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会艾灸(畅销修订版)

零基础学会艾灸(畅销修订版)
作者: 编者:刘红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零基础学会艾灸(畅销修订版)
ISBN: 9787571302948

作者简介

刘红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专家组成员,北京电视台《健**活》栏目特约主讲嘉宾。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教学、科研30 余年。幼年师从全国**中医专家刘**教授,家学渊源。国医大师贺普仁亲传弟子。临*辨证精准, 用药灵活。擅用中医**、针灸、火针等治疗临*疑难病症, 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 多篇。

内容简介

第三节艾灸治百病的五大机理 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淤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其疗效已经被历朝历代无数医家临*实践所证实。 随着艾灸疗法临*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治病机理的探究也在进一步深入。**上对艾灸机理尚无定论,**研究人员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经络系统为基础,结合现代实验研究,认为灸法作用机理与如下五个方面有关。 一、从“点”开始,局部刺激作用 灸法是艾火温热刺激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特定部位(一般是人体特定穴位所在部位或疼痛部位),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艾火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血液和淋巴循环通畅了,则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也会得到加强,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同时能得到很好的消散。 局部温热刺激还可以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镇静、止痛的作用,效果比吃止痛片还好,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此外温热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将艾绒本身的药效、艾条中其他添加药材,以及间隔物的药效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艾灸还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机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而且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所提供的能量可以被人体所调控。在灸疗过程中,近红外线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使能量通过经络传导至远端直至病所,还能通过刺激穴位激起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使人体自身正常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 二、沿“线”散发,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灸疗的基础理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终会通过人体经络系统对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起到调节作用,使人的整体机能保持良好运转。 首先,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所谓外敏性,是指在灸疗时选择腧穴比选择一般体表点作为艾灸部位效果*好。如果施灸点偏离了穴位,就不能出现感传现象,治疗保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经络腧穴对药物的作用还具有放大性。经络**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向内联络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向外联系着皮肤体表。在穴位上施灸的时候,通过经络系统会影响其他层次的生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循环感应,各层次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导致了生理功能的放大效应。在临*上,有一些相同的疾病,若是服药需要好几帖**才能见效,而选用相应的穴位施灸往往可以一次奏效。 *后,经络腧穴还具有储存药性的作用。比如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时候,我们往往采用冬病夏治的办法,即在夏*三伏天每天灸疗一次,每次数小时。这种方法虽然时间比较短、用药量也**小,但疗效却很好,这是因为腧穴具有储药性——药物的理化作用能长时间留存在腧穴或者缓慢释放到全身,从而发挥出整体调节和保健疗疾的作用。 11 种内科常见病,13 种外科、骨科常见病,15 种皮肤科、五官科常见病,19 种男科、妇科常见病 ,简单艾灸,病去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