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汗青堂087:嘉靖帝的四季 皇帝与首辅
ISBN: 9787510897948
窦德士(John W. Dardess,1937—2020),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元明思想史和政治史。
1521年,正德帝作为先 皇的独子在29岁无嗣而崩。 在此之前,建立于1368年 的明朝皇室还从未遭遇过人 丁繁衍上的挫折。首辅杨廷 和与皇太后张氏迅速同意召 见正德帝13岁的堂弟朱厚熄 ,而朱厚熄的父亲则是弘治 帝之弟(弘治帝是正德帝的 父亲,张皇后是他最重要的 配偶)。这个年轻的小伙子 已经听到了好消息。一个多 月以来,明王朝的御座虚位 以待指定的新继承人。 朱厚熄是去世于1519年 的兴王唯一存活的儿子。兴 国被封于北京以南600英里 外汉江之畔的安陆(今湖北 钟祥)。一群象征着明朝权 力结构各个关键组成要素( 军队、文官以及宦官)的显 贵,带着邀请和金符于正德 死后的4月15日从北京出发 ,前去奉迎朱厚熄进京即位 。他们是定国公徐光祚(明 太祖麾下大将军徐达的后代 )、寿宁侯张鹤龄(太后之 弟)、驸马都尉崔元(朱厚 熄祖父成化帝女儿的丈夫) 、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毛 澄以及三名太监。他们于5 月2日到达安陆。为正德代 写的传位遗诏由毛澄保管, 崔元则携带金符。 年轻的皇位继承人在安 陆府门迎接迎侍诸臣,毛澄 向他出示了诏书。他将诏书 带入宫殿,并在迎侍诸臣和 自己的随从面前宣读。所有 人都对这位少年如何使场合 变得更加庄严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迎侍诸臣被赐以银币 绢帛。 即使朱厚熄对自己被选 中继承帝位这个消息感到喜 悦,他也很好地将情绪隐藏 了起来。由于要离开健在的 母亲和已故的父亲,去面对 新的生活和未知的命运,而 不是为了素未谋面的驾崩的 堂兄,他在公众场合总是一 副流泪哀伤的样子。因此, 5月6日,他在父亲的墓前伏 地恸哭,左右不得不将他扶 起。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 被感动得落泪。次日,也就 是5月7日,他在辞别母亲时 又流泪了。母亲劝告他要成 为尧舜之君,她稍后也将进 京。 车驾同日前往北京。朱 厚熄自己的随从有40余人, 包括两名宦官、兴王府长史 袁宗皋以及仪卫的指挥骆安 ,其余是卫兵和各类官员。 一行人向北渡过汉江。少年 命令一名太监下令,沿途不 得骚扰当地官员和搜刮平民 。湖广按察司副使因为车驾 经过其管辖的区域时没有表 现出适当的尊敬,结果被北 京迎侍诸臣中的一名高级太 监投入监狱。 5月26日,车驾到达北京 以南约20英里外的良乡,来 自礼部的使者已在那里准备 好迎接车驾人京的仪仗。由 于朱厚熄是兴王,他将从所 有来访亲王指定的入口,即 北京城的侧门东安门入城, 而不是从正阳门(今前门) 入城。据说,年轻的亲王在 阅读了程序之后对他的导师 袁宗皋说:“遗诏以吾嗣皇 帝位,非为皇子。”袁对此 表示赞同。 次日,亲王和他的行殿 到达北京郊外,首辅杨廷和 在那里第二次请他从东安门 入城。袁宗皋对此表示反对 :“今上继序即帝位,可复 行藩王礼耶?”他大声要求 开启大明门,并由此入城。 知晓这场争论的张太后最终 向年轻的朱厚熄屈服,让他 从正中的大明门进人北京。 这是这位年轻的皇帝在制定 礼仪和建立超越其上的最高 权威的漫长斗争中取得的第 一个小小胜利。 登基典礼在入城的同一 日波澜不惊地举行了。定策 国老杨廷和精心构思了一道 复杂的诏书,内容包括皇位 继承、减免全国范围的税收 以及一份庞大的削减花费、 消除滥赏的改革清单。新皇 帝即位后的最初几年,将在 执行这道诏书的过程中度过 。 从此刻开始,我们就可 以用他的年号“嘉靖”来称呼 这位新皇帝了。但在之后的 八个月中,仍然沿用正德年 号纪年。与此相应,嘉靖元 年将从1522年1月28日开始 (明朝法律规定禁止在年中 改元)。 但是,在1521年9月满14 岁的朱厚熄与61岁的杨廷和 之间,矛盾的种子已经种下 。杨廷和从1507年开始就 一直是大学士,1518年成 为首辅。对于内阁和整个文 官集团而言,这绝非一段令 人愉快的岁月。自13岁继位 起,正德帝就厌恶傲慢的文 官,在他统治的16年间,内 官和侍卫军官以忽略、蔑视 的态度和偶尔的残暴行径对 待文官集团。杨廷和与大多 数官僚决定控制住年轻的嘉 靖,以确保复兴文官的尊严 和权威,尽管他们从未控制 住他任性的堂兄。实际上, 嘉靖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证明了自己在和大学士们 一起统治中国时是易于服从 的。嘉靖与杨廷和在当时是 意见一致的。是什么事情导 致了他们之后的冲突?许多 人将原因归咎于杨廷和对少 年皇帝角色的错误判断,以 及对皇室祖先崇拜仪式的技 术细节的不当处理。 P3-5 提起嘉靖帝,很多人大概会想起高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由陈宝国饰演的形象。他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嘉靖帝可以说是明朝的“话题之王”,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继位时爆发了『大礼议』之争,少年气盛的嘉靖帝联合张璁(张孚敬)等人,斗倒了历经两朝、根基深厚的杨廷和集团,开启了皇权强势的嘉靖时代。在统治初期,他意气风发,作者以春季来对应,首辅是有从龙之功的张璁。之后在嘉靖帝统治的夏、秋、冬季,嘉靖沉迷道教,夏言、严嵩、徐阶相继粉墨登场,成为首辅大臣。而徐阶为了上位,甘居严嵩之下,百般讨好,待羽翼丰满之后,取严嵩而代之,这段史实堪称政争文的典范。 嘉靖帝在位后期常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始终牢牢掌控着大明的朝政,精于玩弄帝王心术,试图在大臣之间平稳权力的天平,琢磨人心,本书揭示了皇帝与文官系统四位最有权势的领袖的个人野心和决策议程的互动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