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之巅:在喜马拉雅山上冥想
作者简介
斯瓦米·拉玛,喜马拉雅瑜伽创始大师。出生于印度,曾在西藏和喜马拉雅山中跟随多位隐居瑜伽士修行二十余载。是20世纪全世界具影响力的瑜伽大师之一。
内容简介
神圣的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绵延2400多 千米,主峰珠穆朗玛峰,海 拔8848.86米,矗立于尼泊 尔和中国西藏的边界,是世 界第一高峰。古往今来,无 数人都描绘过喜马拉雅山脉 的雄伟壮丽。“喜马拉雅”这 个词语由梵文而来,“喜马” 的意思是“雪”,“拉雅”的意 思是“家”,喜马拉雅就是白 雪之家。不过,我想让你们 知道,喜马拉雅不仅是一座 雪山,也是无数人修行的圣 地,那些绵延的群山、奇特 的峰峦,标识着冥想大师们 高维度的心灵,述说着他们 精神成就的辉煌。 我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脉 ,人生中有45年是来往于群 山之间,跟随瑜伽大师、高 人和隐士们生活和学习。我 见到了住在那里或路过那里 的圣者们,得以在他们的足 下学习,参悟他们卓越的心 灵智慧。从印度到尼泊尔, 从不丹到中国西藏……喜马 拉雅山脉中那些令人望而却 步的艰险之地,我都踏遍了 。我不靠氧气瓶和现代登山 设备,就可以登上海拔 5800~6100米的高山,虽 然常因没有食物可吃而昏迷 不醒、疲倦不堪,甚至于伤 痕累累,但最后总能绝处逢 生。 喜马拉雅山是我的心灵 之母,住在山中就像把命运 交给母亲一样。她哺育我, 启发我以独特的方式生活。 在我14岁时,一位不知名的 圣者为我加持,送给我一张 用喜马拉雅白桦树的树皮制 成的纸片,古时人们用这种 纸片书写经文。他在上面写 道:愿你轻物质世界,而行 心灵之路。我至今仍保存着 它。 我从圣者们那里得到的 爱,就像是终年覆盖在喜马 拉雅山上的雪,它们形成了 银色的冰川,然后融化为成 千上万的溪流。当爱成了我 生命的主宰时,我变得无所 畏惧,敢于踽踽独行,从一 个山洞到另一个山洞,穿越 无数的河流和被白雪覆盖的 山谷。在寻访隐居在喜马拉 雅山脉中的圣者时,无论在 什么情况下,我都能保持欢 喜。心灵的充盈伴随着我的 每一次呼吸,可惜这是大多 数人所无法理解的。 喜马拉雅山脉中那些和 蔼友善的圣者们只倾心于一 个引人人胜的主题:爱—— 爱自然,爱众生,爱万物。 他们教导我,大自然无时无 刻不在传法,然后我开始倾 听花朵的绽放、鸟儿的歌唱 ,甚至从最小的一片草叶和 荆棘中传来的音乐。万物皆 蕴藏着美。如果不去学习倾 听大自然的音乐,不能欣赏 她的美,那么人类从远古时 代就失去了追寻爱的动力。 你是否需要借助心理分析, 才能在大自然中发现那么多 的幸福、无尽的歌唱、梦想 ,以及美的源头?大自然用 冰川溪流、用山谷中的百合 、用星光覆盖的森林,不断 传授着圣音法言。这圣音法 言可以让人们学到铿锵有力 的真知,见到宏伟荣耀的至 善。 当一个人学会聆听大自 然的音乐,学会欣赏她的美 ,那么他的灵魂就能与整个 宇宙的完美旋律和回声丝丝 人扣。他在大自然中领悟到 的一切真知,都可以运用于 人类社会中。所以,人在寻 觅人间烟火前,应该先学会 爱大自然。这样,随着黎明 的到来,一个启示便穿透而 出:人世间的不幸和痛苦, 包括对死亡的恐惧,都会随 着黑暗和薄雾消失。自古以 来,死亡一直是痛苦的源头 ,但人在死亡时可以学会与 那无限的永恒合而为一。如 此,遇生死之人,便不会遭 受死亡所带来的倾盆而下的 痛苦和悲伤了。 大自然在简单中自有深 意,当人的感官与大自然接 触时,内心的觉知会自发地 流淌,这种灵魂激荡的体验 可以来自恒河轻柔的水波声 、狂风的呼啸声、树叶的沙 沙声,以及电闪雷鸣。这些 音乐在耳边回响,扣动心弦 ,形成了生命之歌。当一个 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时,一 切束缚他的封印全都解除, 自性的光明显露。他登上山 顶,看到广阔的地平线。他 觉悟到,在寂静的深处,藏 着爱的源头。真理隐藏在太 阳那轮金色的圆盘中,日出 日落,只有笃信之眼才能揭 示并看见此中爱与真理的光 芒。 我年轻时,坐在马特峰 (shivling)脚下,喝着冰 川融化的湖水,吃着地里种 植的蔬菜和根茎类食物,住 在喜马拉雅山的洞穴内非常 愉快。那段时光,我经常白 天漫步在山间,随意做些笔 记,黑暗降临前回到我的洞 穴。我的日记记录了我在喜 马拉雅山中遇到的圣者、瑜 伽士和其他心灵大师,以及 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体验。 在喜马拉雅山中,当一 个人在清晨和傍晚坐在山顶 时,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 如果他是一位有灵性的人, 则更能领悟到这些美中所蕴 藏的永恒。在这块光明之地 中,黎明和黄昏、白昼与黑 夜,不仅仅是地球自转产生 的现象,还具有更深刻的象 征意义。 P2-5
