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经济学

强国经济学
作者: 周文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强国经济学
ISBN: 9787521760958

作者简介

周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新兴经济体研究等。出版了《赶超:产业政策与强国之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历史与现实》《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现代化与世界意义》《繁荣与富强:大国治理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教程》等十余部专著,其中多部著作入选丝路书香等国家外译工程,翻译成英文、德文、土耳其文、西班牙文和韩文在七十多个国家发行。

内容简介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逆全球化” 正在愈演愈烈。 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就是贸易总额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世界贸易总额占世界经济 (世界生产总值) 比例自 20 世纪 90 年代新一轮全球化以来不断提高, 1990 年为 31% , 2008 年为 51. 86% , 金融危机后各国贸易政策收紧, 2015 年这个数字降至 44. 9% 。2019 年 1 月联合国发布 《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报告中指出连续三年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全球贸易增速由 2017 年的 5. 3% 降至 2018 年的 3. 8% 。在贸易限制措施方面,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统计研究, 世贸成员自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推出了数千项限制贸易的措施。 其中美国表现尤为激烈,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美国在 2015 年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624 项, 是 2009 年的 9 倍。 另外, 2015 年美国采取了 90 项贸易歧视措施, 位居世界之首, 成为限制贸易自由化最激进的国家。② 2019 年 12 月世界贸易组织表示, 截至当年 10 月世贸成员共实行了 102 项贸易保护的限制措施, 预计影响了估值约 7 470 亿美元的贸易商品和服务, 同比增加了 27% , 这也是 2012 年至 2019 年的年度最高水平, 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2019 年 11 月 6 日 《2019 年世界贸易报告》 中文版发布, 该报告显示, 全球服务贸易不断增长, 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在未来多边服务贸易还将会继续增长, 但各国间贸易壁垒将会为这个进程增加不确定性。 根据世贸组织更早的报告,1990—2007 年全球国际贸易增长6. 9% , 2008—2015 年平均增长约3. 1% 。 2016 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不仅低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 而且只有后者的80%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表明,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全球经济每增长 1% 能为贸易带来 2. 5% 的增长, 而近年来, 同样的经济增长只能带来 0. 7% 的贸易增长。 一系列数据和世界局势的变化表明, 目前全球经济的确已经遭遇 “逆全球化” 寒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国依然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超过 30% 的贡献率, 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执牛耳者。 世界各国早已形成了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的共生关系, 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 部分西方国家将自身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归结于全球化, 殊不知“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崛起而不是西方衰落的原因” ( 周文、 包炜杰,2019), 斯蒂格利茨 (2020) 也认为,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出现问题的根源不是全球化, 而是其全球化的路径和全球治理模式出现了问题———只给少数人带来了福音, 大部分人并没有受益。 一些学者甚至无缘由地指责中国破坏了世界的组织体系, 导致民粹主义盛行, 这不合事实, 更于事无补。 对此, 习近平指出: “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 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当前,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尤其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 世界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单边主义上升, 世界经济低迷, 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这种现象和趋势将对国际分工体系和产业链纵深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时代呼唤全球治理的新样本, 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面对 “世界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的 “中国之问”, 习近平指出: “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 看到中国方案, 中国不能缺席。”全球化治理进程中中国不可或缺。 与西方国家 “保护主义” 思潮盛行不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锐意进取, 顺应历史的政治经济发展大势, 更加坚定不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务实行动, 跳出了西方国家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和西方狭隘的国家利益视角, 以人为本建立全球治理的新机制,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发展新理念, 符合人类的共同普遍利益。 2020 年 10 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 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同年 11 月, 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 中国将秉持开放、 合作、团结、 共赢的信念, 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③ 我国从捍卫全球化的立场出发, 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方案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结合以 “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为原则的 “一带一路” 实践, 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促进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不仅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和构建国际新秩序, 而且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也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更多正能量。 (一)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决定力量。 马克思指出: “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 其中包括: 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以及自然条件”。 在当下时代, 生产力包含的要素更为广泛, 生产力 “发展的根据首先在生产力内部”。 因此生产要素彼此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就是通过市场化、 国际化、 法制化,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对接执行国际惯例, 实施制度型开放, 增进文明互鉴, 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打开国门搞建设, 以开放促改革, 积极融入全球化并参与全球产业链国际分工,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在自身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 “中国经验”。 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奇313 第五章 做强实体经济: 打造新的更高水平开放世界迹。 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开放促繁荣促发展。 通过对外开放, 我国获得 了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技术、 资源、 市场、 人才乃至机遇, 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增添新活力、 拓展新空间, 在不断地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我国已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当前, 中国开放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需要提高自身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 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既引进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资源和要素, 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也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所取得的有益文明成果,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 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创造制度基础。 (二)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2015 年 10 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剖析了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它们成为掣肘我国经济由 “高速增长”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变的主要障碍。 基于这些判断, 党中央提出了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 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应以此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其中,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 问题,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 314 强国经济学 与自然和谐问题,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发展注 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这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开始以更 加积极主动的姿态, 引领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全球治理体系的 改革。 开放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是推进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 放的重要原则。 开放, 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也是世界各国共 同的社会基因。 当今世界, 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 相闭则各退, 融入世界 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历史经验表明, 任何一个国家, 如果忽视 乃至放弃和其他国家、 其他文明的交流合作, 很容易形成固化的发展路径、 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 以致产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将对外开放提升至新的高度, 要求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可以说, 开放发展理念立足中国发展实际、 放眼全球发展大势, 融合全球开放元素, 集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揭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明了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 我们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不动摇, 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持续扩大和其他国家的经贸、 科技、 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 以开放促改革、 促发展、 促创新, 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 努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积极因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使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增添新活力、 拓展新空间。 本书作者从强国经济的视角,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核心、根本、关键、国内、国际五个维度切入,厘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揭示和经济发展背后蕴含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提炼和总结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实践和系统经验,国建强国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框架束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政府与市场在新时代下的关系定位。此外,本书还敏锐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异,尤其是在产业政策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选择。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本书不仅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崛起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