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年(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

晚清十年(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
作者: 马平安|责编:赵真一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8.10
折扣购买: 晚清十年(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
ISBN: 9787512699373

作者简介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国策的转移 一、统治者执政思路的 转变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 十日(1901年1月29日), 在流亡途中,经过颠沛流离 之苦后,慈禧太后痛定思痛 ,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改 弦易辙,在国家推行全面改 革。很快,她以光绪皇帝的 名义发布了一道力求振作的 上谕。 这道上谕的发表,标志 着清末新政的开始。上谕说 : 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 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 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 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 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 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 瑟之改弦。伊古以来,代有 兴革。当我朝列祖列宗因时 立制,屡有异同。入关以后 ,已殊沈阳之时。嘉庆、道 光以来,渐变雍正、乾隆之 旧。大抵法积则敞,法敝则 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 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焦 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 数十年积敝相仍,因循粉饰 ,以致酿成大衅,现正议和 。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 ,以期渐致富强。整训以为 ,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 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 后事之师。自丁戊以还,伪 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 祸,殆更甚于红巾。迄今海 外逋逃,尚以富有贵为等票 诱人谋逆,更藉保皇保种之 奸谋,为离间宫廷之计。殊 不知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 也,非变法也。该逆等乘联 躬不豫,潜谋不轨。朕吁恳 皇太后训政,乃得救朕于濒 危,而锄奸于一旦,实则剪 除叛逆。皇太后何尝不许更 新,损益科条?朕何尝概行 除旧?酌中以御,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