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讲俄国文学史

郑振铎讲俄国文学史
作者: 郑振铎
出版社: 河海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7.40
折扣购买: 郑振铎讲俄国文学史
ISBN: 9787563059270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年12月19*—1958年10月17*),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的收藏家,训诂家。

内容简介

俄国文学史略 序 我们没有一部叙述世界文学,自*初叙到现代的书,也没有一部叙述英国或法国、俄国的文学,自*初叙到现代的书。我们所有的只是散见在各种杂志或报纸上的零碎记载;这些记载大概都是关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或一个短时间的事实及评论的。这实是现在介绍世界文学的一个很大的缺憾!在*本,他们已有了许多所谓《英国文学史》《独逸文学讲话》之类的书。在英国或美国,他们也已出了不少种的世界文学史丛书。如伦敦F.Fisher Unwin 公司所出的《文学史丛书》(The Library of Literary History),出版的已有印度、爱尔兰、美国、波斯、苏格兰、法兰西、亚拉伯、俄罗斯等国的文学史;Edmude Gosse 所编辑的《世界文学史略丛书》(Short Histories of the World Literatures )也已出版了中国、*本、亚拉伯、俄罗斯、西班牙、法兰西、意大利等十余国的文学史。其他关于希腊、罗马及波兰、犹太等国的文学史一类的书零星出版的,尚有不少。如果要供给中国读者社会以较完备的文学知识,这一类文学史的书籍的出版,实是刻不容缓的。 我们一年以前,曾有出版文学小丛书的计划,我们也曾想在这个小丛书里面,把关于文学史的材料多包括些进去。后来虽曾陆续的收集了几部这一类的稿子,但因须加修改与继续工作之故,现在只能先把我的《俄国文学史略》发表。 每种文学史略,大概都附有大事年表及参考书目。我们觉得这两种东西,对于读者是很有用处的。参考书目里所举的书籍,大概以英文的著作为主。 关于这一类的文学史略的一切提议与错误的指正,我们是十二分的欢迎领*的。 **章 绪言 俄国的文学,和**的英国、德国及法国及其他各国的文学比较起来,确是一个很年轻的后进;然而她的精神却是**老成,她的内容却是**丰实。她的全部的繁盛的历史至今仅有一世纪,而其光芒却在天空?耀着,几欲掩蔽一切同时代的文学之星,而使之暗然无光。 半世纪以前,俄国的文学,*未引起世人的注意;但隔了不久,她的一切文艺作品,已如东流的急湍,以排山倒海之势,被介绍到英法德及至其他**国的文字里去了。她的崇拜者白鲁乃狄(Ferdinand Brunetiere)曾说,有一个时期,如果看见一个法国人手里拿了一本常常遇见的黄色封面的书,便可以很确实的认定这是一本俄国大小说家所著的小说。在英美二国,其盛况虽没有到这样地步,而托尔斯泰、高尔基、柴霍甫诸人的著作,也到处都有人崇拜。在*本,则“俄国文学热”到现在还没有退。在*近的中国,她的作品之引人注意,也比任何国的文学都甚些。 俄国文学所以有这种急骤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事。她的真挚的与人道的精神,使她垦发了许多未经前人蹈到过的文学园地,这便是她博人同情的*大原因。 在下面,先把俄国的地势、人种、言语及历史的大略说一下,然后再进一步而叙述她的文学的发达史。 地势 我们一看欧洲的地图,便可以**明白俄国的地势。她占有欧洲东部的一块大平原;东至乌拉山,南至高加索,全境几全为低原或平原。她的北方是泽地,泽地以南是大森林,再南是一块极大的农业的平原,*南是*原。她近海的地方极少,但**河流极多,伏尔加(Volga)河是欧洲*长的一条河。 她的城市,在文学及历史***的有基辅(Kiev)、诺夫格洛(Novgorod)、莫斯科(Moscow)及彼特格拉(Petrograd)等地。她的人民,以农夫占*大多数。 **章 绪言 人种 俄国的人种原是斯拉夫(Sl**)族,后来又与斯坎德那维亚人(Scandin**ians)及芥兰族(Finnish)混合。因为俄国的地位在欧洲东部,正当欧洲与亚洲之卫,所以她同时*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很强烈的影响。十三世纪时,鞑靼族以疾风骤雨之势侵入俄国,占领她的*肥沃的土地至数世纪之久。自然,这个事实,对于俄国的习俗与文字,不免留有不少影响;但在民族性上,其影响却极少。到**俄国人还纯粹是斯拉夫人,保持一切斯拉夫民族的特性。 俄国人因*特殊的气候,土地的状况,以及数千百年的生活状况的支配,其性情自有一种特别的所在。俄国人之服从与忠实,是久著称于世的。他们的思想敏锐而有急智,极喜欢辩难讨论。他们的天性是**的,而且大部分是相信定命论的。他们很会忍耐,能*长期的痛苦而不为之所屈。他们同情心极盛,爱同类,且爱一切生物。他们又是很坦白,很坚定的。不过他们也有许多坏处;他们很富惰性,易趋于**,沉思于空想而不易见于实行,且缺乏独立的气概。龚察洛夫所描写的阿蒲罗莫夫(O**omov)与屠格涅夫所描写的路丁(Rudin)便是大多数俄人的代表。在其他各作家的文字里,俄国人也极真切的被表现出来,我们读她的文学,便可以明了她的灵魂了。 语言 斯拉夫族在*初的时候是同说一种方言的。俄国人、波兰人、捷克人、塞尔比亚人及巴尔干人的语言,在根本上都是同样的。后来因为外国语的加入与文法组织的完密,他们的言语便渐渐变异起来。单讲俄国语已有三种大别:一,小俄语,说此语者约有三百万人,都在南部及西南部乌克兰一带。二,白俄语,说此语者约有八百万人,都在西北部一带。三,大俄语,此为俄国*通行的正统语言,一切文字及文学上所用的,大概皆为此种语言;说此语者共有八千万人。不过这几种语言的根源都还是相同的。其相异的程度正如西班牙文之与葡萄牙文,或挪威、丹麦文之与瑞典文。 斯拉夫各民族,都各有他们的文学,便是小俄与白俄也自有他们的文学与民歌。我们现在所讲的则限于用大俄文写的一切文学,不涉及小俄及白俄。因为俄国的重要文学作品差不多都是用大俄文写的。 俄国的文字是发表一切思想与情感的*好利器。屠格涅夫在他病榻所说的*后的话之一,便是劝俄国作家,努力保存他们的“宝贵的遗产——俄国文字”的纯洁。罗门诺沙夫(Lomonosov)则以为俄国的文字极为伟大,“其活泼如法文,其刚健如德文,其秀逸如意文,其丰富雄壮如希腊拉丁文。”作《俄国文学的理想与实质》一书的克格巴特金(Kropotkin)也极力称许俄国文字,他以为用俄国文字译的外国文学作品,*能保有原文的特点。 在另一方面,俄国文字又是极通俗的,普希金、歌郭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诸人的文学作品几乎为*大多数的人民所领悟。俄文的名著,都是几千百万部的流传在乡村之间。当一八八七年《普希金全集》十大册出版时,其销数在十万以上,其零册的诗集及小说集的销数尚不算在内。其他如歌郭里、屠格涅夫、龚察洛夫等的十二册的全集也从书贩的手里,流传到极僻远之乡地,每年各销至二十万部以上。从这个例子里,可以看出俄文的通俗程度,同时,并可看出俄国人民是怎样的嗜好文学。 本书是**部系统整理和研究晚明时期思想史的专著。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