比较多一些,心理治疗应用医学模式及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要 多一些。 这些不同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在西方,心理咨询是从早期对正常 人的职业指导、心理测量运动等方面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主要是由医 学领域中心理障碍者的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学派的活动在 心理治疗的推广中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咨询的从业者多数有心理学的背 景,心理治疗的从业者有更多的医学背景。因此,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的方法自然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别。 一些服务于社区和学校等地的心理咨询者,处理的是相对比较轻微 的心理问题,他们所需接受的训练时间比心理治疗者要短一些。 另外,心理咨询者和心理治疗者在美国心理学会中分属不同的组织, 也使得它们之间的差异被强化(就像地理的隔离会使同一种动物演变为 不同的亚种一样)。a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来访者在心理上得到改善,或者 说使来访者的心理更健康,促进来访者的心理成长。这一点是所有心理 a 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010 成为心理咨询师 咨询与治疗工作者,或者说心理咨询师公认的。 公认的心理得到改善或者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减少或消除 了一些负性的症状,总体上使来访者的情绪体验更为积极愉悦,行为方 式上也具有更好的功能。这是一个符合人们常识的观点:一个情绪有困 扰或者有一些心理障碍症状的来访者,如果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情绪 变得比较平静、愉悦,症状也减轻或消失,他就会感到这个心理咨询或 治疗是“有效果的”。 与心理健康相比,心理成长这一术语更强调发展性。如果说心理健 康对应身体上的健康无病状态,心理成长则对应像运动员一样更好地发 展体能、发挥身体潜力的状态。因此,心理成长的标志是心理不仅没有 疾病,还有良好的状态,能发挥出心理的潜能。 但是,什么是改善?什么叫作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成长?这些问 题的答案还是有一些不同和争议的。 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存在一个关于“适者健康”观念的争议。 心理健康意味着对所在社会文化的良好适应,能适应社会文化的人 是心理健康的,反之则心理不健康。 这个观念本质上是达尔文主义或者说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思想,但是 在其他学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比如相互对立的弗洛伊德经典精 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疗法,也都受这个观念的影响。 心理不健康的人一定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文化。精神分裂症患者可 能总会觉得别人在迫害自己,或者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皇帝或者神,完全 不可能与别人正常交往。神经症患者有可能很自我中心,与别人交往时 带有很多偏见,这对适应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即使仅仅是情绪不好, 也会对生活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过分焦虑的人 不能适应生活中的压力,抑郁的人的人际交往会受到影响,等等,这些 也会给适应社会带来困难。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11 持“适者健康”观点的人对这些现象进行反推,认为如果一个人能 很好地适应社会和文化的要求,我们就应当认为他是心理健康的。 但是,存在—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这个观点是 有质疑的。他们认为,虽然适应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但是适应未必 就是健康。如果某人处在一个极端不健康的社会中,则适应社会者恰恰 应该是心理不健康者。比如,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最适应社会的是“盖 世太保”,但是他们的心理非常不健康。 存在—人本主义者认为有一个超越社会文化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的标 准,那就是“人性”的标准,它虽然会受到社会的一定影响,但是大 致上是稳定的。如果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社会中,心理最健康的人一 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这恰恰是他们心理健康的标志。而在存 在—人本主义者中的一些人看来,现存的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彻底健康 的,都存在着某些问题和缺陷,所以,任何最适应社会的人都不是完全 健康的。 虽然存在—人本主义学派的这个观点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在实操上, 如果所在的社会基本是健康的,我们可以把“适应社会”作为一个心理 健康的“近似值”处理。我们可以把“具备现实感”作为“适应社会” 的替代,这样似乎更为合理。 所谓“具备现实感”,指的是一个人能深入地了解其所在的社会文 化,而且承认现实、面对现实,而不是歪曲现实,在他主动决定在某方 面去适应社会时,他可以去适应,当他决定不适应社会的某些不良的方 面时,他也能不适应,并且从现状开始,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改变社会文 化,或者至少能让自己不受社会文化中消极方面的“污染”。这样的人, 如果处在纳粹时代,他不会同流合污做违背人性的事情,也不会做无益 的盲目反抗,而会有计划地决定如何保全自己,或在一定程度上为扭转 暴行而努力。 012 成为心理咨询师 大众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有一个误解,以为其目标是使人没有烦恼, 充满快乐、感到幸福。实际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并非如此。 虽说心理健康成长的人比较快乐,但是人生不可能永远快乐和幸福, 在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的道路上,也不可能没有烦恼和痛苦。可以说心 理健康成长的人是更为纯真的人,是更有“赤子(心灵未被污染的儿童)” 之心的人,不过他们比儿童有更多的人生经验。他们投入地生活,不违 背内心的指引,喜怒哀乐都更为率性自然,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能负起责 任,因而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是做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 基础。