1.本书记录了很多传奇的故事。本书记录了斯瓦米·拉玛与那些隐居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瑜伽大师、高人和隐士相遇,共同生活并向他们学习的传奇经历。这些大师们不仅包括大名鼎鼎的甘地和泰戈尔,还有各个流派的瑜伽领袖。每个故事都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心灵之旅。本书插图近40幅,全面展现大师们的修行历程。 2.本书是20世纪全球zui具有影响力的冥想大师斯瓦米·拉玛所传授的真正的冥想法。书中带领读者探索如何通过冥想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并培养对当下的全然觉知。我们从中能学会如何克服恐惧、自大、执着,从而变得谦卑、平和,最终改变自己的生命状态。斯瓦米·拉玛将东方的冥想与西方心理治疗相结合,对西方心理学,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接纳承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本书深受许多名人喜爱、推荐。本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深受众多知名人士的喜爱,包括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推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克·多尔西、安泰保险前首席执行官马克·伯托利尼、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喜马拉雅山中的心灵哺育
神圣的喜马拉雅山 / 2
我的师父和我的双亲 / 16
师父和出家的王子 / 23
幻想的脚印 / 26
生活在岩洞中 / 28
第2章
师父的教导
学会给予 / 32
老师如何考验他的学生 / 35
半夜森林:一盏灯,一个人 / 37
孩子跳入洪水中 / 40
一捆干柴:我对师父的供养 / 42
你寂寞吗,我从不寂寞 / 44
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 47
苦涩的真相与善报 / 50
自律的必要性 / 53
第3章
避免成为这种人:有知识,没感受
你的感受,不需要外界的证人 / 58
心灵的智慧来自亲身感受 / 60
不说话,被毒打 / 64
喷火的人:不上当,不成长 / 67
一个没有信仰的和尚 / 69
花之谷的奇人 / 74
第4章
治愈之声:真言的力量
真言是疗伤的绷带 / 80
野蜂的真言 / 83
误用真言太可怕了 / 87
持诵真言发生的奇事 / 90
真言如舟,穿越生死之海 / 92
第5章
在雪山脚下,学习谦卑
高举自我者,终将自食其果 / 96
自大的代价 / 99
鞠躬:深沉的心灵语言 / 101
那一脚,踢醒了我 / 105
是诅咒,亦是祝福 / 110
第6章
一边恐惧,一边成长
魔 鬼 / 114
我见过最厉害的鬼,那就是人 / 117
对蛇的恐惧 / 120
一不小心钻进虎穴 / 125
第7章
出世之路
逃婚者 / 128
杀人犯 / 130
三台唱机同时播放 / 133
不放纵,怎懂自律 / 135
考 验 / 138
出家第一天 / 140
虚名的烦恼 / 144
我的整个存在,就是一只眼 / 146
醒悟,就是一刹那 / 148
一堆鹅卵石 / 152
三次诱惑 / 154
我是否该结婚 / 157
成为精神领袖的继任者 / 160
假和尚:一次悲惨的实验 / 163
一只手表的故事 / 165
两位裸僧 / 169
执着是我母,愤怒是我父 / 171
