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20.00
折扣购买: 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
ISBN: 7801906578
江新华 男,1963年生于湖北黄石,1991年、2000年先后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分别获教育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主任、副教授。至今已在《比较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
第一节学术道德失范的本质 一 失范 失范(anomie)一词源自希腊文中的“anomois”该词由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an一”和词根“一hormoies”组成,意思为“非等同”、“非相近”、“非相似”,或者为“差异和混乱”。因而,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最初含义为“超出单纯规范意义”。在法语中,“anomie”的词义由带有否定意义的前缀“a一”与表示“规则、规范、原则、法律和规律”的“nomos”构成,同英文中的“normlness”或“lawless”的意义相近,表示“无规范”或“无法律”②。 在社会学领域,“失范”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提出。杜尔克姆在其社会学理论中引入该概念,原因有二,“首先,就强调社会整合的理论传统来说,失范既代表了社会秩序紊乱和道德规范失衡的反动倾向,又是这一理论无法逃避的社会基本事实;其次,对正常的社会秩序而言,失范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治愈的反常现象或病态现象,它对整合理论的基础并不构成多大的威胁”④。 不过,在杜尔克姆的社会学理论中,失范概念处于“边缘地带”,其理论核心是社会团结。失范概念是被置于其社会团结的框架下加以理解的。杜尔克姆所理解的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含义大体相同,“它指的是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②。社会团结得以建立的基础是集体意识,即“同一社会一般公民共同的信仰和情感总体”③。正是这种集体意识保障了社会团结。 杜尔克姆的社会团结有两种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根据与无机物分子之间所存在联系的类比(分子相同,且是纯粹的机械联系),杜尔克姆将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农业社会中存在的那种团结称为机械团结。他认为:“机械团结是由(社会成员)彼此相似或相同而形成的团结。”④与古代不发达的农业社会相比,发达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多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一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彼此相互依赖。杜尔克姆将这种分工较发达且彼此相互依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团结称为有机团结。 杜尔克姆认为,在一般条件下,无论是机械团结还是有机团结的社会,都不会产生失范现象。不过两者各自的缘由不同。机械团结社会不出现社会失范是因为其同质性程度高,即在机械团结社会中,“所有成员信奉同样的宗教,且有同样的信仰,追求同样的价值目标,接受同样的行为规范,持有同样的道德评价标准及在情绪上也有一致的表现”①。机械团结社会的这种高强度的同质性保障了社会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并处于良序状态。有机团结社会不出现社会失范的原因则是由于分工发达所导致的社会成员之间彼此的强依赖性而获得有效的整合。在有机团结的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高度发展,职业分化程度较高,每个个体都会意识到要依赖他人,所有人都由分工所造成的社会关系统一体联系着,这就造成了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感、团结感和社会联系感。虽然社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集体意识的整合力量减弱,但由于随着社会分工所出现的行业内部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社会分工所导致的社会集体意识减弱可能出现的社会整合方面的缺陷。社会依然存在着协调一致和良序运行的基础。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