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208/14/20221208145015325.jpg)
出版社: 天津人美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名人传
ISBN: 9787530581643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邻近科隆的波恩一所破 旧小屋的阁楼上。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祖父二十岁时 来到了波恩,做了当地大公的乐长;父亲是个既无才华又 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一个厨师的女儿,第 一次嫁给了~个男仆,丈夫死了之后才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 苦难的童年使贝多芬缺少莫扎特享受过的那种家庭温 暖。命运似乎是有意地挺弄他,从一开始,人生于他就像 一场凄修面残暴的战斗。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总是 把他当作神童一样四处炫耀。四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几 个小时地“钉”在钢琴前,或者给他一把小提琴,把他关 在房间里,他就整天地坐在钢琴前,或用一把小提琴进行 着无休止的枯燥乏味的练习。听到外面小朋友玩耍的嬉闹 声,他是多么希望能和小朋友一同玩耍,但是这些练习压 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差一点儿因为这而永远厌恶这门艺术 。父亲必须使用暴力才能使贝多芬学习音乐,有时粗暴地 向他大叫,有时用皮鞭抽打他。尽管贝多芬很爱音乐,但 父亲的严厉使他觉得练琴是一件残忍的事情,这已经失去 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欢乐。十一岁时,他进了剧院乐团; 十三岁时,他当了管风琴手。他总算不厌恶音乐了,这算 非常幸运的事了。1787年,贝多芬的母亲因为肺病去世了 ,这对年轻的贝多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失去了他 热爱的母亲。“对我来说,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值得爱戴 ,是我的最好的朋友!型,当我会或妈级’这个甜蜜的称 暖,面她又能听侵见的时候,谁能比我更幸福建?”而且 他认为自己也染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病,常常觉得不舒服, 从那时起,一种对人生的莫名的忧郁开始折磨他的精神和 肉体。十七岁的时候,他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弟 弟的教育重任。他不得不羞愧地要求酗酒成性的父亲退休 ,因为他的父亲因酗酒而不能主持家事,人家怕他父亲挥 霍,连他父亲的养老金都要他来领取。这一件件悲惨的事 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在波 恩的一个人家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托,他遇到了让他珍视 一生的布勒宁一家。这个家庭中有一个比贝多芬小两岁的 可爱的女孩儿,叫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他教她音乐 ,并领她走上诗歌之路。她是他年少时的伙伴,也许二人 之间曾有一种十分温柔的感情。埃莱奥诺雷后来嫁给了韦 格勒医生,后者也成为贝多芬的好友之一,直到最后,他 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最纯洁的友谊。这可以从韦格勒和埃莱 奥诺雷与忠实的老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得到印证。当三个人 都垂垂老矣时,友情更加动人,而且心灵仍如从前一样年 轻。 尽管贝多芬年少时期非常悲惨,可是他对那时待过的 地方,始终保留着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后来他被迫离 开波恩,来到了维也纳,他几乎一生都住在这里。在大都 市维也纳及其无聊的近郊,他从未忘怀莱茵河畔的故乡以 及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河——莱茵河”。莱茵河仿佛一 个流淌的灵魂,给了他无穷的思想和力量,他亲切地称莱 茵河为“父亲”。在这里,贝多芬度过了他生命的头二十 年。在这里,他少年的心灵之梦形成了——那一片片的草 原好像做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自雾笼型的自杨、矮树丛 和垂柳,以及果树,都把它们的根浸泡在平勤但遗急的水 流中—还有那些村庄、教堂,甚至慕地,也懒洋洋地晚着 好奇的眼睛俯政着河岸—面在远处,蓝色的土峰山在天空 里绘出昏境的身影,山上旦成废城的直堡数立行,瘦削而 古怪的轮座显现出来。他的心永远地维系在这片土地上, 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梦想着再见到良,但始终未能 如愿。贝多芬在给他朋友的信中曾说:我的祖国,我出生 的美丽的地友,在我眼里,始终与我离开它时一样美丽、 一样明亮。 名师伴你读 品读与赏析 本节对员多芬的成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叙述了他的 家世背景,着重突出了他年少时的不幸:在父亲粗暴的教 育方式下学习音乐,十七岁丧母,被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这些对于年少的贝多芬是极其残忍的事情,但他并没有 因此而沉洽。也许正因为如此,贝多芬才养成了坚毅而顽 强的品格,这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冲破艰难险阻,战胜命 运。 学习与借鉴 1.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莱菌河畔的一切充 满活力,从中我们似乎明白了贝多芬为什么一生心系这里 ,期待再一次回归这片神圣而美好的土地。 2.做铺垫:对贝多芬年少时不幸生活的描述,不仅为 贝多芬一生多绊的命运做了铺垫,也让我们对这位伟大的 音乐家心生敬佩,生活的艰辛更反衬了他精神的顽强。 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