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

睡觉
作者: 梁冬
出版社: 上海科技文献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睡觉
ISBN: 9787543982246

作者简介

梁冬,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专业。曾任百度副总裁,凤凰卫视主持人及主编,正安文化创始人。 1998年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过《凤凰早班车》等节目主编、主持人。2005年加入百度,任公司副总裁,2007年请辞。 曾主讲电台节目《冬吴相对论》,主持电视节目《国学堂》,也是《生命》系列纪录片出品人及主持人。先后创办正安康健、正安文化、正安“自在睡觉”,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内容简介

“胃不和则卧不安” 《黄帝内经》有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微言大义。对的食物在对的时间以对的方式进入了身体,在身体里面以对的压力、对的水分和空气配比,通过对的运转流程,以对的方式被吸收进来,并且还有一些身体里交换出来的垃圾再分解回去,然后以对的方式在对的时间排出。这一系列所有的“对”加在一起,中国古人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和”。 在古文里,整个消化系统叫“胃”。肠道上有许许多多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丛,经过长年的训练,已经和大脑以及全身许多其他的生化机制形成了非常密集的连接。我们所知道的肠道菌群的对于代谢的神奇功能,也可能是由于它们作用在我们大脑当中而发起的。但这些菌群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尽忠守职,也不是永远聪明,比如说,当它过量或形成变态状态的时候,就会喜欢一些奇怪的东西。 胃不和与先天及后天菌群有关 喝咖啡的人,刚开始喝并不觉得咖啡有多好喝,极品咖啡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很糟,可能因为有种特殊的苦涩,甚至高级的咖啡师会享受不同种类咖啡的酸味。辣椒也一样,它除了对我们的口腔有刺激外,对整个食管都是有影响的。姜也是。所以一切上瘾的东西开始都让你不爽,后来就让你很爽。 人就是很奇怪,不喜欢的东西让它反复来,于是你就要生成一种与它对接的机制,能让自己身体觉得好一点。时间长了之后,就形成了习惯,类似佛家讲的业力。习惯了之后,内在的不对就多了,不对多了之后,就形成了需要。你不给它,它反而会不断向你发出呼唤,于是就成了瘾。 身体里的有些菌群是天生就有的,有以下两个来源。第一个是妈妈在吃食物的时候,胚胎透过母亲的血液还有子宫的脐带,与母亲建立了连接,也就是在“出厂”前已经形成了和母亲同一套体系的菌群。母亲将自身菌群的一部分纵向地传递给了自己的宝宝,正所谓“传家宝”—传“家宝”。所以小孩出生时很认母乳,母乳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小孩早就习惯的,跟小孩的菌群匹配。 另外,顺产时母亲产道里的细菌对小孩也是有影响的,不是顺产的没有这个影响,所以非顺产的小孩免疫性要差一些。自然顺产的婴儿,可以获得妈妈产道里面的菌群,主要是有益的乳酸杆菌。而通过剖宫产出生的婴儿,获得的是类似于皮肤表面微生物组的菌群,这些菌群主要是潜在有害的多余的葡萄球菌。 乳酸杆菌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创造一个弱酸性的环境,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乳酸杆菌还能分解乳糖,产生有助于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半乳糖,这样宝宝就能从妈妈奶水中的乳糖里获取有益成分。 肠道菌群决定了你的情绪反应模式和欲望 中国有位非常有意思的肠道菌群研究学者—张成岗老师,他发展出了一套完整体系的“菌心学说”。他说,“心”指的不是头脑,而是肠道里的细菌,它们作为整体,决定了你的情绪反应模式和欲望。 如果用它来看儒家和佛家中许多学说—心在哪里,心是什么—心就是情绪反应,价值判断,是与非,快乐与悲伤的分野。而且这个过程不只包括大脑受教育所形成的价值判断,也与肠道菌群的反应密切相关,从上面的嘴到下面的肛门,这根管子,还连接了很多东西,比如肝分泌的胆汁,脾等每一个脏器释放出来的种种酶、激素。这很像是一条菌群生态之河,有上游、中游和下游,食物在里面流动。 生活中很多有胃病的人喜欢趴着睡觉,晚上吃了太多食物不消化很容易睡不着(我们会在其他章节讨论为什么中午吃得过饱会很困)。“胃不和则卧不安”,食物在各个环节如果不对的话,都会带来对相应神经丛的影响,而很多神经丛又和情绪、意识有关。 白天有很多要做的事,要完成PPT、赶飞机、开会、讲话、看电影,所有这些外在的东西都会让这些细菌释放的信号变弱,因为信号被噪声掩盖了。 到了晚上,这些干扰都没有了,内在的信号就开始变得强烈起来,各种信号就被释放出来,以唤起你的注意。但是它不会说一个一个汉字,也不会形成逻辑语言,它释放出来的信号会对应一种种情绪,影响你的脑波和身体运作,甚至会变成你梦里的欲望。 睡觉时,头应该朝哪个方向? 针对呼吸暂停,呼吸机是最佳选择吗? 睡不够8小时,必然是个问题吗? 暖光真的有助于入睡? 夫妻该不该分床睡?孩子该不该和父母或老人睡? 专注睡眠研究十余年,梁冬把他关于入睡和觉醒的学习、思考、实践成果娓娓道来,帮你与睡眠、自己达成最终的和解。 别较劲儿了,一起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