第8章
冥想:觉醒之道
一位著名的女瑜伽行者 / 174
心在掌中,泪在眼中 / 179
最深的自由,是不执着 / 181
甘地走路的样子 / 184
闭上眼睛,听见宇宙的心跳 / 188
雨:天与地的连线 / 192
马哈希·拉曼:了解自己,就了解一切 / 194
室利·奥罗宾多:谁会与我同行 / 197
幸福的波浪 / 201
七大哲学流派 / 203
索麻:别把幻觉当开悟 / 206
挂十字架的苦行僧 / 209
第9章
喜马拉雅山中的开悟者
用钱来垫屁股的圣者 / 212
玛塔吉婆婆 / 215
长寿的技巧,是一种呼吸的技巧 / 218
鬼湖与隐士 / 222
雪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 226
第10章
生死课
我又一次被骗了 / 230
我与死亡有个约会 / 232
生和死不过是两个逗号 / 236
懂生,也要懂死 / 242
一个看落日的人 / 244
第11章
心之力
看蚂蚁 / 248
凝视的力量 / 250
我的驴子呢 / 252
雪山的回答 / 255
上师与渡船 / 257
师父的照片 / 260
老年是又一次童年 / 262
灌顶与开悟 / 265
师父让我当了一分钟老师 / 269
疯医师 / 270
洞中闭关 / 273
东方与西方 / 277
试读内容
序 言
1976 年,斯瓦米·拉玛收我为徒,从那时起,20 多年里,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每一分钟都是学习的机会。现在,他已离开人世,我回过头去看,才发现他是如何把那些隐士高人的教诲融入自己的生命,然后再巧妙地充盈到我的每一次呼吸中。一波又一波,他用永恒的智慧和爱,滋润着我的思想和心灵。今天,我满怀敬畏和感激之情问自己:有过他这样的师父,
夫复何求?
1985 年,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富有的时期之一,那年斯瓦米·拉玛督促我翻译他口述、别人执笔写成的《静心之巅:在喜马拉雅山上冥想》。
每天晚上,当我把当天翻译的内容呈给他过目时,他都会告诉我故事中不为人知的部分。我很快意识到他要我翻译,其实是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圣者们的内心世界,充分吸收他们的教诲。
在这本影响深远的书中,斯瓦米·拉玛记录了他在喜马拉雅山脉中跟随 100 余位隐居深山的瑜伽大师、高人和隐士修行的经历,以及如何从一个淘气的小男孩成长为 20 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冥想大师之一。
翻译此书,我得以进入一个妙不可言的心灵世界,那些高僧大德的智慧火花,以及不可思议的精神体验,令我惊讶不已。书中每一个故事、每一页文字,都是恩典,给我带来无尽的启示。这是斯瓦米·拉玛的人生,是他的心灵旅程,是他和许多不同流派的大师们接触的经历。他所提及的那些问题,我们每个人一生中至少会面临一次。他把他自己领悟到的,用 如此平实且慈爱的方式与我们分享,所以那些经验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就世俗层面而言,本书为我们指出了我们是谁,以及要采取哪些步骤才能获得快乐与成功。它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并对自己的努力充满信心。
在精神层面,那些隐藏在喜马拉雅雪山洞穴中的冥想大师,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神秘而深奥的本性。
心灵书籍,尤其是自传性质的书籍,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圣者的经历和成就是我们常人无法企及的。然而,斯瓦米·拉玛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诠释那些奇迹,让人醍醐灌顶。翻译时,我感觉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他是一个孩子,生性顽皮。他是一名少年,充满好奇心和冒险热情。他是一位探索者,有优点也有缺点。和我们一样,他有时也无法区分谁是骗子, 谁是真正的大师,误将骗术当成精神成就。例如,有一次,他被巫术表演的神奇力量和光鲜亮丽的生活所迷惑,甚至考虑放弃自己的导师,另寻他人。
