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199.00
折扣价: 143.28
折扣购买: 心理罪(第1季共5册)
ISBN: 9787229097844
雷米,公安部直属学院教师,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恶,甚至超过自己的掌纹。以其代表作《心理罪》系列崛起,成就“中国心理犯罪小说第一人”。其作品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越南等国出版,繁体版在香港和台湾地区上市。《心理罪》系列电影版权签约国内某影视大鳄,知名导演及编剧操刀制作中。
第七章 雪雕 高教授拿回去的资料果真有问题。 接到丁树成的通知后,高教授检查了从复印室里 拿回来的资料。结果,他发现一年前所做的一个课题 的结题报告不见了。技术部门对现场进行了二次勘查 。勘查结论显示,墙上的水渍的形成时间为案发当晚 。从水渍的形状和位置看,应该是从高处泼洒至地面 后,又溅到墙上的。经检验,水渍中含有茶多酚和儿 茶素的成分,怀疑形成水渍的液体是茶水。从现场摆 放的物品推断,茶水倾倒的位置很可能是那张桌子。 虽然桌子上的痕迹经过人为擦拭,但是从木质桌面的 裂缝中,也发现了含有同样物质的水渍。据死者的室 友反映,佟倩生前因为怕牙齿变黄,所以从不喝茶。 由此可见,当天带茶水进入复印室的肯定不是佟倩, 而是另外一个人。 同时,法学院三年级学生祝城强也提供了重要线 索。根据他的说法,案发当晚,的确有人和佟倩在复 印室里共处。祝城强无法提供那个人的体貌特征,但 可以肯定是男性。至于那个人的口音,因相隔距离较 远,且祝城强只昕到两人交谈时的只字片语,因此无 法确定。 邢至森对案发过程做了大致还原:一个带着茶水 的人,在案发当晚进入了复印室。他将水打翻在资料 上,然后和死者把弄湿的资料带上24楼天台晾晒。他 故意把资料晾在天台边缘,然后引诱死者来到天台边 缘,将死者推了下去。 之所以有这样的推断,出发点是摆在24楼的天台 的水泥沿上的两块砖头。在那个位置上摆放砖头,看 起来似乎是为了晾晒某种较轻、会被风吹走的东西。 邢至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纸。由此,邢至森有了这样 的设想:会不会是因为正在复印的资料被水弄湿了, 佟倩在天台上晾晒资料时发生坠楼?复印室墙面上的水 渍初步验证了邢至森的假设。结合现场极有可能被人 清理过这一情况,邢至森几乎可以肯定佟倩是被人谋 杀的。鉴于凶手是个极其谨慎、小心的人,作案后, 为了干扰警方的视线,他一定会把被水弄湿的资料拿 走。所以邢至森要高教授检查一下拿回去的资料,而 结果也证实了邢至森的思路是正确的。 本案的诸多疑点让市公安局决定把本案定性为凶 杀案件。而且,凶手很可能是死者认识的人,特别是 在校学生。因为邢至森注意到,穿梭于校园中的大学 生们,随身的标准配备就是书包、坐垫和茶杯。有鉴 于此,警方决定把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之中。 毫无疑问,在c市师范大学这样一所万人高校中 ,查找一个可能是凶手的学生,实在是既费时又费力 的工作。丁树成决定去一趟师大,一来向学校通报一 下案件侦破的情况,二来和保卫处商量一下配合调查 的事。 临动身前,邢至森说他想去师大附近的区政府, 问能不能载他一程。丁树成还有很多问题想听听他的 意见,当然求之不得。然而,邢至森在路上不怎么说 话,始终盯着窗外,似乎心有所思。 路过师大的时候,邢至森突然问道:“上次那个 案子查得怎么样了?那个叫周……周什么来着?” 丁树成答道:“周军——暂时没什么头绪。怎么 ?” 他看看邢至森的脸色,想了想,又问道:“你觉 得这两件案子有关系?” 邢至森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 丁树成目视前方,边整理思路边说道:“这种可 能性我也考虑过。毕竟,在几十天内,同一个学校里 死了两个人,实在是蹊跷。不过,死者一个是男的, 一个是女的;一个是本科生,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 摔死,一个是被勒死。而且这两个死者的社会关系几 乎没有交叉点。至少从现在来看,还找不到这两件案 子的关联之处。” 邢至森沉吟了一下,说:“先查这个吧,周军的 案子也别放松。” 车开到区政府门口,邢至森下车,目送丁树成掉 头离去。他看看面前的区政府大楼,却不急着进去, 站在台阶下点燃了一支烟。 诚如丁树成所言,发生在师大的两起命案,从表 面上看来毫无关联。