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90事(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1-2011)

90年90事(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1-2011)
作者: 舒国增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90年90事(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1-2011)
ISBN: 978753389088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综述 从南湖红船扬帆起航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驾驶着这艘红船,驶过了 90年的历程。在这90年里,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浴血奋战,艰苦创业,锐意改革, 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伴随着五四运 动的爆发,浙江革命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浙江的工农运 动风起云涌,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成为全国现代最早的工人团体之一, 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全国最早的新型农民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农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 和组织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上海和嘉 兴南湖举行,并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个大党诞 生于一条小船。“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 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从此,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 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 奉献精神,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中 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1922年9月,浙江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宣告诞生。从此时起 到1927年4月,浙江的共产党员从3人发展到4000余人,党的组织由1个发展 到30多个,党的活动在浙江1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如同星火燎原,势不可当。 但是,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用暴力手段实行反共“清党”。他们大肆捕 杀共产党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从1927年4月上旬至年底,仅浙江省就有 1805人被捕,932人被杀。 共产党人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开始了反对国民党反 动派的斗争。1927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浙江的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 导。但是,在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浙江省委屡遭国民党破坏,不到两年 时间,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换了10位,其中的5位在此期间或稍后在浙江被 捕牺牲。面对严酷的环境和巨大的牺牲,浙江的共产党人毅然拿起武器,进 行武装起义。从1927年下半年到1930年,浙江发生了大小60余次武装起义, 涉及50多个县,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隶属中央军委14支红军 序列之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浙江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中,规模 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在浙南一带乃至整个浙江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为 掩护红军主力长征而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当地 群众的支持下,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使之成为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南方14 块游击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38年9月,中共 浙江省委重建,并于1939年7月在平阳县凤卧乡召开了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 。浙江党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创建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敌后抗战:在浙东,建立了浙东区党委和新四军 浙东游击纵队,建立了拥有4个地区级、16个县级政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 成为当时党领导的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在浙西,成立了苏浙区党委和新四 军苏浙军区,开辟了拥有4个地区级、10个县级政权的浙西抗日根据地,是 当时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和华中8个战略区之一的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浙南,中共浙南特委也建立了抗日游击队,坚持、巩固了隐 蔽的游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江各抗日武装为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 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浙江党组织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广泛开展游击战,在全 省各地农村建立游击根据地,严重动摇了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基础。解放大 军人浙作战前后,浙江各地人民武装积极配合解放大军,展开对敌攻势。从 1949年2月17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解放三门县城,到5月7日中国 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和平解放温州城,浙江地方人民武装先后解放了全 省24座县城。 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浙江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也有力地冲击着国民 党的统治。尤其是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被害事件,引发了一场全 国性的爱国民主运动,全国十多万学生纷起响应,国际学联也发电声援。爱 国民主运动的高涨,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 ,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第三野战军所部乘胜南进,以第七兵团为主 的6个兵团13个军,相继进入浙江作战。5月3日,浙江省会杭州解放;10月 30日,磐安解放,浙江大陆全部解放。7月,解放军开始了解放浙江沿海岛 屿的战斗,先后解放了舟山群岛、洞头列岛、一江山岛、大陈岛等。1955年 2月26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麂列岛。至此,浙江全境完全解放。 杭州解放后,1949年5月6日,新的中共浙江省委成立。省委面对农村凋 敝、工厂歇业、市场混乱、通货膨胀、投机猖獗、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严重 局面,带领全省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农村,通 过剿匪反霸、减租征粮等,巩固了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 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以 较快恢复。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打击投机资本 ,稳定市场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进行最急需的工业建设。在省委的领导 下,全省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全省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1949年到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 省工农业总产值从18.75亿元增加到30.5亿元,增长62.67%,年均增长 17.61%。与此相适应,国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有了一定改善。 从1953年开始,浙江省进入大规模地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后,全省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从1952年到 1956年,全省农业总产值从20.1l亿元增加到24.56亿元,年平均递增5.12% ,农民人均纯收人从78元增加到84元;工业总产值从10.39亿元增加到18.5 亿元,年平均递增15.5%,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从736个增加到3180个。伴 随着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执行,浙江的经济稳步增长,市 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安定团结,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也有了发展, 人民生活获得显著改善。 在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中共中央关于“充分利用、合理发展 沿海地区工业”的方针指导下,省委充分利用浙江的矿产和水电资源,大力 发展化学、电力、机械、冶金、采掘等基础工业,为浙江的工业现代化建设 奠定了基础。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