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别处系列

摩洛哥/别处系列
作者: 何漫|摄影:(法)布鲁诺·莫朗迪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1.90
折扣购买: 摩洛哥/别处系列
ISBN: 7806784268

作者简介

如果要对布鲁诺莫朗迪(Bruno Morandi)作一个简单的描述,还真是不太容易。首先,一个没有摄影师、旅行家家庭背景的他,不知为什么会有一个如此喜好旅行的灵魂。而当问到他能成为一个摄影师及有灵感来源时,他也说不出个道理,唯一的解释似乎就是:我是半个诺曼底人。 他从小就喜欢踩着自行车四处晃荡,虽然性格上并不合群,却参加过自行车的各种赛事。18岁那年,从不曾远离巴黎的他,又坐在不怎么舒服的坐垫上、踏动着轮子,游历了尼泊尔。而自此以后,他就开始了30多次个人或是团体的旅行。 之后,在他还是一名建筑系的学生时,一本在旅途中看到的小册子改变了他的生活。那上面有一句话:“那些自主的人,必然喜爱冒险。”从此,布鲁诺莫朗迪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就像一个流亡者,抛开建筑学的专业,也抛开一切烦恼,立志要成为一个自主的人。在多次的旅行中,他对尼泊尔的感情渐渐地加深了。昔日的陌生人,成了今日也是明日的熟客。从来就不满足现状的他,一直在自己的机遇面前唱着“芝麻开门”。这位半个诺曼底、半个托斯卡纳的人,因此挎上行囊,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名摄影人。 布鲁诺莫朗迪认为自己并不懂得对光线的使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两部尼康、一台哈苏、一台莱卡M6、一台从未用过的闪光灯,以及一个三脚架、一只广角镜,这些东西就是我所有的行头。他带着它们,从喜马拉雅山走到蒙古,穿过巴基斯坦山谷,经过他的第二故乡尼泊尔。

内容简介

公元7世纪,古阿拉伯人向北非挺进,军队的步伐到达摩洛哥后,被汪 洋大海阻挡了去路。征服者们认为这里就是最遥远的西方边界,是距离太阳 沉没最近的地方,Morocco因此而得名。 摩洛哥狭长的国土被阿特拉斯山从中部截成两半。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大 的沙漠撒哈拉,西北部则是气候宜人的海港。阿特拉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于沙 漠的热浪,把摩洛哥的国土划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半享受着海洋带 来的湿润与丰富物产,是摩洛哥成为农业和渔业大国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 半是着了火的沙漠。好莱坞之城就在海与火的交界处,是无数电影人毕生憧 憬的圣地。 摩洛哥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传说中他们骁勇善战、骑术精湛,是非 洲大地上最有名的“勇士”。古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的;中突持续了半个多 世纪,直到公元7世纪末期,战争才结束,Idriss是摩洛哥的第一个伊斯兰 教王朝,始建于公元788年,从那之后,原住民柏柏尔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 教,也接受了阿拉伯语。其实在摩洛哥的历史上,也并非是伊斯兰教一枝独 秀,在前伊斯兰教时期,这里也曾经是东正教的“基地”之一。从15世纪起 ,马林王朝的衰落就吸引了欧洲的入侵者。在抗争了数百年后,1911年到19 12年,随着法国的入侵,以及《非斯条约》、《马德里条约》的签订,摩洛 哥沦为了法国与西班牙的殖民地。在沿海城市中,基督教渐渐盛行。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勇猛的巴顿将军占领摩洛哥时,人们曾这样形容当时的卡萨 布兰卡一一“一半是好莱坞、一半是圣经。” 摩洛哥地处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界处,是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也 是战争中兵家必争之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摩洛哥的地位,无论是在地理 上,还是在政治上都炙手可热。殖民者追求金钱,政客们追求升迁的机会, 将军们追求不朽的功绩,摩洛哥美丽的风景成了时代背景中的点缀。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像《拉萨布兰卡》,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阿 拉伯的劳伦斯》,贪婪左右着这片土地,战火、纷争,一切的一切都让人伤 感。直到1956年,摩洛哥才摆脱法国的统治,宣布独立。 如今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似乎完全融合到一起,据说百分之六十的摩洛 哥人都含有部分柏柏尔人的血统,而最纯正的柏柏尔人仿佛也只能在高原与 一些山脉的最顶端才能见到。西班牙人与法国人已经离去,20世纪7O年代两 次政变的阴影也己成为过去,摩洛哥渐渐恢复了灵气,文化历史沉积下来, 化为文明的沃土。现在的它,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烈日下的清凉国 度,也是人们梦中的“北非花园”。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