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打开财富之门--财富给你留个缝儿
ISBN: 9787563935406
“完全效率理论”曾经长期被自由经济社会视为 金科玉律。那些资本 主义社会中的既得利益者认为这套理论是真实的,对 于社会甚至物质文 明都有好处。但是,索罗斯却认为这套“完全效率理 论”并不完全正确, 自由经济运作没有真正有利于所有参与者的功能。 首先,“完全效率理论”假定了人们对于世界已 经有了完全的认识 和理解,但事实是人们对世界充满着不确实的偏见, 远离现实,以至经 常犯错。因此产生了错误的想法与错误的行动。犯错 误有着普遍性,那 么能够获得正确的均衡吗?这是不可能的。 其次,每一种产品的独特性,都要与市场上整体 产品的一致性互相 配合。也就是说,产品和产品之间不会因为互相竞争 、互相冲突而引起 资源浪费。但事实却是极大量资源都在自由市场中被 浪费掉。 最后, “完全效率理论”假定了市场是由无数 个小个体组成的,每 一个小个体的力量微薄,不足以独立左右大局。唯有 共同联合起来的集 体力量才能左右市场。但实际是:坐拥庞大资本的个 别人士或组织,可 以强而有力地左右市场。 于是,索罗斯开创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经济理论, 即狂升暴跌理论。 理论指出,市场是现实,但投资者对市场的了解却夹 杂了不少误解与偏 见。而且各投资者的偏见也各有不同,这就形成了混 乱,当两者之差异 达到极端时,便出现狂升暴跌的现象。 但是,这种理论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好。直到 1985年,索罗斯导演 了一场“英镑大决战”,才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 1985年,索罗斯决定做空马克和日元,下了15亿 美元的赌注。利用 信用交易,把大部分资金押在马克和日元上。后来证 明这一步棋十分高 明,他赚了大约1,5亿美元。 1992年,索罗斯再一次成功地狙击了英镑。赚得 近20亿美元,被国 际金融界称为“击败英格兰银行的人”。 原来,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 ,英国不可能维 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唯一可行 的方法就是降低利 率。但假如德国的利率不下调,英国单方面下调利率 ,将会削弱英镑, 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虽然英国首相梅杰一再 申明英国将信守它 在欧洲汇率体系下维持英镑价值的政策,但索罗斯及 其他一些投机者在 过去的几个月里却仍然在不断扩大头寸的规模,为狙 击英镑作准备。 英国政府需要贬值英镑,刺激出15,但英国政府 却受到欧洲汇率体 系的限制,必须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在1:2,95左 右。高利率政策受 到许多金融专家的质疑,国内的商界领袖也强烈要求 降低利率。在 1992年夏季,英国的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虽然在各种 公开场合一再重 申坚持现有政策不变,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 率体系内,但索罗 斯却深信英国不能保住它在欧洲汇率体系中的地位, 英国政府只是虚张 声势罢了。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英 镑对马克的1:~fir-- 路下跌至2,80,虽然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人30亿 英镑,但仍未能挡住 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l: t,fir~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 体系规定的下限。英国政府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 外汇储备,但最终 还是遭受惨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随后,意大 利和西班牙也纷纷 宣布退出欧洲汇率体系。意大利里拉和西班牙比塞塔 开始大幅度贬值。 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已接近10亿美元, 在英国、法国和德 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 他的总利润高达20 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1/3。在这仅仅一年 ,索罗斯的基金增 长了67,5%。他个人也因净赚6,5亿美元而荣登《 金融世界》杂志的华 尔街收入排名榜的榜首。 成功击败英镑之后,索罗斯就把目光转移到了东 南亚金融市场。当 时,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东南亚 国家的经济却出现 奇迹般的增长,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经济前景一片灿 烂。东南亚的经济 发展模式在经济危机爆发前曾一度是各发展中国家纷 纷仿效的样板。东 南亚国家对各自国家的经济非常乐观,为了加快经济 增长的步伐,纷纷 放宽金融管制政策,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为新的 世界金融中心。 但是,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繁荣的光环闪烁中忽视 了一些很重要的东 西,而主要依赖于外延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放宽 金融管理体制,无 异于在沙滩上起高楼,将各自的货币无任何保护地暴 露在国际游资面前, 极易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国际游资的冲击;加上由于 经济的快速增长, 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了过度投机房地产、高估企业规 模以及市场需求等, 发生经济危机的危险逐渐增加。 东南亚出现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过索 罗斯的眼睛。他一 直在等待有利时机,希望能再打一场英格兰式的战役 。索罗斯正是看准 了东南亚资本市场上的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才决定首 先大举袭击泰铢, 进而扫荡整个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市场。 早在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莫里 斯,戈尔茨坦就曾 预言:在东南亚诸国,各国货币正经受着四面八方的 冲击,有可能爆发 金融危机。尤其是泰国,危险的因素更多,更易受到 国际游资的冲击, 发生金融动荡。但戈尔茨坦的预言并未引起东南亚各 国的重视,反而引 起反感。东南亚各国仍陶醉于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奇迹 之中。 1997年3月,当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 司和1家住房贷 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时, 索罗新认为千载难 逢的时机已经来到。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 大量抛售泰铢,泰 国外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安,泰铢一路下滑 。 1997年6月下旬,索罗斯筹集了更加庞大的资金 ,再次向泰铢发起 了猛烈进攻,7月2日,泰国政府由于再也无力与索罗 斯抗衡,不得已 改变了维系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 率制。泰铢更是狂 跌不止。泰国政府被国际投机家一下子卷走了40亿美 元,许多泰国人的 腰包也被掏个精光。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