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17.33
折扣购买: 快乐的科学/尼采文集
ISBN: 9787540725006
黄明嘉,1941年12月生于湖南衡阳,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先后任武汉大学、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现任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德国哥德学院、科隆大学进修学者,长期从事德国语言文学教学,对德国作家伯尔进行过专题研究荠发表过系列论文。主要译著有《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六大师》、《麦哲伦传》、《相聚在特尔哥特》、《美国》、《歌德谈活录》、《论浪漫派》、《天涯羁旅》、《精神与自然的类比——论诺瓦利斯的文体风格》(合译)、《三毛钱小说》(台译)、《芯片先生》、《圣保利“国王”》、《植物的象征》等等。
1 阐释存在之意义的导师 无论我以善或恶的眼光看人,总发现所有的人。即千差万别的个人无不 怀着一个使命:从事有益于保存人类的事。但这并非出于对人类的袍泽之爱 ,仅仅因为他们身上存在一种比任何东西更加根深蒂固、冷酷无情、不可征 服的本能,这本能恰是我们行为的本质。 尽管人们习惯于以一种短视的目光严格区分周围的邻人是有益或有害, 善或恶,然而,倘若他们对整个群体做一个大略的估计和长期的思考,便会 对这种严格的区分表示怀疑,最终只好罢手做这样的区分。从保存本质的角 度看,最有害的人也许是最有益的人,因为他不仅保存了自身的本能,而且 由于他的行为效应还保存了他人的本能。没有本能欲望,人类大概早已衰落 了。 仇恨、奸邪、掠夺、统治欲,还有其他许多被称之为恶的东西,均属保 存本质的行为,自然是代价高昂的、糜费的,且大体说来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但它们毕竟属于屡试不爽的、使人类得以保存至今的诸多因素。亲爱的同 胞和至友,我不知道你是否会有损于本性地去生活,即“非理性”、“悲惨 ”地生活。损害本性的东西也许几千年来已经灭绝,现在上帝那儿也找不到 了。请按照你至善或至恶的欲望行事吧,或自我毁灭吧!在这两种情况下, 你都能成为对人类有益和有促进作用的人,因而也可以挽留住赞美你或讽刺 你的人!然则,你会永远找不到一个在你最得意时嘲笑你的人,在你像苍蝇 、青蛙一样极度可怜时找不到一个使你心绪变佳的人!正如人们会因为真理 而发笑一样,我们也会笑自己。不过,要笑,精英人物迄今的真理意识尚嫌 不足;最具天资的人物也缺乏笑的天赋。如此说来,笑,也许是未来的事了 !假如那句“本性是最重要的,个人算什么”的箴言被纳入人性之中,假如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发笑以达到最终的解脱和轻松,那么,也许这笑便与智 慧连在一起了,也许就有了“快乐的科学”。 有时情况完全不同。存在的喜剧尚未“意识到”自己就出现了悲剧时代 、道德时代和宗教时代。那些道德发明者、宗教创立者、为道德评价而斗争 的始作俑者、鼓吹良心谴责和煽动宗教战争的导师层出不穷,这意味着什么 呢?那些舞台上的英雄豪杰代表什么呢?其实,英雄大致雷同,而其他偶然可 视的东西只是英雄的铺垫罢了,它们可能是舞台的道具、布景,也可能是扮 演的密友、贴身仆役等角色(例如,诗人便是某些道德的内室仆役)。这些悲 剧人物虽则相信自己是为上帝的利益并作为上帝的使者在行动的,但实际上 仍是为本性利益在行事,这是极易理解的。他们促进人们对生活的信仰,因 而促进了类群的生活。“活着是值得的,”他们无不这样嚷道,“生活本身 、生活背后和下面隐藏着许多东西,你们要注意啊!”最高贵者和最卑贱者 同样具有保存本性的欲望,这欲望会不时作为理性和激情爆发出来,它会给 自己创造车载斗量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倾力叫人忘却它是一种本能、直觉 、愚蠢和毫无道理的东西。应该热爱生活!因为人应该促进自我及其邻人!现 在如此,将来也应如此!为了使这成为今后唯一的目的,成为人们的理性和 最终的信条,伦理学导师于是登台了,他的讲题是存在之意义。他杜撰出第 二个存在,并且用他的新机械把旧的普遍存在从古老的、普通的日耳曼人身 上取走。 是啊!他绝不允许我们取笑存在、取笑我们自己,也不允许取笑他:在 他,个人永远是个人,要么是老子天下第一,要么微不足道,但都作恶多端 ;他认为人没有本性。他的杜撰和评价多愚昧、多狂热,大肆曲解大自然规 律,否认大自然的种种条件,的确,一切伦理学的愚蠢和反自然到了可怕的 程度,以至于任何伦理学家都足以使人类毁灭——倘若他们强迫人类就范的 话。 每当“英雄”登台,必定出现新鲜的玩意和令人惊异的笑料,也会使许 多人产生内心的震颤,他们思忖:“活着是值得的!是呀,我活着是值得的! ”生活、我、你、我们大家再次对自身产生了一时的兴趣。不可否认的是, 笑、理性、自然已经战胜那些进行存在意义说教的伟大导师,存在悲剧终于 转为存在喜剧, “无穷的笑的浪潮”——借用埃席洛斯的话说——最终将 淹没这些伟大的悲剧角色。在“矫正性”的笑声里。人性就总体而言随着那 些阐释存在之意义的导师的一再亮相而改变。人性现在又多了一种需要,即 需要这类导师和存在“意义”的理论竞相出笼。久而久之。人变成一种富于 想象的动物,比其他动物多一种生存条件:必须时刻坚信,自己能够弄明白 为何而存在。如若没有周期性的对生活的信赖,没有对生活理性的信仰,则 人类不可能有如此的繁盛。人类也一再宣言:“世间的确存在某种不可取笑 的东西。”而谨小慎微的博爱主义者还会补充说:“不仅笑和欢乐的智慧, 而且非理性的悲剧性的事物也同属于保存本性的手段和必要性!” 原来如此!啊,弟兄们,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这条盛衰规律吗?我 们也有自己的时代啊! 2理智的良知 我常常重复同样的经验,并且一再对这经验进行抵制,尽管信手拈来, 却不愿相信:大多数人缺乏理智的良知。 我时常觉得,用这样的良知来要求,处在人满为患的通都大邑就像置身 荒漠一样。每个人都用异样的眼神打量你,用他自己的那杆秤来衡量一切, 说这个好,那个不好;而当你发现,他们的衡量并不准确,他们也绝不会面 呈愧色。但也无人迁怒于你,对你的怀疑,他们也许一笑了之。 我要说的是:人们相信这个或者那个,并按此信念而生活,但事先并不 知道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最有把握的理由是什么,也不愿花力气去研究是何 理由,对此,人们也觉得并没有什么可鄙。最有天赋的男子和贵妇人也属于 “大多数人”之列。 然而,倘若嘉言懿行之士竟允许自己在信仰和评价中持如此马虎的态度 ,倘若“对每件事都应有确切的把握”对他们并不是内心的深切要求和诚挚 愿望,也不是区分人之高下的尺度,那么,对我来说,善良、机智和天才又 算得了什么呢!我发现某些虔诚的人们憎恶理性,这至少暴露他们良知的泯 灭!可是,有人身处这类老调重弹的论调中,身处莫名其妙的不确定性和多 义性的存在中而不发问,没有发问的热望和兴趣,甚至憎恶发问者,还取笑 发问者的呆滞呢。这,就是我心目中感到可鄙的东西,我的这一情感正是我 要在每个人身上首先寻找的。P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