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7.60
折扣购买: 穷得有品位
ISBN: 9787100123815
亚历山大·冯·勋伯格,1969年生,出身贵族,德国记者和作家。
第一章 该死的本·拉登,我被裁员啦! 最好在生活中习惯失去,这样便能帮我们省掉许 多悲伤。 ——赫尔穆特·贝格尔 曾经,经济发展一片欣欣向荣,我坐在美轮美奂 的办公室里,口袋内安稳地揣着自己的名片:我可是 某家知名媒体的员工呢!感谢德国英明睿智的劳工法 ,我很笃定地知道:只要跨越一定的工作期间,哈! 我等于是和这份工作缘定终身啦,未来的日子可稳当 喽!我的工作合约——我记得,我把它搁在家中书架 的某个角落——用档案夹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夹好 摆在那儿。合约上清清楚楚地载明,我的薪资将“有 规律地”逐年往上调,嗯——每年大约增加个一千马 克吧。所以,我将——慢慢地,但绝对万无一失地— —变得很有钱。唉,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 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虽然我现在通通还没遇 到——我亲爱的老板已经帮我全部打理好了:他为我 买了退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看护保险,林 林总总加起来,他支付的钱大概和我的薪水一样多。 但一夕间,一切全变了,我们老板突然喊“卡” ,并猛踩“紧急刹车”。这一切都要怪本·拉登这家 伙,怪他在纽约干的好事,历史因此而改写了。聘用 我的那家公司就像是突然觉醒了一样;他们忽然发现 ,花大把大把的钞票投资在新的“人力资产”上—— 以现在的观点回顾——未免太蠢了吧。过去之所以这 么做,全是因为大家都怀抱着一种梦想:大家都以为 ,90年代末期经济欣欣向荣的黄金时代会生生不息地 昌盛下去。结果,这一猛踩刹车,所有资历尚浅、工 龄未满两年的新进员工,全都硬生生地被抛出了车外 。 在我刚进这家公司时——它是家报社——每天的 招聘广告多到刊都刊不完,所以报纸总是厚厚的一大 叠。到了周末,更是厚到连信箱都塞不进去了。那些 不需要找工作、对就业市场完全不感兴趣的人,周末 摊开报纸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得把厚厚的广告版通 通抽掉——这么多纸,一年肯定得砍掉一座中型混合 林吧?另外再加上运输所耗掉的化工能源——那可是 不知道花了几千万年才累积出来的矿藏。总之,我们 报社不知道是根据什么自然法则,总坚信这样的繁荣 会持续下去。所有人都生怕漏接了某通电话:上自集 团总裁下至退休老人,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急着把一生 积蓄通通丢进股市。每个人都生怕一个恍惚,错过了 飙涨的行情。所有企业都在寻找投资机会,所有百姓 都在拼命消费,“买股票”更成了最热门的全民运动 。 但“大难将临”总有时,这一切终将结束。最早 嗅出这股气氛,并察觉情势不对的人,当然就是媒体 工作者喽!营业额一萎缩,企业第一笔要砍的钱就是 广告费。削减广告费既不会引起众人反弹,也没有什 么必须克服的行政障碍或技术问题,尤其是能立刻省 下好几百万马克支出。至于我们这一批,一直被视为 此一保守报社改革势力的新人,理所当然就成了高薪 就业市场上这一波被连锁裁员的头号牺牲者了。 就我个人的情况来看,其实蛮惨的。虽然只是个 小家庭,但除非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否则怎么养家 糊口呢?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努力地在帮公司找借口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时机这么坏,还有哪家公司 负担得起培植新进员工呢?于是,我决定用自我解嘲 的方式接受我的命运——等着被裁员吧。但突然间, 我有种很深的觉悟:这应该是我生命中的关键时刻, 我要把握机会,让自己千古流芳! 在离职前的最后几个礼拜,为避免露出半点儿对 “命运不公”的哀怨,我刻意表现得非常轻松愉快。 我还一反常态地戴起了蝴蝶领结,甚至每天戴;如今 很少人这么做了,只有几个年长的同事还在坚持。在 我最后一次踏进编辑部的那一天——啊!那竟是个阳 光璀璨的美好秋日——我把属于我的所有痕迹,丁点 儿不留地从我的办公室里抹去:我把剩下的最后一盆 盆栽送给了董事长秘书,嘱她悉心照料。然后再一间 一间地,逐一向所有同事道别,并顺便提醒他们:我 可是把办公室整理得“一尘不染”后才离开的哟! P3-6 德国没落贵族亚历山大?冯?勋伯格的“新贫时尚”生活理念 本书曾列德国《明镜周刊》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诚品书店年度百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