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类别 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分法。 X 依据理论范式和方法分类 根据心理咨询与治疗所采用的理论范式和方法的不同,心理咨询与 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①心理动力学取向疗法。 心理动力学取向疗法,也叫深层心理学取向疗法。这类疗法的共同 特点是:关注潜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关注人格深层的作用;更多关注 动机和情绪;相信心理活动是用心理动力驱动的,而且有复杂多变的表 现形式;相信“意义诠释”a,或者说有促进来访者自知的治疗作用。 a 杨广学. 心理治疗体系研究[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13 比如,经典的精神分析疗法在这一类疗法中第一个出现,不仅有巨 大的影响,而且奠定了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基础。 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疗法实际上是对精神分析疗法的进一步深化。 它突破了精神分析疗法把性的能量当作中心的局限,更深入地理解了潜 意识,并拓宽了潜意识的范围。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疗法也是心理动力学疗法之一。它 更重视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威廉·赖希的躯体疗法也是源于心理动力学的一种心理疗法。它更 注重心理问题带来的躯体反应,并通过对躯体的操作改变心理状态。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自我心理学派,以及目前有很大影响的 客体关系学派,也都是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另外,交互作用分 析等方法也都应归入心理动力学疗法。 ②行为主义与认知取向疗法。 行为主义与认知取向疗法共有的特点是:重视实证研究,把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学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心理咨询与治疗 的目标更为直接和明确,不是“重塑人格”,而是改变认知和行为,使 来访者的行为更有社会适应性。 比如,行为疗法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矫正方法, 包括放松技术、系统脱敏技术、厌恶治疗等具体技术。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通过矫正不合理的思维,改变来访者的情绪 和行为的方法。 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类似,认知疗法也是通过改变认知过程进行心 理矫正,只是具体操作的方法有所不同。 在行为主义与认知取向的疗法中,还有一些疗法的针对性更强,主 要针对某一种类甚至某一种问题的疗法,例如,针对创伤性应激障碍的 眼动脱敏疗法,针对社交问题的问题解决法等。 014 成为心理咨询师 ③存在—人本主义取向疗法。 存在—人本主义取向疗法共有的特点是:重视人的主观体验,重视 人的意义、价值、责任和自由等,重视人的整体性,相信人的主动性和 自觉能力,重点在于让来访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人本主义 取向更相信人性本善,而存在主义取向则更重视对死亡意识的作用。 来访者中心疗法(实际上用“疗法”这个词不太恰当,因为它并没 有把来访者当作“患者”)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人本主义取向疗法。 存在主义心理疗法更重视存在的意义,是一种很有哲学深度的心理 疗法。不过,其普及程度相对低一些。 格式塔疗法注重增强一个人的意识觉察,并有许多具体技巧促进心 理的转变,一度应用非常广泛。 ④其他取向的疗法。 除了上述三个影响较大的类别之外,还有一些心理疗法不能归于其 中。这些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手段各有特色。其中,相对比较多的是 有东方文化特点的心理疗法,也有一些是按照自己独有的理论和方法建 立的疗法。 比如,森田疗法是日本人森田正马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虽然森田 本人不认为这个治疗方法和宗教思想有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和佛教 禅宗的一些精神有相似之处。这个方法也有一些日本文化的特点。 有一些超个人心理疗法,如运用冥想的疗法。所谓“冥想”,更准确 地说是“禅定”,是东方各宗教常用的一种心理调节手段,现在也常被 运用于心理治疗。如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的全回归呼吸训练方法,运 用快速的呼吸诱导特异的意识状态。如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法,还有前 世催眠疗法等。 目前影响逐渐增大的疗法是系统家庭疗法,其特点是把家庭或其他 团体构成的系统作为治疗的对象。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15 叙事心理治疗则是以后现代思想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它和中国的道 家思想有一些暗合之处。 心理剧、音乐治疗等一些疗法也只能归到这个类别。 实际上,根据理论范式和方法分类时,各个类别之间的界限并不是 固定和僵化的,不同类别之间会有一定的交叉。一些疗法可能兼具不同 取向的特点,如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疗法不仅属于心理动力学派,也是人 本主义治疗的开端(它首先提出了自我实现思想的雏形),这种疗法也 可以看作超个人疗法之一(分析心理学是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开端)。 再如,格式塔疗法虽然归于存在—人本主义取向疗法,但此疗法的创始 人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很大,方法上也吸收了赖希躯体疗法的很多内 容。我自己创立的意象对话方法,不仅受到心理动力学流派特别是荣格 的巨大影响,也同样反映了存在—人本主义精神,并受到东方超个人取 向文化的巨大影响。 X 依据设置分类 根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设置,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①根据同时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来访者人数和关系分类。 个别咨询与治疗 个别咨询与治疗,是指一个心理咨询师对一个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 与治疗。这种方式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最常见的方式。其优点是针对性 强,缺点是效率比较低。 