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骢访谈录/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彭瑞骢访谈录/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作者: 总主编:樊洪业|口述:彭瑞骢|整理:孟譞//张大庆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2.40
折扣购买: 彭瑞骢访谈录/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ISBN: 9787535572509

作者简介

彭瑞骢,江苏苏州人,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任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医学与哲学》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主编。主编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学》、《临床思维及例证》、《医学辩证法》等著作。      孟譞,陕西西安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师。

内容简介

《彭瑞骢访谈录/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跃进规划与拔白旗   访:上次访谈中您提及了“教育革命”问题,在探讨新中国医学教育的过程中这一话题恐怕是无法回避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那场“教育革命”的风暴曾经席卷了中国的整个教育界,当然医学教育也不例外。   彭:1958年到1960年的“教育革命”是在贯彻党的“大跃进”方针下进行的。一开头总路线就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发了一篇社论——《反浪费反保守是当前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文章大意是: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经济建设、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要通过和结合反浪费反保守的斗争,提高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打破妨碍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陈规,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费用,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大跃进。这样就开展了“反浪费反保守”的群众运动。   访:那么教育领域中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如何开展的呢?   彭:1958年3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指示》,指出“中央决定以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在全国进一步普遍地开展反浪费、反保守、比先进、比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运动”。当时不仅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党政机关等方面都已经开展了“反浪费反保守”运动,而且文教卫生单位也要求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在教育战线上怎么开展“反浪费反保守”的群众运动。所以,1958年3月北京市高校党委的第一书记蒋南翔组织北京市主要高校的负责人去上海取经,有北大、清华、人大等校,北医是党委书记曲正和我,学习他们是如何开展“双反”运动的。上海当时提得很明确——“对学校来讲,不红不专就是最大的浪费、最大的保守”,所以学校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就要“红专跃进”。他们开展了大字报运动,搞得非常厉害,一夜间就刷了几十万张大字报,所针对的问题就是“不红不专是最大的保守,最大的浪费”。因此大学里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就围绕着“不红不专”,怎么才能“又红又专”,如何在“红专”上“大跃进”这些问题展开了。   当时,教授们都要自己刷自己的大字报,要赶紧“跃进”,追求“又红又专”,就是所谓的“交心运动”。实际上就是让教授也要赶快思想革命,赶快改变那些不属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怎么改呢?那时叫作“交心”,有一点儿像宗教的忏悔,要一条一条地交待自己有过的错误认识。如有教授说过“现在除了空气不要票,什么都要票”,那么就要在大字报上检讨说“自己过去认为社会主义好,就是什么都要票,这是错误的认识,现在向党交心”。群众也可以贴大字报,促他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