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战俘营纪实/日军侵华战俘营纪实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阳光下的罪恶 1.赛马场的突刺训练 历史作证,公元1942年7月26日,这是一个在阳光下 永远凝固的日子。 这一天,烈日炎炎。山西太原小东门外的赛马场,静 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自从被日军占领后,这个赛马场 就已废弃不用。周围是一片荒野、乱坟,除了盘旋觅食、 追逐嬉戏的乌鸦起起落落,几乎看不到人影。 然而今天,从小东门外赛马场,到小东门内太原工程 队的数里长街上,却被荷枪实弹的日军封锁,岗哨林立, 戒备森严。不断地有日军押着工程队的战俘,一队一队地 从街上走过。人们不知道今天要发生什么事情。 忽然,赛马场周围的乌鸦们惊叫着四散飞去,原来大 队人马开来。首先到来的是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接着押来 的是一队衣衫褴褛的中国男女。这些被反捆着双手的男女 ,就是被日军从太原工程队押来的中国战俘。早晨,工程 队长通知他们,今天要“外出劳动”,于是他们就被挑选 出来,分批列队带出工程队。但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今 天外出劳动不让带工具,还被反捆了双手,人人心中都有 一种不祥之兆。 押解他们的,除了工程队经常看押他们的日军,主要 是驻在太原侯家巷陆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所属的独立步兵 第十三大队参加训练的新兵,领队的是该大队教育主任小 池中尉。他们一到赛马场,便开始进行忙碌的准备工作。 中国战俘们不知道今天将进行什么“劳动”,日本新兵们 也不知道要进行什么“训练”。 这时,几辆军用小汽车开进了赛马场,从车上走下一 批日本军官,为首的是这次训练的策划者和指挥者,驻太 原的陆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团长津田守弥及所属第十三大 队队长安尾正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因战线拉长,兵力不足,不 断从国内征来新兵,运往中国战场。1942年,几百名新兵 补充到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所属的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这 些新兵还没来得及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就被拉到中国战 场,他们没有作战经验,不少人胆子很小,上战场不敢杀 人。为了锻炼新兵的胆量,提高战斗力,旅团长津田守弥 下达了密令,“为了锻炼新兵在战场上的胆量,各部队要 用活人做靶,来对刚从国内征来的新兵进行试胆教练。” 还说,“像太原这样的城市,很难有机会进行活靶刺杀。 对新兵来讲,没有这种实践,一旦走上战场,就难以想象 了。”于是,该旅团所属部队毫无顾忌地用活人作靶,对 新兵进行试胆教育。 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接到密令,大队长安尾正纲即召 集辅佐官会议进行研究,将这批新兵的第一期教学课目中 的刺杀训练验收,改为用活人做靶,并准备用太原工程队 的战俘作为刺杀对象。 因为前不久日军刚在太行区“扫荡”中俘虏了一批八 路军总部的干部和抗大学员,知道其中有八路军高级干部 ,但查不出来。日军认为他们是抗日的危险分子,已经不 可教化,所以决定拿他们开刀。由于一次性将大批战俘带 到训练场刺杀容易激怒战俘发生暴动,日军便一次押解一 个小队,分批把战俘押来刺杀。 旅团长津田守弥今天来是检阅的,他下了车就带着旅 团的军官们向检阅台走去。大队长安尾正纲是今天训练表 演的指挥官,下了车就带着他的辅佐官指挥部队进行各项 准备。 戒严部队很快就布满了赛马场周围,闲杂人员都被赶 出几里之外。参加演练的新兵也到达指定位置,第一批来 的50名战俘被日军带到事前选定的位置,每8个人为一组, 等距离站在一条横线上,日军迫令他们跪在地上,解开上 衣,露出胸膛。在距他们前方10米处,都相应地站着一名 荷枪实弹的日本新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枪,目露凶光地对 着这些八路军的前胸,气氛恐怖得令人窒息。 这时战俘们才明白,日军用“外出劳动”把他们骗来 ,原来是让他们为日本新兵当“人肉靶子”。于是他们开 始抗争,开始呼喊。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