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师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悠远的回响/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
ISBN: 9787567628373
鲁迅先生的《野*》是**的比较难读的散文 诗集,但是我们翻开这部书,就会发现将近一半的 文字还是比较容易读的,何况,“作者后来在《二 心集·(野*)英文译本序》中,对其中八篇的写作 背景和寓意都有明确交代。……英译本序没有提到 的另一半《野*》,与作者所举八篇颇不相同—— 它们都跟‘过去’有关。……《野*》完成之后所 作的(题辞)中一再宣布‘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告别的姿态**坚定… …何谓‘过去的生命’?……宽泛地讲,‘过去的生 命’包括作者自1881年出生直到1927年写作这篇(题 辞)的整个生命历程。”(郜元宝《鲁迅精读》)作者 也并未简单地沉入“过去”,而是站在20年代的“ 现在”的立场来努力扑灭依然不肯消失的“过去” 的阴影。“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从低沉的自我忏悔开始,到企盼获得来自客观 力量的**性解决,这一思想也就是《野*》的主 体架构。 鲁迅先生是**的文学家、思想家、**战士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 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散文诗集《野* 》是鲁迅人生哲学集中而形象的体现。其中《雪》 是其中一篇**的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诗,反映的是 鲁迅这一时期哲学思考的重要命题:对人的生命存 在形式的思考;并且以一个失败者、反思者和忏悔 者立于天地之间,目的就不再是单纯的不屈不挠的 挑战,还蕴含着“求乞”,怎样求乞,求乞什么。 《雪》中所表现的,他可以向“天”,向“地”, 向“虚无”求乞,甚至希望灵魂能够像“死去的雨 “雨的精魂”那样“奋飞”“旋转”“升腾”弥漫 ”于太空,却并不真的融入神性的天地。作者在文 中以诗的笔触塑造的三个意象:“暖国的雨”“江 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分别象征了鲁迅所思考 的三种人生存在的生命形态。“暖国的雨”是生命 的合理存在的象征,“朔方的雪”则是生命的现实 的也是*终的存在形态。鲁迅对之寄予了不同的情 感:“暖国的雨”固然是理想的人生,鲁迅对它爱 护然而不安,因为不曾经历痛苦磨难的人生是不能 被看成“幸运”的;“江南的雪”象征的是鲁迅向 往的生命境界,然而仍有所保留,它不可能永恒, 必将随美的消失而被人们遗忘。只有“朔方的雪” 是鲁迅真正肯定和认同的。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 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雪 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加 体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 神。散文诗《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 战争爆发的前夜,国共两*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 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