但是邢至森心里总是不自觉地把 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尽管从被害人属性、犯罪手法、 案发地点来看,这两起命案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邢至 森却始终隐隐觉得它们之间一定有什么联系。只不过 ,这种感觉是相当模糊的,缺乏依据。虽然邢至森相 信直觉的存在,但现在就进行并案调查,显然为时尚 早。 邢至森不知道,有这种感觉的,不止他一个人。 方木和祝老四给佟倩招魂的事情,很快在法学院 传开了。有的人佩服他们的胆量,有的人感动于祝老 四的执着,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对这两个20世纪的大学 生抱着讥笑的态度。方木被大家接连嘲笑,臊得不想 出门。死胖子倒是赢了个痴情男的形象,赚了许多女 生赞许的目光。 缩头缩脑地过了几天之后,方木意识到,尽管自 己不愿意回忆他们的荒唐举动,但是,在他的脑海中 ,当晚的各个场景仍在反复回放——好像一部悬疑电 影中,那些暗藏玄机的镜头。 其中,一幅画面在方木的头脑中盘桓了很久。在 某天午夜,方木突然从沉睡中醒来,而那幅画面也定 格在他的脑海中,清晰无比。 复印室门前,并肩而立的两个沉默的影子。 方木记得,当他在黑暗中分辨出那是两个人的时 候,心头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周军也在。 …… P52-54
◎方木,一颗勇敢的砝码!
他代表先卸下的盔甲,先露出的笑容,先伸出的双手
◎相伴成长,让《心理罪》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方木,我究竟,是怎样认识你的?
以每半天跑去传达室翻快递单的频率期待这一次的到来,终于,《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你又和方木一起,回到了我的身边。2008年1月10日,7年前17周岁生日的那一晚,我并没有意识到这部偶然点开的悬疑作品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大幕来开的瞬间,对经历着这一段深重往事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别样的体验。《第七个读者》,作者雷米,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教师,读到这个略显乖张的名字时我哑然失笑,全然没有想到这个心宽体胖的作者会在这7年以及以后的岁月里,用文字透露出的只言片语和那个叫做方木的人影响我的思绪,增添我的悲喜,丰富我的精神,改变我的一生。
9年,心理罪系列,五部作品,并不为绝大多数人所知的心理画像技术,偏执地相信正义的主人公,4个深入心海的女孩,泳道里沉浮的生命,咆哮的杀手,空洞的城市夜景,暗河中的盲鱼,公开掠夺黑暗的城市之光,一切的一切,源于故事中的开始,1999年,那个叫做方木的男孩,和他身后渐渐拉长的,残缺的背影。
……
……
当我们向这个右手残缺的坚毅男人挥手送别的时候,他早已不是书本中的角色,而是从字里行间站立起来的鲜活的人,他年青,俊朗,眉宇间透露的英气和和煦的温柔,他执着,冷酷,为了心中的那片净土选择相信善良,相信勇气,相信责任,相信牺牲的价值。你在不经意间改变的那么多人,也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作者,读者,和我们原本平静如死水的生活。
其实,我很想念你。
其实,我们都在想念你。想念有你和没你的日子,想念期待和失望的日子,想念相信与怀疑的日子,想念故事开始和完结的日子。
想念,也是一种告别。
想念,也是,一种开始。
——读者留言(摘录)
如果你是《心理罪》的新读者,推荐阅读序列是:
《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
《毒树之果》(《第七个读者》)
《心理罪之画像》
《斯金纳之箱》
七个读者》
《毒树之果》(《第七个读者》)
《心理罪之教化场》
《月光的谎言》
七个读者》
《毒树之果》(《第七个读者》)
《心理罪之暗河》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两生花》(《第七个读者》)
《毒树之果》(《第七个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