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
作者: 张嘉骅|绘画:郑慧荷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
ISBN: 9787555214564

作者简介

张嘉骅,1963年生于台湾嘉义。台湾大学中文学士,中正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曾任英文汉声杂志社编辑、民生报社编辑、华视漫画美语创意总监、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国立空中大学教科书编撰委员暨第十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港外评审等职。曾出版《蝗虫一族——趣味昆虫童话》《我爱蓝树林》《海洋之书》、“怪怪书怪怪读”系列、“月光三部曲”系列、“少年读史记”系列等繁体字版、简体字版及韩文版童书近三十册。曾获《国语日报》牧笛奖、台湾中华儿童文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及台湾地区《中国时报》开卷2012年度最佳青少年图书奖等奖项共二十余种。曾发表论文十多篇。

内容简介

来自民间的孝子 尧决定要好好解决传位的问题。这一天,他召集 四方的诸 侯来开会,对他们说:“啊!各方的诸侯,我当国君 已经当了近 七十年,也该找人来接班了。你们当中有谁可以顺应 天命,接下 帝位?” “我们这些人德行浅薄,接了帝位,恐怕会糟蹋 了这个位子。” 诸侯们都有自知之明,回答得也很诚恳。 既然这样,那就退让一步。“好吧!”尧说,“ 那你们就推 举一下。在贵族当中有没有可以接任的人呢?要不然 ,关系远一 点儿的,甚至在民间的人才也行。” 听到这话,诸侯们互相示意,点了点头,向尧推 荐了舜。 舜,生长在民间,当时正值三十岁,还没娶妻。 他的母亲很 早就过世了,瞎眼的父亲再娶,生下另一个儿子象。 舜的父亲非 常宠爱象,但他和再娶的妻子对舜很不好,经常想害 他。 从小到大,舜遭受过很多次的陷害和惩罚,但他 一直秉持着 恭敬的态度,完全没有失去做儿子和做兄长的本分, 因此在二十 岁的时候,舜就以孝顺出了名。 “舜?”尧思索了一下,“我听过这个名字。他 怎么样?” “舜是一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既顽固又愚蠢 ,后母很不 诚实,弟弟也不讲理。然而,舜却能用心地与他们和 睦相处,引 导他们好好做人。让他们不至于沦落到作奸犯科的地 步。”一个 诸侯如实地向尧进行了描述。 这个诸侯的描述引起了尧的兴趣:“哦,是这样 吗?我倒想 试他一试!” 对舜的考验 尧盼望有人能够来接替他的位子,但他也知道挑 选接班人绝 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舜到底是不是一个适合的人选, 等他试过之 后就会真相大白。不过,该怎么考验舜,尧倒是思考 了很久。 据诸侯们说,舜还没有娶妻。尧就想出了一个法 子,他对诸 侯们说:“要不然这样好了,我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看看他怎 么治理家庭。能把家庭治理得好,那么治国也会有希 望。” 于是,尧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下嫁给舜。成 了尧的女婿 的舜带着两位夫人搬到妫水边去住,教她们勤俭持家 、恪守妇道。 两位夫人都没有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怠慢舜家里的人 ,因此赢得 了许多人的夸赞。 尧知道这些后,觉得很满意。接着,尧想试试舜 怎么用人, 就派了九名男子跟随他,借此观察他的行为。 当舜在历山耕种,那里的百姓都不会为了田地的 边界而争吵。 当舜在雷泽捕鱼,那里的民众都会互相礼让捕鱼 的地方。 当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那里所生产的陶器都是 精雕细琢。 不会粗制滥造。 舜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只要一年就能成为聚 居地,两年 就能成为小城市,三年就能成为大城市。 九名男子在舜的身边待的时间越久,对舜就越发 敬重。 看到这种情形,尧高兴极了,于是赏给舜一把琴 和一些用细 葛布做成的衣服,并且为他盖了粮仓,还给了他一批 牛羊。 “这个舜,的确不一样!”尧心想,“不知道他 能不能办事?” 于是,尧又派任务给舜。他让舜到民间去宣扬人 伦的重要性, 让人们接受伦理的教化。舜很认真地教,确实让一般 百姓产生了 品格上的变化。 看到舜的一系列表现之后,尧下定决心要让舜参 与政府部门 的运作。他把舜找来,对他说:“你到公家来做事吧 !” 舜恭敬地回答:“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 舜没有信口开河,不管是在内政部门还是在外交 部门,他都 能把事情处理得井然有序。他和四方诸侯相处得十分 融洽,也聪 明地解决了四个凶恶氏族的问题,把他们迁徙到边远 的地方,让 他们抵抗更加凶恶的外敌。所谓“一物降一物”,再 凶恶的人也 会有他们的对手! P011-013

