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科普(第1辑共12册)

企鹅科普(第1辑共12册)
作者: (英)伊恩·斯图尔特|译者:沈雅婷//黄芳|绘画:(英)露丝·帕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88.00
折扣价: 122.20
折扣购买: 企鹅科普(第1辑共12册)
ISBN: 9787521724295

作者简介

\\\\\\\"企鹅出版社,《企鹅科普》系列丛书由企鹅出版社针对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组织科学相关各领域专家、学者撰写,并由专人审校、配图。用简明清晰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表达,将可靠的科普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1、《板块构造学说》 [英] 伊恩·斯图尔特(Iain Stewart) 著; [英]露丝·帕尔默(Ruth Palmer) 绘; 伊恩·斯图尔特(Iain Stewart),普利茅斯大学地理学教授、可持续地球研究所主任,研究地震、火山、海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为BBC制作科普节目《地球的力量》(豆瓣9.4分)《种出个地球》(豆瓣9.3分)《气候战争》《深入地底》《大陆的崛起》《石油星球》。 2、《进化论》 [英] 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 著; [英]罗文·克利福德(Rowan Clifford) 绘; 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的名誉教授,也是公认的世界上六位蜗牛种群遗传学专家之一。 3、《量子力学》 [英] 吉姆·艾尔-哈利利(Jim Al-Khalili) 著; [英]杰夫·康明斯(Jeff Cummins)、[英]丹·纽曼(Dan Newman) 绘; 吉姆·艾尔-哈利利(Jim Al-Khalili),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量子物理学家,萨里大学物理学教席,写作了10本书,翻译成20种语言,长期在BBC广播4台主持《科学生活》(The Life Scientific)节目,获得过皇家学会迈克尔·法拉第奖章、物理研究所开尔文奖章、首届霍金科学传播奖章,目前担任英国科学学会主席。他主持了大量科学节目,《万物与虚无》《原子》《化学史》《电的故事》《英国天才》《神秘的混沌理论》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 4、《泡沫》 [英] 海伦·切尔斯基(Helen Czerski) 著 [英] ;克里斯·穆尔(Chris Moore) 绘; 海伦·切尔斯基(Helen Czerski),物理学家,也是海洋学家、广播员、泡泡爱好者,伦敦大学学院机械工程学,专门研究破碎波底下的海洋泡泡。 5、《人工智能》 [英] 迈克·沃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 著 ;[英]斯蒂芬·普莱尔(Stephen Player) 绘; 迈克·沃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牛津大学将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赫特福德学院研究员,发表过400多篇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学文章,担任过欧洲人工智能协会和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主席。纪录片《网络战争》(War for the Web, 2015)的编剧。 6、《疼痛》 [英] 艾琳·特雷西(Irene Tracey) 著; [英] 艾伦·梅尔(Stephen Player) 绘; 艾琳·特雷西(Irene Tracey),艾琳·特雷西是牛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中心(FMRIB)的主任,纳菲尔德麻醉科学教授。艾琳是使用神经成像来研究人类大脑疼痛过程的领先专家。直到近期,人们还很难从正常受试者和患者那里获得关于他们主观疼痛体验的可靠的客观信息。将特定的神经生理标记物与敏感、行为或药理学机制引起的知觉体验联系起来,并确定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部位,一直是科学家、临床医生、制药业以及近期的社会和法律专业的主要目标。随着功能性神经成像方法的出现,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和脑电图(EEG),这已经成为可能。 在过去的十年里她的多学科团队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疼痛的处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在non-injured和受伤的状态,以及调制的疼痛知觉通过药理和心理干预。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很重要的疼痛成像组织之一。 7、《巫术》 [英] 苏珊娜·利普斯科姆(Suzannah Lipscomb) 著; [英] 马丁·皮克(Martyn Pick) 绘; 苏珊娜·利普斯科姆(Suzannah Lipscomb),罗汉普顿大学近代史教授,皇家历史学会会员,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历史学博士,为BBC和国家地理制作电视节目《猎巫》《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 8、《遗传学》 [英] 亚当·卢瑟福(Adam Rutherford) 著; [英]露丝·帕尔默(Ruth Palmer) 绘; 亚当·卢瑟福(Adam Rutherford),科普作家、节目主持人和遗传学家,研究与眼部疾病和视网膜相关的基因而获得博士学位,BBC节目《细胞》(豆瓣9.3分)《解剖之美》(豆瓣8.8分),常年主持BBC广播4台的《探索科学》节目,并担任电影如《湮灭》《异星觉醒》的科学顾问。 9、《意识》 [英] 汉娜·克里奇洛(Hannah Critchlow) 著; [英]斯蒂芬·普莱尔(Stephen Player) 绘; 汉娜·克里奇洛(Hannah Critchlow),专注于对人类思维和意识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精神病学和大脑功能,曾在电视、电台节

