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笔记

边地笔记
作者: 黄恩鹏|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边地笔记
ISBN: 9787539675657

作者简介

黄恩鹏,笔名黄老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 出版有非虚构长篇散文《到一朵云上找一座山》《边地笔记》《撒尼村寨》及散文诗集《过故人庄》《时间的河》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李仙江河谷 1.边地三国 李仙江,边境线。中国 、老挝、越南,在这里山与 山相抱,水与水相拥,岸与 岸相对,国与国相连。三个 国家的边界,在此拼接、缝 合;三个国家的哈尼人,在 此聚集、生活。 4月,边地雨季,天空阴 郁。一早,我与几位摄影家 乘小巴车,从江城勐烈镇出 发,中午到达曲水镇的土卡 河村。 李仙江段土卡河村,是 整个普洱地区的最低点,海 拔317米,是“抬头碰着天, 低头碰着河”的江边渔村。 人在江边溜达,随时能捡到 晶莹剔透、纹路精美的石头 。这些石头遍布滩岸,被江 水浸着,被山风吹着,被雨 水淋着,被阳光晒着。滩细 水静,是个避风港。铁皮船 和黄梁木凿成的猪槽船,被 一根根浸了猪油的麻绳牵着 ,刮风下雨,不会漂走。村 寨农人,既是樵夫,亦是渔 人,随时解缆,到江里捕鱼 。我们乘坐猪槽船进入李仙 江,顺水向南漂流。一路上 江水起伏如森林涌叠。迎面 山风挟着涛裹着浪,拍打船 体。说话声,被风吹变了调 儿;近岸树林,被江波颠得 起伏。40分钟后,抵达越南 黑水河。清澈湍急的李仙江 与浑黄幽深的黑水河,于此 处以一清一浊、颜色迥异的 自然分界线,隔开了国与国 的疆界。行船至此,上岸。 俯瞰清浊分明的李仙江与黑 水河,拥挤着、激荡着,绷 着劲儿,彼此不松动,绞拧 在一起。 李仙江与黑水河同属一 条河流。河流的续接,衍生 出非凡的人文。19世纪末, 法国人亨利·奥尔良王子一 行,从越南北部湾出发,沿 红河流域北上,进入云南。 他在《云南游记——从东京 湾到印度》一书中,记录了 他用一年时间,从东京湾出 发,五次横渡澜沧江,两度 取道怒江峡谷,穿越横断山 脉,最后经缅甸到达印度的 经历,为后来的探险者留下 了宝贵的秘境资料: 1895年3月26日,我们到 达了黑水河左岸,只见浑红 的河水滔滔奔流,河宽约80 米,两岸峰峦如聚,一派青 葱,但没有红河沿岸的山峰 那么高。我们刚才沿河而下 的小溪清澈白润,跟这里的 河水颜色形成明显的反差。 但在东京湾地区。黑水河的 河水又褪掉了色泽。黑水河 在这里叫李仙江.上游称为 把边江,下游称为沱江,从 这里走八天水路可以到达莱 州……我们分几次乘坐长长 的独木舟,很容易地过了河 。牲口都是凫水过河,它们 开始做这种练习了。有两头 牲畜脾气很犟,只好把它们 的笼头拴在了船尾。驮茶的 骡子每头会钱五文,行人的 价格不固定,给点小费就了 事。 李仙江两岸,山峦耸立 ,森林稠密。江水从两山之 间蜿蜒流淌,时缓时急,水 势浩大。没有修建土卡河电 站和戈兰滩电站之前,江中 鱼类繁多,有大青鱼、棍子 鱼、蛇鱼、面瓜鱼、豹子鱼 、弯丝鱼、大肚子鱼、红尾 巴鱼、大嘴鱼、细鳞鱼、长 胡子鱼等。一网下去,五颜 六色。普洱作家郑立学先生 在《李仙江的鱼》一文中, 列举了李仙江鱼种。我随他 到土卡河村采风,听到寨子 里的人打趣儿:我们这里条 件不好,只好把鱼养在大江 大河里;没有条件喂饲料, 只好让鱼吃点江河里的小虾 、小虫、微生物。一位从李 仙江打鱼归来的傣族小伙, 怀里抱着刚刚打上来的一条 十多斤的面瓜鱼。这条乌青 大鱼,滚圆结实,似大面瓜 ,头粗尾细,胡须长长。傣 族女人把鱼剖膛破肚,掏出 内脏,洗净鱼身,切段,满 满一盆鱼肉,加入酸菜和辣 椒,舀来山泉,用铜锅烹煮 。整个寨子弥漫着一条江的 味道。若是夜晚,意境更美 :满天星斗,一江涛声。一 尾鱼,一壶酒,三两知己, 在月夜下喝酒聊天,消磨美 丽时光。 P1-3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