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塞罕坝(精)

美丽塞罕坝(精)
作者: 朱悦俊//段宗宝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美丽塞罕坝(精)
ISBN: 97875455488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塞罕坝历史上有“千里松林”的美誉,到了清朝,更 有著名的秋狝场所——“木兰围场”。 它“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 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清康熙帝看中了这块土地,塞罕 坝遂成为清朝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政治战略要地。 当历史推进至清朝后期,1863年,也就是同治二年, 塞罕坝开围放垦,农牧活动增多,加之山火连年不断,日 本侵略者疯狂采伐,曾经的原始森林、肥美草原逐渐退化 为荒漠。 从一棵树的莽莽荒漠到百万亩的人工绿海,时至今日 ,河北塞罕坝林场靠艰苦奋斗屡创奇迹。 2016年2月,在人民日报社内参部主任王方杰的策划 和指示下,笔者前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的塞罕坝机 械林场,对几十年来坚守此地的老、中、青三代林场建设 者进行采访。 天蒙蒙亮,我俩背着大书包,睡眼惺忪地出现在北京 站的站台上,登上许久未曾坐过的普快列车。一次终生难 忘的采访,就以一个极其平淡的心情开始了。 列车很慢,从北京到承德不过两百余公里的路程,竟 需要5个小时。这与效率第一、时间第一的时代氛围似乎格 格不入。火车一路上晃晃悠悠,“哐当哐当”的车轮声夹 杂着不时传来的旅客的笑声,让照进车窗的阳光更显和煦 ,仿佛一切又回到了那个“马车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 。 火车暖气开得很足,温暖的车厢让人不禁哈欠连连, 望着窗外的双眼也跟着有些迷离。即使看见那些因寒冷而 变得只剩土色的山头,也觉得分外可亲,全然忘记车外那 猎猎的寒风和肃杀之气。 上一个稿件刚刚结束,下一个采访尚未开始,正是一 个记者心目中最理想、最舒适的状态。一番天南海北的聊 天之后,话题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塞罕坝”。 出发之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功课:历史上的塞罕坝 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清 朝时更成为“皇家狩猎场”;而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前后,由于自然灾害、战乱、无节制掠伐等,塞罕坝已经 变成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漠;1962年,原 国家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攻坚克难、不断传承,塞罕坝再次变成了“河的源头、 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 乍一看,故事很简单,在这种大历史的叙述下,一切 都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能够消耗人一生的几十年时 光,似乎也只不过寥寥几笔而已。 当时我们不知道的是,一个历史波纹的背后,有着无 数普通人命运的转折。一眼望去平静如止的水面下,有着 无数普通人拼搏击水的波涛汹涌。 半个多世纪前,“向塞罕坝进军”的号角吹响。 1962年9月,369名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热血青年们, 一边吹响了集结号,一边怀揣着梦想北上。他们一路来到 这里——海拔最高处达1900多米的塞罕坝。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