团体咨询与治疗 团体咨询与治疗,是指一个心理咨询师对多个来访者构成的一个团 体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且各来访者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或为心理成长 016 成为心理咨询师 而参加团体的。这类团体成员之间往往没有亲缘关系,但是有可能是在 同一机构工作的。有时团体的指导者或组织者不需要是专业心理咨询与 治疗工作者。 相较于个别咨询与治疗,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效率更高,而且团体中 各成员的互动也有一定的咨询与治疗作用。 家庭咨询与治疗 家庭咨询与治疗,是指针对一个家庭进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重点 在解决某一个家庭成员或整个家庭面临的心理问题。 婚姻咨询与治疗 即使家庭中除了夫妻还有其他人,婚姻咨询与治疗的对象也只是夫 妻,其目标主要是改善婚姻关系。有时也可以对未婚的伴侣进行这种咨 询与治疗,所以也可称为伴侣咨询与治疗。 ②根据心理咨询与治疗全过程所用的时间分类。 常规时间的咨询与治疗 各种不同疗法有其不同的时间需求,其中精神分析疗法耗时比较长, 一般需要以年为时间单位,而有些疗法的治疗时间则比较短。 简明心理咨询与治疗 简明心理咨询与治疗,特指总治疗时间比较短,强调以行动为主, 以目标为导向的治疗方法。一般实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总次数不多于 10 次。 X 依据对象分类 我们还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把心理咨询与治疗分为学校心理咨询 与治疗、企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军队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或根据对象的 年龄不同,分为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老年心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17 理咨询与治疗等。 除了以上分类方法,还可以有其他分类方法,比如个人付费的心理 咨询与治疗,政府、企业等组织付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公益的心理咨 询与治疗,地面面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简史 带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性质的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在文明一 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各个古文明也都有对心理的关注——关于心理健康 的思考,以及改善心理的方法。 原始的巫术、医术,原始崇拜,原始宗教及后期较为先进的宗教, 原始艺术活动及各种仪式,实际上都带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性质。东西 方哲学中,也都把人的心灵作为重要甚至最重要的关注对象,提出了有 心理治疗性质的哲学思考并付诸实践。不同古文明的观点虽然不完全相 同,但是也有很多一致或类似的地方。 比如古希腊文明中,柏拉图更重视人的理性,提出理性是灵魂中最 高级的部分;印度教重视冥想中所达到的宁静;中国的孔子更重视人性 中的高级情感——仁爱。 他们对心灵中低级部分的描述更为类似,柏拉图说人除了理性和高 贵的情感外,还有低等的情感;印度教指出低等的心灵状态是愚昧无知、 激情(和孔子、柏拉图不同的是,印度教认为即使是善良状态也是低等 的,是心灵受到束缚的结果)a ;孔子也把低级的欲望看作心灵出现问题 的原因。 柏拉图认为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更完美的“理念世界”的投影, a 柏忠言,张蕙兰. 瑜伽:气功与冥想[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380. 018 成为心理咨询师 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印度的宗教也同样认为世界是一个幻想;孔子 则持有把这个世界当作真实存在的态度。 X 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 现在的西方心理治疗活动,最早源于对精神病的治疗。 19 世纪前的西方,精神病人和心理疾病患者被当作魔鬼附体,因此 受到了残酷对待。1792 年,法国精神病医生比奈尔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 肉体上的约束。19 世纪中期,催眠术开始被用于对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治 疗,这可以看作心理治疗的前身。19 世纪末,医生出身的心理学家弗洛 伊德创造了精神分析疗法,用于对心理障碍的治疗,这算是心理治疗的 开端。 弗洛伊德的巨大影响使心理治疗成为一种新的职业活动。从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团体中,逐渐分裂出几个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它们都有 自己独特的方法。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受到精神分析的影响,创立了新的 心理治疗方法。 20 世纪初是心理咨询的发端时期。 它的来源之一是当时的职业指导运动。1908 年,弗兰克·帕森斯最 早创立了“就业辅导局”a,对人们进行职业选择指导。因为在进行职业 选择时,需要有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所以职业指导中包含了最早的心理 咨询。 英国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等发起的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和心理 测量运动,也促进了心理咨询的发展。 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和西蒙合作完成了第一个智力量表, 并用于鉴别弱智儿童。心理测验为有关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创造了条 a 汤宜朗,许又新. 心理咨询概论[M]. 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20.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19 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对新兵进行甄别和分类,委托心 理学家设计智力测验。这个事件对心理测验的发展和心理咨询的发展有 促进作用。 一个特别的事件也促进了心理咨询的发展。美国青年比尔斯因精神 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目击并感受到了医院对患者的冷漠和虐待。出院 后,他大力呼吁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以及加强对精神疾病的预防。 他所著的书《一颗找回自我的心》轰动一时,1908 年,他发起成立了第 一个心理卫生组织。a 心理卫生运动由此开始,这也使得心理咨询活动 有了巨大的拓展。 早期的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治疗之间的界限比较明确,心理咨询的 工作大多限于心理测量,以及在心理测量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咨询和指导。 