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大受降/1945中国记忆
作者简介
韩文宁,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研究馆员,多年从事中华民国史、南京地方史研究。著有:《见证1945:战区大*降》、《见证1945:审判*本战犯》、《蒋家王朝之二:**风雨》、《伪府**:汪精卫幕府》、《民初四公子》、《秦淮河史话》、《吴地文史学家》等书;主编《玄武名人史话》(明清卷)、《南京山水城林》(副主编)。另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有关民国史文章150多篇。
内容简介
经过精心谋划,*本终于点燃了战火,古老的卢沟桥,见证了*本的罪恶行径和中国的不幸历史。1937 年 7 月 7 *晚,驻北平丰台**到卢沟桥附近的龙王庙进行*事演习,他们诡称一名*本士兵失踪,要求进入中国*队驻守的宛平县城搜查。在遭到严辞拒*后,**便于次*零点 20 分下达了作战命令,侵略*的铁蹄踏过卢沟桥,震醒了桥上沉睡的石狮。 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本向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迈出了罪孽深重的一步,也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美国和*本都是太平洋地区的**,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地区霸权。1937 年*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了缓解战略资源的匮乏,于 1941 年 7 月出兵印度**南部。美国采取反击措施,宣布对*全面禁运,冻结*本在美资金,两国矛盾激化。9 月,*本**决定与美国交恶。 *本对美作战主要是海上决战,经研究,决定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基地。为了保证偷袭成功,*本海*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长时间准备。与此同时,*本还施放外交烟幕弹,迷惑美国。就在开战前,还信誓旦旦地表示 :*、美之间没有任何理由开战,不管有什么问题,都能以友好态度加以解决。然而,仅仅过了 48 小时,珍珠港事件就爆发。 这是一次成功的战例,亦是一个致命的败笔。*本首先挑起祸端,主动出击,结果引火烧身。玩火者必自焚,*本虽然给美*以暂时的重创,却为自己挖掘了**的坟墓。 *事家是战役的主宰,擅长战术 ;而政治家则是战略的化身,长于谋略。珍珠港事件,是*事家与政治家的较量,*事家只赢得了局部战斗,而政治家则赢得了战争全局。 《**光复》 郑成功收复**后,在**设府县、定官职、兴学校,令*队进行屯垦,寓兵于农,且耕且守,并派人向高山族同胞传授耕作技术,为他们提供铁制农具与耕牛,帮助他们发展农业。同时,他还与东南亚**和*本发展互利贸易。 但是,郑成功在收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其子郑经继任后立即变脸,声称**不属于中国的版图。由于郑经背叛了郑成功的初衷,郑氏家族产生了内讧,衰相毕露,而当初被驱逐**湾的荷兰殖民者乘机插手清廷与郑氏政权间的斗争,企图找机会卷土重来。这时清廷内部曾对是否进***进行过争论,康熙七年(1668),靖海将*施琅密奏朝廷,建议乘郑氏集团不稳之机进***。康熙皇帝对进***的建议很重视,专门召见施琅到北京询问进*的方略,但因时机没有成熟,事情被搁置。 康熙二十年(1681)是清廷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郑经病死,其子在争夺继承权时互相残杀,人心不稳,即“贼势内乱,机实可乘”。大臣姚启圣向康熙奏称 :“郑经已伏冥诉诛,长子缢死,冯侍卫自立其婿,乃天亡海贼之时也。”同年五月,定远平寇大将*贝子彭率*进抵昆明城下,平定三藩之乱,即将取得全胜。于是,康熙皇帝决心解决**问题,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前往福建加紧训练水*,做好进***的准备。 康熙二十一年(1682)四月,给事中孙蕙奏称,征**之事宜缓,因为天空出现彗星,用兵不吉利。户部尚书梁清标奏称,天下太平,凡事不宜开端,当以安静为主,身为天子的康熙于是下诏暂缓进*。 这一年刚过,康熙就下诏决定进***。六月十四*,施琅奉命出征,指挥水师两万余人,大小战船 200 余艘,由铜山起航,进取澎湖。**郑氏麾下的刘国轩率领兵力迎战,为防施琅登陆,在澎湖各岛要紧之处或筑*台,或修矮墙。十六*,施琅开始进*澎湖,作战中,施琅右眼被铳击伤,部将蓝理*重伤,但二人仍坚持作战。二十二*,施琅在总结经验后,以一部佯*外堑,以反郑*之势;余分三路,各路船 50 艘,施琅居中指挥,以 80 余艘为后援。 双方激战,*火石矢交*,犹如雨点,烟火蔽天,咫尺莫辨。郑*并力死斗,清总兵官朱天贵战死,但是清**势不减。两*自早晨战至黄昏,郑*损失重大,势穷难支,终于战败,刘国轩乘小快船逃回**。经七天战斗,清*终于*占澎湖。 全新经典版,大量珍贵史料、照片,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