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巴黎(1939-1944)(精)
作者简介
戴维?德雷克(David Drake):国际知名的萨特研究学者,先后执教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曾获法兰西共和国棕榈叶教育骑士勋章。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法国知识分子史和政治史,著有《战后法国知识分子和政治》《烽火巴黎:1939—1944》等著作。
内容简介
第二章 闪电战和大出逃 1940年5月,想在政府谋职的米歇尔·朱诺(Michel Junot)带着妻子和幼子住在巴黎。5月10日,温斯顿·丘 吉尔取代内维尔·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的几小时前,米歇 尔在日记中写道:“今早4点50分,我被警报声惊醒。这是 2月以来的头一次警报。飞机从房顶轰隆而过,与之相伴的 是高射炮声。莉迪(Lydie)立即把小菲利普(Philippe)抱 进手中的睡篮,带着他向地窖跑去。”米歇尔并未受警报 干扰,而是和母亲站在窗前,看着窗外,“太阳升起,又 是美好的一天”。大约两小时后,无线广播通知,德军大 举入侵比利时和荷兰。“假战”结束了。 最初,法国将领并未过分担忧。开战以来,他们始终 认为德军会在某时发起进攻,而比利时和荷兰恰好是他们 预期的入侵地点。根据应急战略,法国大部分军力向北进 发,抵抗德军。不过,法国将领没有料到,德军另一支部 队将进犯阿登地区,因为他们自信地认为,敌人不可能穿 过那里的高山和密林。 法军指挥官将军力集中在低地国家,与此同时,十三 万四千名德国士兵,一千一百二十二辆坦克和将近四万辆 卡车一一“(到那时为止)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交通堵塞 ”——正隐秘地穿过阿登密林。它们排成四列纵队,每列 长250英里,缓慢却无情地向默兹河①逼近。 5月12日,《曼彻斯特卫报》②驻巴黎记者亚历山大· 韦斯(Alexander Werth)批评法国广播废话连篇:“实际 上,它只传达出一个信息——比利时正在全线溃退。”。 他指出,广播主题曲——《马赛进行曲》的最后一段—— 极像葬礼音乐。他埋怨道,政府对新闻(巴黎市民的消息来 源)审查过分严苛,近乎荒谬:“审查对法国造成严重伤害 ,滋生民众自大情绪,让他们认为胜利唾手可得。听了这 么多漂亮话,我怀疑,现在法国人的士气能否抵挡可怕的 闪电战。报纸反复重申,马其诺防线是不可逾越的;报纸 甚至不允许刊登最小的质疑。好吧,让我们拭目以待!” 5月12日,第一支德国军队到达色当附近的默兹河畔。 那是1870年德国击溃法国的地方;也正是在那里,德军首 次遇到真正的抵抗。德军指挥官出动约一千架斯图卡轰炸 机(Stuka),重重打击色当周围的法军。这是军事史上最严 重的空袭,轰炸一波波袭来,持续近八小时。地面上的法 军别无选择,只能躲藏或撤退。空袭后紧接着地面进攻。5 月13日,德国军队已到达默兹河畔的法国境内。尽管法军 英勇无畏,但由于反扑太晚,终究无法阻挡德国的进犯。 局势发展之快令法国政府不寒而栗。保护巴黎的计划 始终基于马其诺防线抵挡德军东部进犯的前提。政府猜测 ,德军进攻巴黎时会采用空袭,因此极重视民防,分发防 毒面具并建立防空洞。 不过,德军以诱敌之计展开成功的地面攻击,令法军 误以为进攻主要来自北方。现在看来,巴黎的防护少得可 怜:全长80英里的半圆形地面防护圈,从城市西部延伸至 东部,再扩展到北部;市区有约两百个水泥遮蔽墙,同等 数目的机枪阵地,约一千个反坦克拒马,以及约8英里长的 反坦克堑壕。这个防护工事在德军入侵阿登地区和5月进攻 ※ 数百个大小人物,五年的乱世生活,国内首部全面铺展纳粹占领时期巴黎社会图景的真实巨作 ※ 醉生梦死/挣扎求生,妥协合作/奋力抵抗,战时巴黎光辉与晦暗交织的人性记录 ※ 《格拉斯哥先驱报》年度好书,入围美国图书馆巴黎图书奖决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