心理卫生组织的工作多为宣传和预防。只有心理治疗者才能对心理疾病 进行深入的干预和矫正,而心理治疗工作主要由医生出身的人来做。 1942 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开创了非医生进行心理咨询, 并在心理咨询中解决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性问题的新潮流。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立,特别是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研究 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之后,一些行为主义取向的学者开始研究基于行为主 义原理的行为矫正程序。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行为矫正的工作开始 走向应用阶段b。进行行为矫正的科学家针对的对象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 对象基本是一致的,因此行为矫正也融合到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成为 行为疗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越来越大。心理咨询与治 疗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新方法也层出 a 马建青. 心理卫生学[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24. b 米尔滕伯格尔.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M]. 胡佩诚,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15. 020 成为心理咨询师 不穷,目前已达到数百种。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大多数疗法脱 胎于精神分析疗法、以罗杰斯为主要代表的人本主义取向的疗法和以行 为矫正为基础的行为疗法。20 世纪后期,是西方社会心理咨询与治疗兴 盛的时期。 目前,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有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治疗,如认知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已经 与行为疗法合流。与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相比,认知—行为 疗法更为简便易学,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也比较适合用实证 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它的影响逐渐增加。 第二,一些采用了更新的科学观的疗法影响开始扩大,如源于系统 思想的系统家庭治疗,有东方传统特点的心理疗法,以及超个人心理疗 法等。 第三,随着脑科学研究及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将会有新的药物疗法 或者新的基于脑科学成果的疗法出现,并且其影响逐渐扩大。 X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 早在20 世纪初,我国就有介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的文章,也有 一些有关的实践,如1917 年江苏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等,但是总 体非常零散,不成规模。 根据钱铭怡教授的总结,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阶段为: ① 1949— 1965 年,启动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比较零散,也有限。如20 世纪40 年代末至50 年代 初,心理学家黄嘉音曾在精神科做过心理治疗的尝试,并出版了几本著 作。这个阶段影响比较大的是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 快速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为巴甫洛夫学说,治疗的方法包括医学治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21 疗、体育锻炼、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讲解治疗方法和神经衰弱的知 识,以及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关系,并要求来访者合理安排时间,积极面 对生活中的问题和自己的疾病。快速综合疗法的代表人物包括李心天、 王景和、李崇培等。到20 世纪80 年代末,李心天把这种方法改称“悟 践疗法”。 不过,在李心天和他的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悟践疗法的操作和 快速综合治疗相比有很多改变,比如,快速综合治疗主要是在团体中操 作,而悟践疗法多为个别咨询。 ② 1966— 1977 年,空白阶段。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环境影响,心理学被当作伪科学受到批 判,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也不可能继续进行。强大的外界压力使心理 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陷入停摆状态。 当然,这个阶段也并非完全空白。钟友彬等人在70 年代也尝试过用 精神分析的一些方法进行神经症的治疗。 ③ 1978— 1986 年,准备阶段。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国外的心理学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从1979 年起, 一些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文章开始发表。这个阶段,文学界、美学界 和心理学界都在翻译出版心理咨询与治疗大师的著作,如弗洛伊德、荣 格、艾里希·弗洛姆、卡伦·霍妮、马斯洛等。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心 理治疗的短期培训班,学术会议上有了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交流,在 一些医院和高校中,也开始出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门诊。 在这个阶段,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培训内容大多还局限于心理咨询与 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缺少具体的技能训练,所以心理咨询与治疗工 作者总体上业务水平有限,大多是用支持、教育和简单的行为上的矫正 方法。