他人性的这一面,我们太熟悉了,以至于在阅读时,他的旅程也成了我们自己的旅程。
阅读书中修行者的故事,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无限感激之情,同时也更加感激斯瓦米·拉玛。斯瓦米·拉玛让人不要相信奇迹,但他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充满奇迹。没有一个靠近他的人会空手而归,收获各不相同:有商人通过他的引导茅塞顿开,生意上了一个台阶;有病人通过冥想练习,心态平和、宁静,身体逐渐康复;有暴躁厌学的学生与他相处后,性格大变,开始努力学习。很多人明白他们收获了什么,但也有些人不明白。回首往事,斯瓦米·拉玛以隐士身份完美地揭开了精神的奥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斯瓦米·拉玛是一位真性情之人。爱玩的孩子、任性的少年、老练的成年人、和善的冥想大师,都很自然地在他身上展现出来。对他而言,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他总是活在当下。他浑身散发着治愈的能量。如果他停下来与一位患有慢性抑郁症的女人说话,女人的脸上会焕发容光。如果他在某个地方生活了一段时间,那个地方也会与之前不一样。
对于斯瓦米·拉玛来说,没有什么是无用的,每样东西都有他的用处和意义。一次,他把一些岩块和碎石放在一条突兀的污水管道旁,再巧妙地用一些树木的残枝布置在周围,结果这件“雕塑品”看起来像一位禅坐的大师,让来访的人尊敬地与之保持距离。
斯瓦米·拉玛非常喜欢仙人掌,有一次,我问:“老师,您为什么喜欢仙人掌呢?”
“我习惯照顾那些浑身是刺、被众人抛弃的人,每当看到他们像仙人掌一样绽放出花朵时,我就特别欣慰。”他回答说。
记得我的生活在 1976 年之前,就像路边飘荡的一粒微尘,一天,斯瓦米·拉玛捡起了我,把我转化成一粒活花粉。在他的爱抚下,我才成了圣贤们种植的花园中的一分子。今天我有幸为这部经典作品作序,我希望读者们能理解,我所做的尝试,就像一朵花想要描述园丁和园丁的成就一样,远远超出了花的理解能力。
这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我读它、琢磨它,不知道多少次了,妙在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每次的发现又正好是自己当时最需要的。我不想告诉读者,我认为这本书究竟是什么,如果我这样做了,就有可能妨碍你收到它所要给你的讯息。
喜马拉雅山不仅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同时也是人类静心之巅。如果您有缘翻开此书,字里行间,您将体验到斯瓦米·拉玛和其他圣者的存在,沐浴在他们的恩典中,并得到你所需要的。
潘迪特·拉杰马尼·蒂古纳特
正文
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有一天,我问师父:“师父,有人告诉我幻相和无明是一回事,但我还是不太明白幻相是什么?”
师父经常通过亲身示范来传授真知,所以他对我说:“明天早上我会让你与幻相见面。”
那天晚上,我一夜无眠,心里盼着明天我就能见到幻相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像过去一样到恒河中去沐浴。浴后我觉得自己实在无法坐下来冥想,因为我兴奋不已,期待着揭开幻相的神秘面纱。在回山洞的途中,我们碰见一棵干枯的大树。师父突然冲到树边,紧紧抱住枯树。我以前从未见过他跑得这么快。他大声地叫我:
“你是我的弟子吗?如果是,那就快来救我!”
我说:“啊?你曾经救过那么多人,怎么今天需要我来救你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看见师父被大树吸过去后,我很怕那棵树,不敢走近,因为我怕靠近它也会被吸住。我想:“如果这棵树把我们俩都吸住了,谁来救我们呢?”
他大叫道:“快救我!抓住我的脚!用力把我拉开。”我用尽了全身力气,就是无法把他拉离那棵树。
然后他又说:“我的身体被树干捉住了。”我用尽平生之力也无法将他拉开。
最后我放弃了努力,开始思考,并对他说:“这怎么可能呢?这根树干根本没有力量抓住您,您在玩什么把戏?”
