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方与圆:袖珍版
作者简介
\\\\\\\"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颇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也是央视《百家讲坛》节目十分受观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以及幽默生动的语言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
内容简介
\\\\\\\"“方”:方针、准则 做人要有原则 企业一定要有企业文化,否则员工就没有共识。在企业里面,“方”就叫作企业文化。 对领导来讲,“方”,就是有几个基本不能改变的原则。领导一定要有一套原则,不然,让大家猜来猜去猜不着,最后会很乱。 孔子说“三十而立”。我的理解是:一个人不到三十岁不要有原则,因为你的很多原则是错误的。但是这还不够,你还要去磨炼、去尝试, 从而做到“四十不惑”,就是三十岁时定下的原则,经过十年的实践,觉得很有把握了,从此就不改变了。 所以,一个人不能太早就确定原则,但是也不能够太晚还没有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么是原则?就是一些方针、准则,是心中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 民族性没有好坏,不同的民族适应其所在的不同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好坏的原则,既不必学也不必改——要各取所需, 不要盲目学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是在不同 地方、不同条件下,采取各自不同的原则。 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原则,因为实际上每一个人都要替自己负责。你有什么原则,它带来的结果你要负责。 做人还要留有余地 我们不可能外方内圆,因为如果这样,“圆”就没有功效了,而且“方”也被人家看出来了。孔子讲“君子可欺以其方”,为什么这些君子老是吃亏、老是上当呢?就是因为君子们太方正了,很容易被人利用。年轻人也一样,总觉得自己很有正义感,结果常常被利用。 我认为,一个人有什么原则,最好不要让别人一眼看穿。特别是在领导和部属相处之时, 领导如果被部属了解的话,就会被架空,就会失去控制力。 所以,做领导的人,一定要有几分保留,每个员工也一定要有几分保留。不能完全了解你的领导,那将对自己非常不利。但是,明明完全了解对方,也要有一部分保留——装作不知道。 历史上最了解唐明皇的人就是高力士。高力士把唐明皇服侍得服服帖帖,但唐明皇并不喜欢。有一天,唐明皇对高力士讲:“我所有的事情你都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安排的,我什么都听你的,我还算皇帝吗?”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老板不喜欢完全了解他的干部。但是,老板更不喜欢不了解他的干部。中庸之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不了解他,他跟你距离很远,工作起来两个人没有默契;你完全了解他,他怕你,因为他怕最后完全被你控制住了。 因此,我们要学会“外圆内方”。把“方” 放在我们的肚子里面,自己清楚,外面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圆”。一个人如果表现出“什么都好、无所谓”,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那是他的圆,不是他的“真实”。 “圆”:变通、涵养 我曾经接触过很多非常成功的人,他们都是些圆通、含蓄、有涵养的人。 我们跟某人一起吃饭,其实他是吃纯素的, 可是吃了一顿饭下来,没有人知道他要吃纯素—— 他照样动筷子,照样夹东西,但一口都没吃。可 是,几乎没有人发现。 坐在他旁边的我发现了,就问他:“ 你吃素吗?”他说:“ 其实也没有什么。”我马上偷偷地叫厨房给他准备素面,然后端来。他一再对我说: “ 你太客气了,用不着了,我照样吃得很饱。” 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家都非常有面子,这叫作“圆通”。 在我看来,某人很懂得自己和主人、和大家的关系:吃素是个人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强制别人配合自己。\\\\\\\" \\\\\\\"管理员工一向是令企业管理层头疼的课题。管得严,员工们怨声载道,认为领导没有人情味儿;管得松,又很难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如何才能管好员工呢?在曾仕强教授看来,管理的真谛就在于悟透人性和把握方圆之道。领导之所以会发出员工真难管的慨叹,就是因为没能深入洞察人性。 ? 本书从企业日常管理的实际出发,并针对实际提出了“做人做事六原则”“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上级越级管理部属要回应”等“外圆内方”的领导艺术原则,帮助管理者掌握从成功到卓越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