只有少数人尝试探索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新方法,如钟友彬在精神 分析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创立了认领悟疗法,鲁龙光提出了疏 022 成为心理咨询师 导疗法。 ④ 1987— 21 世纪初,初步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速度加快。医院和高校纷 纷开设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有的地方也开始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心理 咨询与治疗的译著、论著和论文也陆续出版和发表,其中,钟友彬的《中 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和鲁龙光的《疏导心理疗法》的出 版,标志着中国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初具雏形,并且钟友彬提出的 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在中国的影响比较大。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培训班不仅数量、深入具体的训练内容有所增加, 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 项目,其分别在1988 年、1990 年各举办了一届,在1997— 1999 年举办 了第一期(为期3 年的)连续培训,授课者主要为来自德国的资深心理 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些留学归来的学者也把在国 外学习到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用于实践。 有关的学术团体纷纷建立并组织活动,如1990 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 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1 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 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这些团体的成立及其活动对心理咨询与 治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少数新的本土化方法也在被尝试,如我创立的意象对话心理咨询a, 是从精神分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出发,结合佛家、道家的观点,应用 心理意象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媒介。张亚林、杨德森提出的道家 认知疗法b,把道家的思想总结为几句简明的话语,通过具体步骤传递给 来访者,这种方法注重实证研究。 a 朱建军,孙新兰. 意象对话技术[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316-317. b 张亚林,杨德森.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 技术简介[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12(3):188-190.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023 我认为在钱铭怡教授总结的这几个阶段之后,大约在2001 年以后,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2001 年4 月,原劳动保 障部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2 年7 月,原劳动 保障部启动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2002 年9 月开始试点心理 咨询师培训和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发放。截至2017 年,有超过百万人通 过考试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但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证书发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 如有些地方出现了滥发证书的情况,也有很多持证心理咨询师水平较低, 引起了质疑和争议。于是2017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停止了心理 咨询师资格的认证。 在2008 年汶川地震期间,很多心理咨询师参加了震后的心理救援工 作,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个印象并不都是正面的,有些心 理咨询师表现不佳,也引起了很多质疑,但这个事件让心理咨询更多地 被人们关注。 2012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 年对其进行了 修订。虽然这是众望所归,但是其中有一条引发了争议。其第二十三条 第二款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 疗。但是,轻度的精神障碍,如神经症范围内的抑郁症、强迫症、焦虑 症和恐惧症等,一直属于心理咨询的适应症,如果这被定为违法,则心 理咨询工作会受到阻碍。好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并没有给心理咨询带来很 大的影响。 近20 年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译著、论文和论著的发表数量快速增 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育(包括学位教育和培训)机会在增加,质量 也在提高;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数在稳步上升;社会各界对心理咨询 与治疗的关注明显增多。心理咨询与治疗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十分 明显。" "随着大众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增多,心理学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逐渐成为显学。更多人开始关注心理学、想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甚至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 本书作者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起笔,结合30多年临床经验,为读者展开一场详尽的科普。内容涵盖何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适用范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设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法等。 不管是心理学的爱好者、行业新手,还是需要心理咨询帮助的来访者,都能从此书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