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薄西山(大汉帝国的衰亡)/王朝的终结丛书
作者简介
徐兴无,1964年生,江苏扬州人,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和文学史研究。著有《白日薄西山——大汉帝国的衰亡》《新译〈金刚经〉》《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刘向评传》等。
内容简介
殿,笼罩在不祥的氛围之中。不久,京城的吏民 都被告知:天子崩于德阳殿。 有一个事实,是让任何朝代的吏民们都难以接受 的,那就是天子年仅三十六岁。不过,对于本朝的吏 民来说,已经不以为怪了。本朝列祖列宗皆不永年: 世祖光武皇帝年六十二,孝明皇帝年四十八,孝章皇 帝年三十三,孝和皇帝年二十,殇帝年仅二岁,孝安 皇帝年三十二,孝顺皇帝年三十,冲帝年仅三岁,质 帝年仅九岁。这些天子向世人显示着血脉基因的退化 ,此乃天命,非人力所能为也。 按照惯例,臣下们必须用道德的标准评价这位刚 刚宾天的天子,为他上一个谥号。天子太年轻了。他 十五岁登基,可直到他三十岁时,才从不可一世的大 将军梁冀手中收回大政。然而,由他做主的六年,同 样使人失望。 对此,天子生前不是没有自知之明。在他三十一 岁那一年,有一天,为了不使臣下惊慌失措,他故意 作出放松的姿态询问近侍大臣爰延:“依卿看来,朕 是什么样的君主?” 爰延答道:“和我们大汉的列祖列宗相比,陛下 算是位中等的君主。” 汉家的吏民品评事物,喜欢分上、中、下三等。 每一等中还可再细分上、中、下三等,共为九等,或 称九品。在本朝最伟大的史家班孟坚的著作《汉书》 里,便将自有人类以来的历史人物依九品等第评论了 一番。中等的人物,是在圣人之下,不肖小人之上的 平常人。爰延的意思是说:像陛下这样的君主,自己 不可能有所作为。如果被贤臣辅佐,天下就会大治; 如果被小人包围,天下就会大乱。这个评价直切而不 落阿谀之嫌,可更多的还是对天子的期望。天子是个 聪明的年轻人,为此,他升迁了爰延的官职。 即使充当一位中等的君主,他还是显得心有余而 力不足。他的精力更多地耗费在下等君主们常常关注 的那些事情上了。史书记载他惟一过人的才赋是“好 音乐,善琴笙”,这是史家指责他喜好声色的委婉叙 述。他还被描写成是个有异端思想的皇帝,他破天荒 地在宫廷中为佛教的祖师释迦牟尼和道家的祖师老子 设立了祭坛。这一点,不仅违背了本朝以儒家学说为 政教大纲的原则,而且,这两种信仰都具有的清心寡 欲的教条,还被他的臣下们信手拈来,作为指责他好 色的矛头,令他陷入尴尬的境地。事实上,他的短寿 正是由于他的信仰没有能够战胜他的欲望。 臣下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桓”字作为他的谥 号,这是个不坏的称呼。“桓”有“大”的含义,按 谥法:“辟土服远谓之桓”,在此之前,只有春秋战 国的诸侯霸主们如齐桓公等拥有过这样的名号。这是 因为近年来惟一值得提起的政绩是:本朝在与周边民 族,特别是与西北羌族的冲突中,取得了战略上的优 势。 和前汉的孝成皇帝一样,孝桓皇帝生前有很多女 人,但也没有子嗣。 这又是一件令人头痛,而在本朝却见怪不怪的事 。本朝的列祖列宗不仅年寿不长,而且生育能力不强 。由嫡长子承继大统的制度,在本朝难以贯彻。孝殇 皇帝以出生一百多天的婴儿承继其父孝和皇帝的大统 ,不满七个月就夭折崩殂,大统旁落到他的叔父孝安 皇帝身上。此后的孝顺皇帝是孝安皇帝的独生子,而 这条微弱的血脉又以一个年仅两岁的幼主登基、不满 五个月便又崩殂的形式中断了,这便是孝冲皇帝。此 时,皇室中已无储君,只得从藩王中遴选。以后的孝 质皇帝以及眼下这位刚刚宾天的孝桓皇帝,都是以外 藩的身分入继大统的。 未来的新帝只能产生于藩王之中,似乎,这已成 了惯例;仿佛,这又是天命。一切的一切,皆非人力 所能为也。 国不可一日无君,正如天不可久阴。新帝的拥立 ,已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按本朝的礼法,大行皇帝的 葬礼,要在新帝即位后举行,此间,诸位大臣们仍循 旧政,事侍死如生。可是,天子驾崩毕竟给人带来不 安,对朝官来说,最担心的是将来的人事变更,以及 朝纲的因革。本朝的政治从来是朋党纷争,瓜葛纠缠 ,险象环生,一言难尽。故而在此期间,中枢机构的 诸多大臣竞托病不朝,这引起了太尉陈蕃的担忧,他 给这些机构递去了一封公开信,指责道:“古人立节 ,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 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安乎?” 以太尉的资历、耿直与威望,这封信让大家感到 无地自容,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同时,拥立新 帝的行动已经开始。 这一年,汉河间国解渎亭侯刘宏才十二岁。如此 年纪便领侯爵,并非由于他的早熟,或是在政治、道 德上有什么超常的成就,而是表明:他是个失怙的少 年。他的爵位袭自他的父亲——已故汉解渎亭侯刘苌 。十二岁的侯王,对事(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