  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一次到位,读《史记》,成大器!   台湾读《史记》****,多次荣登诚品书店畅销书榜。   孩子的语言,现代的视角,有温度的故事,台湾作家倾力打造*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

书籍目录

谁是接班人?——尧舜禅让的故事(一) 帝王之路——尧舜禅让的故事(二) 不能不打的仗——汤武革命的故事 一个被曲解的忠臣——周公摄政的故事 遥远的仙山——秦始皇的故事 彼可取而代也!——项羽创立霸业的故事 一场错过未来的宴会——项羽鸿门宴的故事 英雄末日——项羽四面楚歌的故事 猛将难寻——刘邦称帝的故事 “人彘”的制造者——吕后的故事 一个帝王的欲求——汉武帝的故事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的故事 后记 历史中的「生命档案」 故事取材

试读内容

  帝位该传给谁?
  尧是陶唐时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深得人们的爱戴。尧的年事已高,他抚着一把白胡子,望着平日坐的位子,心想:“我在这个位子上已经坐得太久了,得找人来接班了!”其实,早在许多年前,尧就曾经问过身边的大臣:“你们觉得谁能够接替我的位子?”
  大臣放齐说:“您的大儿子丹朱很开明。”
  尧一听,皱着眉头说:“是这样吗?丹朱的修养不好,顽劣并且爱跟别人争吵,不能用。”然后又问,“还有谁可以?”大臣兜说:“那共工呢?共工说话很有号召力,带领大家做了不少事情。他可以用。”
  “哦,是吗?”尧表示怀疑,“共工的确很会说话,可是心思不正,他表面上看起来很恭敬,其实都在蒙骗老天。这个人也不能用。”
  在尧那个时代的观念里,上天是必须尊敬的,不能欺骗。尊敬老天好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品德。共工表里不一,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就是在欺骗老天。尧虽然老了,但还没老到眼睛昏花、识人不清。
  关于接班人,大臣推荐的两个人都被尧给否决了。只要是品行有问题,成为帝王的个条件就过不了关,就算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或是众人所推崇的领导人物,也不能把帝位传给他。帝位不传给丹朱和共工,那又该传给谁呢?
  来自民间的孝子
  尧决定要好好解决传位的问题。这一天,他召集四方的诸侯来开会,对他们说:“啊!各方的诸侯,我当国君已经当了近七十年,也该找人来接班了。你们当中有谁可以顺应天命,接下帝位?”
  “我们这些人德行浅薄,接了帝位,恐怕会糟蹋了这个位子。” 诸侯们都有自知之明,回答得也很诚恳。
  既然这样,那就退让一步。“好吧!”尧说,“那你们就推举一下。在贵族当中有没有可以接任的人呢?要不然,关系远一点儿的,甚至在民间的人才也行。”
  听到这话,诸侯们互相示意,点了点头,向尧推荐了舜。
  舜,生长在民间,当时正值三十岁,还没娶妻。他的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瞎眼的父亲再娶,生下另一个儿子象。舜的父亲非常宠爱象,但他和再娶的妻子对舜很不好,经常想害他。
  从小到大,舜遭受过很多次的陷害和惩罚,但他一直秉持着恭敬的态度,完全没有失去做儿子和做兄长的本分,因此在二十岁的时候,舜就以孝顺出了名。
  “舜?”尧思索了一下,“我听过这个名字。他怎么样?”
  “舜是一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既顽固又愚蠢,后母很不诚实,弟弟也不讲理。然而,舜却能用心地与他们和睦相处,引导他们好好做人,让他们不至于沦落到作奸犯科的地步。”一个诸侯如实地向尧进行了描述。这个诸侯的描述引起了尧的兴趣:“哦,是这样吗?我倒想试他一试!”
  对舜的考验