内容简介

\\\\\\\"《宇宙大爆炸》 创世之日 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宇宙曾经不存在。换句话说,在 创世日以前,不存在“昨天”这个概念。宇宙是在某一瞬间诞生 的。大约 138.2 亿年前,一个名为“大爆炸”的巨大火球爆出了这个宇宙中的所有的物质、能量、空间,甚至时间。火球不断膨胀,冷却的碎片最终形成了星系—一种由恒星构成的宇宙中的群岛,我们的银河系是约 2 万亿个星系中的一个。简而言之,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对那时候的人们来说,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宇宙是凭空出现的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疯狂了。大多数人听到这个理论后可能立即会问出下面这些问题:什么是宇宙大爆炸?是什么导致了宇宙大爆炸?大爆炸之前有什么?最后这个问题最让人尴尬、难以回答。当年的科学家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问题让他们头疼,才不愿意接受大爆炸理论。能让科学家们接受该理论的只有一个东西:证据。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可以证明大爆炸发生过的证据。 --------- 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热 宇宙大爆炸的火球就像核爆炸一样壮观。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核爆炸产生的热量最终会消散到周围空间中;而宇宙空间周围再无其他空间,根据定义,宇宙就是一切。所以由于大爆炸火球产生的热量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热量就被困在了宇宙自身之中,其结果就是,大爆炸的“余热”至今仍存在于我们周围。当然由于宇宙自身的膨胀,这种热量被大大地冷却了,现在它们不再以可见光的形式存在,而主要是以“微波”这种不可见的光存在。电视天线就能接收到微波,如果你用的是老式模拟电视,那么切换频道时出现在屏幕上的“雪花”中有 1% 就是大爆炸残余的这种微波造成的。 宇宙 99.9% 的光粒子(光子)来自大爆炸火球的余热,而来自恒星和星系的光仅占 0.1%。 如果人的眼睛能看到微波,整个宇宙看起来会是明亮的白色。如此说来,人们其实是置身于一个被点亮的巨大灯泡里。尽管大爆炸的余热是宇宙最显著的特征,但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我们生活在大爆炸宇宙中。 --------- 宇宙从何而来?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即广义相对论,外加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理论描述了宏观的恒星、星系以及整个宇宙;量子理论则是我们对微观的原子及亚原子粒子世界的最好描述。物理学帮助我们造出激光、计算机和核反应堆,解释了为什么太阳能发光,为什么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坚实的。 爱因斯坦的理论描述的是宏观世界,而量子理论解释的是微观世界,两者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却难以贯通融合。当然这种分歧不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困扰,但为了探究很久以前,也就是大爆炸那会儿,宇宙还很小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为了理解宇宙为何能像魔术帽里的兔子一般凭空出现,我们需要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和量子理论联系起来,创造出一个量子引力理论。 这一理论的最佳候选项便是“弦理论”,它把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看作在十维空间中像小提琴弦一样振动的微小的能量弦。没有人知道该理论能否成立。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只有掌握了量子引力理论,我们才能彻底解答那些终极问题: 空间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宇宙是什么?它从何而来?\\\\\\\" \\\\\\\"企鹅出版集团科普担当,英国科普读物。 本系列为企鹅出版旗下品牌“瓢虫”系列科普读物,类似鼎鼎有名的DK、Vintage、兰登书屋等,“瓢虫”是企鹅出版的科普担当。这套书继承了企鹅出版集团一直以来的高品质,无论是作为青少年科学启蒙,还是成年人现代科学入门,这套各领域专家撰写,配以精致插图的英国普及性科普读物,都不容错过。 精致口袋书。是知识点,更是兴趣点。 这也是一套精致的口袋书,每本书都只有四五毫米厚,可以轻易卷起来放入口袋随身携带。 每册书包含25个左右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大约500字,通本书阅读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文字叙述浅显易懂,而且内容全面。泡沫、章鱼、巫术、疼痛等好玩的科普门类,能激发好奇心。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或者想寻找关于宇宙、生命、人类、动植物等背后的科学知识,那么这套书是你很好的入门读物。 一半是文字,一半是插画。 文字和图片对开设计,左字右图,一半是文字,一半是插画,共同围绕一个知识点,打开书本的读者首先都会被图片吸引住,丛书采用的绘画方式,不同于市面上绝大部分科普书的插图,它的绘画风格会让你想到《纽约客》的写实+漫画的插画风格,会想到油画+科学制图的风格。这是企鹅旗下“瓢虫品牌”40年来的惯例,用浓墨重彩的商业性绘画,来呈现想要传达的信息。 作者·有牛津剑桥背景,也是科学布道家。 他们都从剑桥、牛津、加州理工这些大学毕业,在各自领域有突出成就。他们也是“科学布道家”,他们走到室外,走进摄影棚,面向大众,介绍他们应该知道的科普常识。《进化论》的作者史蒂夫·琼斯是世界六大蜗牛种群遗传学专家之一,《板块构造学说》的作者伊恩·斯图尔特的多部高分纪录片作品几乎被全部翻译成中文,《宇宙大爆炸》作者是英国科学学会主席,《遗传学》作者亚当?卢瑟福担任电影如《湮灭》《异星觉醒》的科学顾问,他自己则是专门研究眼睛的,留下了《细胞》(豆瓣9.3分)《解剖之美》(豆瓣8.8分)之类的高水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