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No.12我们是不是非要那么急迫不可)
作者简介
关于Lens: Lens自2005年创刊至今,持续且稳定地刊登优质影像阅读内容,拥有超过30万核心*众群、超过58万微博粉丝、超过70万微信粉丝,其中包括政、商、学、艺、媒等多领域的精英和意见**。Lens品牌已被**为中国极富品质的影像阅读品牌。 Lens团队2015年起推出了两个系列的MOOK读物:《目客》系列,聚焦于单一主题阅读;《视觉》系列,侧重于多元影像阅读。《目客》和《视觉》在世界范围内采集*有个性的内容,聚焦人性、情感、生活,延续Lens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创造视觉、思维、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纸上阅读新体验。 本期部分作者: ?朴树,中**地歌手。1999年1月发行首张专辑《我去两千年》,2003年11月发行专辑《生如夏花》,其后蛰伏14年,于2017年5月推出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 ?阿琳·戈特弗里德,美国人。祖父母一辈是来自乌克兰的犹太移民,经过三代,她的大家庭成为了美国中下阶级的一员。阿琳的外祖母是位体面、勤劳的女性;她的妈妈极具魄力,是大家庭的顶梁柱;阿琳和妹妹则从小徜徉在纽约下东区混乱而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阿琳用了40年,拍摄下家庭三代女性的生活细节,其中有快乐的相聚时光,也有家人不断离去带来的悲伤。这些照片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当代家庭女性史诗。 ?安东尼·克伦托克维尔,捷克人。因为出身问题,他从小在劳改营里长大,19岁他逃离祖国,开始了流浪生活,*终辗转到美国,成为一名摄影师。安东尼拍摄过世界各地的战场,也应时尚杂志之邀,为包括乔治·克鲁尼、U2主唱博诺、丽芙·泰勒等在内的一线明星拍过**独特的生活照。 ?克里斯汀·博斯特,瑞士人。原为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某天突然厌烦了工作,开始前往世界上生活环境极为动荡的地区,希望能在真实生活中重新寻找戏剧性,并找回自己的直觉感。 ?迪娜·利托夫斯基,乌克兰人,在美国长大。大学时专修心理学,因此将相关主题和观察方法应用到了摄影之中。她拍摄了年轻女性的婚前单身聚会、世界各地时装周的女模特,以及各种名流聚会,她把这些场景描绘成一个个舞台,展示出财富、社交、网络对人行为的塑造。
内容简介
朴树自述 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是有目的性的,一切都是为了做唱片。这几年都是一个非正常状态。这段时间我在想:等唱片做完了,我会干吗呢,我还挺期待的。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给我的意见是:我应该多一些世俗的欢乐。我现在可能人味儿太少了。人是需要自律的,但像我现在过得这么没人味儿,也不对。 现在生活很规律。到点起*、睡觉,到点吃饭。录音全是在家里,录到累或者不能集中(精力)了,我就会停下来。而且,我晚上不会工作。 上午的时间——8点到12点,是特别美妙的,上午人是特别容易集中(精力)的。在我身边,我的朋友里面,他们好像都不知道什么是上午,其实上午是**安静的,效率**高。 我知道“上午”这事儿是在2009年。 几年前大病了一场,开始怀疑我原来的生活方式。那时候,一开始想的其实是,等我把病治好了赶紧出去爽,但后来过了一段*出而作、*落而息那样的生活,我觉得特别快乐。 晚上演出,那没办法。我也没那么爱演出,就是一个有乐趣的工作而已,是生活所迫。不需要演出的时候,我不会改变这种生活。 *快乐的时候,肯定是在家里写歌,哪怕不写歌,觉得自己又感*到什么、连接到什么,那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我在找*适合我的方式,在自律和有活力之间有一个平衡。 …… 做音乐大概有三种态度:年轻时候,就是对一切说“*** off”,其实是很自大的,臭牛*,拒*一切;还有一种,是*多人做的,去*别人屁股;我岁数越大,越觉得我是开放的,是友好的。 做音乐让自己high是一很容易的事情,年轻*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打动自己,随便弄点什么都感动得不得了,其实毫无价值。 现在,我是开放的,是友好的。 你心里有什么,你就去做。可能有的艺术家,越到后来越往深处走,越来越黑暗、偏执,我觉得那是对的,他心里就是那样子。 我(却)慢慢越来越easy(随和),但还easy得不够吧。 前几天我写*记,还在写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可能这张唱片做成什么样,根本都不重要,它远远不是终点,其实它就是我的人生,我在学习,只是这个而已,我可能有点把它看得过于严肃了。 在我能量足,或者说我自信的时候,我不用想别人,就是做好我自己就可以了。有的时候也会担心别人怎么看我,但岁数越大,越会觉得那根本就不重要。 我一直在描述普通人的感情,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怪物。我喜欢美好的东西。我就觉得我太普通了。有的时候,看到咱们**那些人,他们爱听那样的音乐,爱看那样的电影,做那样的事儿……有时候,我不知道到底谁是怪物。 我觉得我是正常得一塌糊涂的人。 在我们这里,一切都是钱,钱和性支配一切。这个**穷了太长时间、压抑太长时间了,可能需要一段心理补偿。 当我听到说我的歌曾给人带来好的感觉,我特别开心。我就是压抑了,天生想做的事情我没敢做,被否定得太多了,不自信。我年轻的时候是特“缩着”,写歌也是,爱偷偷摸摸的。我越老越放,可能跟别人走的是相反的路。 ◎照亮人性的图文读物,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44 岁的朴树,说自己“越老越放”。为了新专辑的创作,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太“有目的性”,“人味儿少了”。自律之外,他想要一些自在,想要靠近内心时 “不由自主的一刹那”、“灵魂出窍的一刹那”。6篇自述,近60幅身边朋友拍摄的*常照片,近距离勾画出朴树这些年来真实的生活状态。 ◎蒙特利尔,***宜居城市,莱昂纳德·科恩、约翰·列侬等等都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它如何在提供舒适生活的同时,又不断激荡起灵魂的**? ◎一个家庭,40年,三代女性。每个家都是这样,被妈妈们的勤劳、诙谐、坚韧和智慧洗刷出生活的色彩。 ◎10位中国老人讲述了他们**的真相,以及爱情如何填补衰老带来的孤独。 ◎极富***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基于Lens从杂志开始十余年的积累,品质从未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