  尧盼望有人能够来接替他的位子,但他也知道挑选接班人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舜到底是不是一个适合的人选,等他试过之后就会真相大白。不过,该怎么考验舜,尧倒是思考了很久。
  据诸侯们说,舜还没有娶妻。尧就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对诸侯们说:“要不然这样好了,我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看看他怎么治理家庭 。能把家庭治理得好,那么治国也会有希望。”
  于是,尧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下嫁给舜。成了尧的女婿的舜带着两位夫人搬到妫水边去住,教她们勤俭持家、恪守妇道。两位夫人都没有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怠慢舜家里的人,因此赢得了许多人的夸赞。
  尧知道这些后,觉得很满意。接着,尧想试试舜怎么用人,就派了九名男子跟随他,借此观察他的行为。
  当舜在历山耕种,那里的百姓都不会为了田地的边界而争吵。
  当舜在雷泽捕鱼,那里的民众都会互相礼让捕鱼的地方。
  当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那里所生产的陶器都是精雕细琢,不会粗制滥造。
  舜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只要一年就能成为聚居地,两年就能成为小城市,三年就能成为大城市。
  九名男子在舜的身边待的时间越久,对舜就越发敬重。
  看到这种情形,尧高兴极了,于是赏给舜一把琴和一些用细葛布做成的衣服,并且为他盖了粮仓,还给了他一批牛羊。
  “这个舜,的确不一样!”尧心想,“不知道他能不能办事?”
  于是,尧又派任务给舜。他让舜到民间去宣扬人伦的重要性,让人们接受伦理的教化。舜很认真地教,确实让一般百姓产生了品格上的变化。
  看到舜的一系列表现之后,尧下定决心要让舜参与政府部门的运作。他把舜找来,对他说:“你到公家来做事吧!”
  舜恭敬地回答:“我一定会尽我的努力。”
  舜没有信口开河,不管是在内政部门还是在外交部门,他都能把事情处理得井然有序。他和四方诸侯相处得十分融洽,也聪明地解决了四个凶恶氏族的问题,把他们迁徙到边远的地方,让他们抵抗更加凶恶的外敌。所谓“一物降一物”,再凶恶的人也会有他们的对手!
  合适的人选
  从诸侯推荐舜的时候算起,时间一晃便过去了二十年。尧原先只想用几年的时间来考验舜,没想到一试竟花了这么多年。
  其实这些年来,尧早就改变了初的心态,与其说在考验舜,不如说是在培养他。要是能为国家找到一个真正有品德、有才干的领导人,那么花二十年的时间来训练也不为过。
  要当好一个国君,必须了解自己的国土。
  有一天,尧对舜说:“你到各处的山林、河川和湖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有自然灾害要防治,又有哪些自然资源可以利用。”
  舜接受命令后,即刻动身。他来到一座高山时,遇到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像刀割似的划开天幕,大雨像盆里的水哗啦啦地直泻下来。大雨模糊了山,也模糊了路,给舜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可舜并没有在暴风雨中退缩,他勇往直前,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当舜平安回来后,尧很欣慰,认为舜果然智慧超凡,很有处理危机的能力,是到了该把帝位传给他的时候了。
  于是,尧召见舜,对他说:“你很会办事,说的话都做得到。从你管理四方诸侯的事务起,已经过了三年,现在也该接受帝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