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爬行哺乳类动物(百科全书自然)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两栖类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是一类原始 的、初登陆 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皮肤裸露,分泌腺众 多,混合型血 液循环。其个体发育周期有一个变态过程,即以鳃( 新生器官)呼 吸、生活于水中的幼体,在短期内完成变态,成为以 肺呼吸、能营 陆地生活的成体。现生的有3目约40科400属4000种。 除南极洲 和海洋性岛屿外,遍布全球。中国现有ll科40属270 余种,主要 分布于秦岭以南,华西和西南山区属种最多。两栖动 物既有从鱼类 继承下来适于水生的性状,如卵和幼体的形态及产卵 方式等;又有 新生的适应于陆栖的性状,如感觉器、运动装置及呼 吸循环系统 等。变态既是一种新生适应,又反映了由水到陆主要 器官系统的改 变过程。 两栖类因为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所 以具有水生脊 椎动物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它们既保留了水 生祖先的一些 特征,如生殖和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没有成对的附肢等;同时幼体变态发育成成体时,获 得了真正陆地 脊椎动物的许多特征,如用肺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 等。两栖类动 物常见的如大鲵(俗称“娃娃鱼”)以及蛙类等。 现存两栖类中最小的是古巴蛙,体长不到16毫米 ;最大的是 东亚的大鲵,体长达1.6米。两栖纲种数少于任何其 他陆生脊椎动 物纲。结构变异很大,螋螈体型较长,无附肢,形似 蠕虫;而蛙类 的身体粗短,无尾,腿长。两栖动物分布于全世界, 但大多集中在 热带地区;个别科和许多属仅见于热带。蝾螈主要分 布在北温带, 只有一个科也见于中美和南美北部。雨蛙科(Hylidae ,即树蟾科) 最北分布到加拿大西北部的沼泽地;蛙科除南极、纽 西兰和格陵兰 外,所有的主要地区皆有分布。蚓螈遍布热带。蠼螈 仅分布于美国 东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 两栖类大多数种皆营独居生活;但蛙类的许多种 类在春、夏两 季聚集在一起呜叫。多数种类具水生幼体阶段,经变 态成为陆生的 成体。个别特殊种类终生营水生生活。但许多种蝾螈 和蛙以及所有 的产卵蚓螈都离开开阔的水域产卵。某些种类无水生 幼体阶段。大 多数两栖类在繁殖地与其栖息地之间进行季节性的迁 徙运动。蚓 螈、墁螈及某些蝾螈的生殖地和栖息地是同一地点, 但其他的种类 必须进行季节性迁徙。 两栖类起源于古代的总鳍鱼类。早泥盆世最早的 两栖类是鱼头 螈,鳍变成了具五趾、又短又粗的附肢,其尾有些像 现代的肺鱼, 尾鳍有鳍条的支持。但鱼头螈具某些特化结构,故它 可能仅仅是向 现代两栖类进化过程中的旁支。 两栖动物的起源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的一种,通常没有鳞或甲, 皮肤没有毛, 四肢有趾,没有爪,体温随着气温的高低而改变,卵 生。幼时生活 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时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 和皮肤呼吸。 两栖动物是第一类呼吸空气的陆生脊椎动物,由 化石可以推 断,它们出现于3亿6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后期, 直接由鱼类 演化而来,这些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 渡期。 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 态,幼体(如 蝌蚪)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 些两栖动物进 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 几乎就已经完 成了变态,还有些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 最早的两栖动物牙齿有迷路,被称为迷齿类,在 石炭纪还出现 了牙齿没有迷路的壳椎类,这两类两栖动物在石炭纪 和二叠纪非常 繁盛,这个时代也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在二叠纪结 束时,壳椎类 全部灭绝,迷齿类也只有少数在中生代继续存活了一 段时间。进人 中生代以后,出现了现代类型的两栖动物,其皮肤裸 露而光滑,被 称为滑体两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