他笑着说:“这就是幻相。”
师父对我说,无明是指个人的无知,而幻相是那个东西根本不存在,但看起来好像存在一样。然后他解释,当我们把一切心思、精力和才智都耗在相信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时,不存在的东西被认为是存在的,这就是幻相。
他告诉我,幻相如水中的倒影,皆为虚幻,不可执着。他要我坚持练习冥想,对一切不要执着,时刻保持觉知。他说:
“幻相深深地根植于执着之中。当我们想要得到某些东西或对它产生执着时,它就变成了幻相的源头。执着是痛苦之源,冥想是解脱之道。冥想不执着于结果,专注于过程,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就是破除幻相的方法。执着越少,内在的力量就越强,心灵的维度也就越高,越能领悟天机,得见真实自性。
“许多人把爱与一往情深的依恋混为一谈。事实上,在一往情深中,你会变得执着、自私,只关心自己的快乐,还会滥用爱。你会充满占有欲,执着地渴望占有依恋的对象。一往情深会造成束缚,而爱则带来自由。当瑜伽行者谈及不执着时,并非教人冷漠无情,什么都不在乎,而是教导如何真诚地、无私地爱他人。正确的理解是:不执着,才能爱。无论是在喜马拉雅的岩洞里,还是繁华的都市,我们都可以修炼不执着的爱——慈悲为怀。”
我在喜马拉雅山恒河岸边学到的这一课,让我获得了这样的启示:幻相是黑夜,冥想是灯塔。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你的感受,不需要外界的证人
有一天,师父要我坐在他面前,问:“你是个博学的孩子吗?”
我对师父口无遮拦,再荒唐的话也敢说,有时甚至很无礼。他是我唯一可以完全坦诚的人。不论我对他讲什么,他都不会觉得冒犯。
我说的一些愚蠢的话,他也觉得很有趣。我回答说:“当然,我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你学了些什么?又是谁教你的呢?说来听听!”他说。
“母亲是我的第一个老师,接着是父亲,再就是其他亲人。随后是与我一起玩耍的伙伴,以及学校里的老师,还有书本。”我回答。
“到目前为止,无论你从家中、学校,还是书本上学到了什么,你所学到的一切都来自别人。而别人又是跟谁学的呢?他们也是跟别人学来的。你自称知识渊博,可这些知识都是别人的,我觉得你很可怜,你自己的知识一点也没有,你的想法都是别人的想法。”
我说:“等等,让我想一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醒悟:我到的一切,居然没有一件是我自己的。如果你站在我的立场,可能也会有同感。你所仰仗的知识,完全不是你的知识。所以,不论你拥有多少知识,都不能让你的心灵满足。就算你研读了整个图书馆里的书,你的心依然会感到空虚,灵魂依然会苍白、干瘪。
“那么我如何才能得到自己的知识呢?”我问。
“你要亲自验证那些从外面学到的东西。用亲身感受来帮助自己找到答案。最后你就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光知道是不行的,一定要亲自去经历、体验、感受和验证。未经亲身体会的知道,都是徒劳的。虽然间接知识也能提供信息,但却不能给心灵带来满足和快 乐。生命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屋子堆砌的知识。古往今来,无数智者千辛万苦,就是为了直接验证真理。他们不满足于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为了追求真知,敢于挑战那些顽固捍卫传统信条的人,即使遭受迫害也在所不惜。”
从那时起,我便尽力遵循师父的忠言。我发现,知识是否有用,亲身感受是唯一的检验标准。我们大多数人发现一个观点后,都会去找朋友,告诉他们,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同、肯定。如果他们说:“是的,你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认为这是真理,但别人的意见并不能用来测试真知。
当你直接体验到真理时,你的感受就是最好的肯定,不需要去请教邻居和老师,也不需要从书本上去寻求肯定。心灵的感受不需要外界的证人。如果你还存有疑惑,就表明还未踏上领悟之路。当你全力以赴,将所有的疑虑都打消,全然回归内心,你就会了了分明,啜饮
到真知源源不断的活水。
媒体评价
斯瓦米·拉玛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带领我走入一个妙不可言的心灵世界。他与喜马拉雅山中那些伟大导师的相遇,深深改变了我对冥想、对生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灵魂深处的黑暗。 ——Amazon 读者评价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每一页都仿佛让我沉浸在一场冥想之中,带来深刻的内在觉醒。 ——Goodreads 读者评价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粒种子,可以在读者心中种下变革的力量。 ——Awaken.com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