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那年那人
ISBN: 9787555017394
灵椿一株秀,丹桂五枝芳 ◎张卫忠 月洲人张肩孟,因五子俱登显宦,时有“灵椿一株秀 ,丹桂五枝芳”之誉,演绎了父子进士、五子同朝、子孙 三代十八条官带的科举辉煌。现据墓志铭、宗谱及相关资 料,整理辑录肩孟父子传略如下: 一 张肩孟,字醇叟。生于宋天禧元年(1017)。家清贫 ,幼时寄养在福清姑母家。天资颖悟,六岁时,即能属对 为诗,“乡人父老每抚而命之,辄应声对语句,皆可采” 。稍长,嗜学,闭户遍览经史群书,文章议论远近称颂。 及长,姑以女妻之,为刘氏夫人,无男嗣,只出一女。刘 氏卒后,再娶林氏,生五男三女。刘氏追封郡夫人;林氏 封寿安县君,后以子贵,晋封越国夫人。 宋皇祜五年(1053),肩孟登郑獬榜进士。初授泰州 (今属江苏)海陵尉。不久因捕盗有功升任南康军星子县 令。一年,因灾歉收,饥民暴乱夺食,被捕达百人,按律 都要处死。肩孟考虑到这些人不过平民百姓,饥寒所迫, 不同于匪盗,只处置了为首者,其余人都予轻罚。任期满 后,转任漳州长泰县令。后迁著作佐郎,知大名府南乐县 。肩孟坚持轻徭役、不扰民,“度所当用,不妄调发”。 积极治理黄河,熙宁四年(1071),黄河决口,肩孟冷静 指挥,调度有序,防备有方,“郡县皆罹其害,独公境内 无患”。司徒魏国公韩琦对人说:“南乐县静而不烦,不 可多得。”多次举荐于朝廷。因护河有功,熙宁七年 (1074)转知常州武进县。时两浙一带岁荒民疲,朝廷遣 使赈济。肩孟事必躬亲,日夜操劳,百姓都得到及时救济 ,免遭流殍。 熙宁八年(1075)十二月,肩孟曾回福清看望与刘夫 人所生女儿张九娘,并委托福清幽岩院行者启通购买田地 ,地利收入舍入幽岩院,以女儿名义,为岳父(姑父)刘 四郎、岳母(姑)张三十四娘、妻(表妹)刘二十九娘三 人忌辰供僧。 不久,升知雷州。雷州位于岭南地区,为烟瘴之地。 肩孟虽长期疲累忧劳.但不作争辩推辞。其任吉州教授的 长子张劢,怜及父亲体弱,上奏朝廷,请求自己以原来级 别的官职代父亲远赴雷州。朝廷乃改授睦州(在今杭州淳 安)通判(州郡副职,兼监察职)。 肩孟平易近人,从不以监察考核之官自居,部属偶有 犯错,并不与之力较,而是通过做思想工作,帮助其改正 。后以朝散郎改任歙州(在今安徽)通判,勋至护军,服 五品。后以子贵,累赠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少师。 元祜元年(1086)冬致仕。 回乡后,肩孟杜门肃居,客来则应,自己则不轻易出 游,只是常在桃花溪畔悠闲垂钓。今月洲村安崖兜尚存“ 钓台”遗址,并有摩崖石刻诗一首:“月明浪细堪垂钓, 泼泼波声有锦鳞。朝野太平多乐事,江湖潇散一闲人。” 依稀可见他在此间闲适的生活。 肩孟为官清廉,主要靠自己的俸禄和先祖留下的薄产 生活,有时到了冬天就入不敷出,但他仍处之淡然。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