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敦煌文艺
原售价: 29.6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影像(1979-2005最有价值影评)
ISBN: 780587798X
狄荣军,1979年生于浙江温岭,现居昆明。大学毕业后进入电视台从事电影节目的制作。经常在当地的高校举办电影展映,并借助网络论坛“狄狄映画馆”推广电影在民间的传播。
基斯洛夫斯基讲的故事大都与人身的在体性欠缺有关。人身的欠缺是自 然而然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的欲望,人身的在体性欠缺本来算不了什么。动 物没有对美好的欲望,也就没有对自身欠缺的苦恼。人性的苦恼都来源于人 身的在体性欠缺与对美好的欲望之间的差距,自由主义伦理承认这种人性的 苦恼是恒在的。个体生命的在体性欠缺与生命理想的欲望之间的不平衡,任 何政治制度皆无力解决。 在基斯洛夫斯基的不同作品中,有一个故事母题出现过至少三次:一个 女孩子喜欢唱歌,唱歌是她的美好生命的欲望,可是她的心脏有欠缺,不能 唱歌,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基斯洛夫斯基对平等、博爱等现代价值观念的质 疑,不是从政治原则的意义上说,这些价值观念没有意义,而是从个人的在 体性欠缺的意义上看,是脆弱的。 保障个人生命的自由(包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欲望的自由),不允许一种 历史的、总体(民族、阶级、集体)的价值目的扼杀个人生命理想的自由想象 ,是自由主义政治制度最低限度的正当性条件。个人自由不仅是政治理想, 也是伦理理想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欲望自由,然而,由于个体生命的在体性 欠缺.这种理想是难以实现的。自由主义伦理碰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困难: 既然承认人身的在体性欠缺与对美好的欲望之间的不平衡是恒在的,个人生 命理想的自由欲望是易碎的,又如何可能把维护个人生命理想的自由欲望作 为政治制度最低限度的正当性条件。 当人们在政治制度层面肯定自由理想的同时,如何在伦理层面肯定自由 理想?《蓝》探讨的正是自由伦理的欠缺。 P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