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唐君毅著作选

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唐君毅著作选
作者: 唐君毅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4.10
折扣购买: 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唐君毅著作选
ISBN: 978750045198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三 孝之形上学根据与其道德意义 中国“五四”时代有非孝之论。社会学家谓野蛮 人有杀父母者。或举古今中外,人对父母之孝之程度 ,有各种不同,以证重孝为某一特殊社会之道德。哲 人中如柏拉图亦谓在理想国公夫妇,则子女以高一代 之一切,老人为父母,将无所谓特定之父母以致其孝 。中国之康有为之大同书,亦为此论。在中国今日一 般之世俗,则顺自然之感情,仍以孝父母为应当者。 然吾则将惟顺道德之理性,以论证孝之为应当。孝父 母为任何社会中之人应有之普遍道德。 人当孝父母之理性根据,不在父母对我之是否爱 。父母爱我,我固当报之以孝;然父母不爱我,我仍 当孝父母。此孟子之所以称舜之号泣于旻天。舜之号 泣,非怨父母之不爱己,而是其爱父母慕父母之意, 无所底止,透过父母之心不遇承受其爱者,即一直上 升,而寄于悠悠苍天也。吾为此言,其意谓人之孝父 母,根本上为返于我生命所自生之本之意识。人何以 当返本?因人必须超越自己之生命以观自己之生命( 此种超越自己以观自己,乃万善之本,吾人本书随处 论之)。而人超越自己之生命以观自己之生命,即必 须认识“我如是之生命之存在,自时空中观之,非自 始即存在者”。“我在未生以前,我不存在。我之存 在乃父母所诞育,父母之一创造。”此中纵谓我未生 前,原有我之所以为我之理型在上帝心中,或我之灵 魂或阿赖耶识先在,亦与此问题不相干。因只此上帝 与其心中之理型,或只此灵魂、或阿赖耶识之自身, 并不能化为如此如此现实存在的我之生命。此现实存 在之我之生命与其现实存在性,仍为父母由爱情结合 之统一的努力之一创造。我初不在现实世界,父母之 在现实世界,生出此现实存在之我,对现实世界言, 仍是在无中生有。父母未生我,我在此现实世界即等 于零。当我在此现实世界等于零之时,则足致我之生 之根本动力,惟在我之父母之心身中。此时只有“在 我父母心身之中足致我之生之根本动力”之现实存在 ,而无我之现实存在。而此时致我之生之根本动力, 又为弥漫于父母之心身,不能指定其所在者。故吾人 若超越此现实存在之我以观我之未生以前,则唯有父 母而无我,我即在父母之中。此是说在父母未生我之 前,我无在此宇宙之现实存在性,我在此宇宙之现实 存在性,若分于父母之现实存在性而有。当我尚未现 实存在时,即唯有此父母之现实存在性。如此时说有 我,我便是一无我之我,忘我之我,以父母为我之我 。在现实世界中人皆知爱我,然道德生活之开始,即 为超越单纯之自爱而爱他人。人能爱他人之根据,在 能忘我而以他为自。人之所以能有忘我而以他为自之 爱,其根据在何处?人之以他为自之爱首当对何人表 现?吾人可答日:人之所以能忘我而以他为自,其根 据直接说在吾人本有以他为自而忘我之仁心仁性,然 亦同时即由于父母未生我以前我原是无我。当父母未 生我而无我之时,如要说一我,此我即为一以父母为 我之无我之我,忘我之我。吾人本曾为无我,或本由 忘我之我,无我之我,而以父母为我之我来。故吾人 今之此有我之我,能超越其我执,忘我于致我之生之 父母之前,以父母为我。由是而吾人欲实现其忘我而 以他为自之仁心仁性,将必然首表现为在父母之前, 自动的将自己之现实存在性,还归之消纳之于父母之 现实存在性,将对自己之现实存在之爱上推而成爱父 母之孝。而念“我之由父母生,初只有父母而无我” ,即最直接之引发我今之无我忘我之意识,使我之仁 心我之无我之我忘我之我呈现者。故中国古人总说对 父母之孝即人之仁心最初呈现处发芽处,其涵义实甚 深远。吾人由此可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乃一 自然之合理之爱。儿童固不知此许多道理,然彼是不 自觉的依此理而爱父母。超儿童的自觉之此理,在后 面规定引导儿童而为其本性,使之不能不爱父母。由 是而吾人亦可知孟子说此言,乃依必然之道德理性而 说之必然命题,非自经验之归纳而得之命题。如从经 验之归纳得来,则天下古今之儿童何限,我将何所根 据而知其在本性上皆能爱其亲。今人谓儿童之爱其亲 ,是爱其亲之乳,爱其亲之抚以衣食之习惯而来,此 乃纯自后天看之浅薄论调。罗近溪谓赤子自母怀分出 时之哑啼一声,即表示对母怀之依恋,此便是孝之根 苗。此语含义甚深,但须善会。落入唯物论之解释, 便不可救药。此哑啼一声所象征之意义,不是舍不得 母怀之温暖,而是要返本,返自父母未生前之本。此 所谓父母未生前,莫有我,但非一切莫有。禅宗要人 想父母未生前面目,以达无寄之境,与此处用意全异 。吾人今要人认识者,是在我未生前,虽莫有如此之 现实存在之我,然有父母,我在父母之中。此时之我 是一无我之我,忘我之我,同时以父母为我者。唯如 此,方可说孝子忘我以事亲,即所以显此忘我之我。 依此说,人要显其忘我之我,第一步不能是破执观空 而只能是在父母前尽孝以忘我,对父母致其爱敬。此 中有爱,因须体亲心故。此中有敬,因是自我之超越 与收敛而表现卑顺故。此是人之最原始之爱敬。此爱 敬是爱敬父母,同时即是实现那超越的无我之我。此 种爱敬可一直通过父母而及于无穷之父母,及于使我 有此生之整个宇宙。于此吾人如不落目在父母祖宗与 万物之一一个体之分别上看,即可再进一层视父母祖 宗与万物之全体,整个之宇宙,整个之乾坤,即我之 父母。在我未生前,我之无我之我忘我之我即在宇宙 之中乾坤之中。由此吾人亦可对整个宇宙乾坤致其爱 敬。此即张横渠所谓对天地乾坤之孝。亦即礼记所谓 报本返始之意识。 P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