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中国电影史(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ISBN: 9787504327840
钟大丰:1982 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5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是中国电影专业硕士之一。 1985 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1989 年至 1991 年和 1995 年至 1996 年两次赴美国进修学习。回国后仍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 1994 年起任文学系主任。 1998 年起任教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中国电影史、美国电影、电影理论和传播理论等领域进行科研。尤其是在中国电影研究的领域内,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曾四次获省部级奖。 舒晓鸣:1939年3月生于四川重庆,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四年),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至今。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的教学与研究。
第一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从电影诞生、传入中国到1932年左翼电影运动兴趣之前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奠定了初步的事业和艺术经验的基础。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们为使是电影这一外来的新生艺术在中国扎下根来,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第一节 最初的尝试 一、电影传入中国 1.最初的电影放映 电影的发明,经过了19世纪许多科学家无数的探索和实验。但它真正诞生的日子,通常是从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第一次公开放映他们摄制的《工厂大门》、《火车时站》等最初的电影片断时开始算起的。电影形成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迅速向全世界扩张的时期。电影这个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奇发明,也随着殖民者的足迹迅速地漫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很快传到了中国。 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活动取得成功之后,便迅速扩大他们的影片生产和放映范围。他很快派出了几十个人到世界各地放映影片和拍摄素材,其中有的人也来到了中国。在现存的卢米埃尔的影片和资料中还可看到当时摄影师拍摄的中国集市上卖煎饼、理发的人们等镜头。 中国人最早看到的电影也是由外国人带来放映的。1896年8月11日(光绪22年中秋节),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中推出了一种新鲜玩意儿,人们管它叫做“西洋影戏”。这是关于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纪录,它仅发生在电影发明的半年之后,这次放映据说主要是法国影片。第二年的夏天,1897年7月,又有美国人到上海放映电影。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19世纪末,当世界文艺从古典时期迈向现代的时候,电影刚刚诞生。在中国,当“五四”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兴起的时候,中国电影才开始故事片创作,无论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还没有摆脱原始状态。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正努力追赶着现代文艺的步代,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这使我们无法直接套用传统的历史和文学史的分期方法来叙述电影的历史,而只能尝试寻找更能反映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方法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