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56.80
折扣价: 34.65
折扣购买: 何人不起故园情--颐和园随笔
ISBN: 9787558168239
概况 颐和园幅员辽阔,建筑繁多,即使是到过颐和园的人 也难免晕头转向。如果对颐和园没有整体的了解,那如何 称得上了解呢?所以在出发之前,不得不先熟悉一下颐和 园的概况,才不至于一进入这片美景的海洋,便迷失了方 向。 颐和园是世界知名的,也是中国保存得较完好的皇家 园林。它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北京西郊,散发着无 尽的光芒。 中国人在建筑上讲究“风水”。风水指住宅基地、坟 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体系。具体细节 我并不清楚,但对最基本的知识却也略有耳闻:好的园林 总是有山有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先贤的教 诲影响了后代的方方面面,园林建筑上也概莫能外。人们 一贯认为有山有水才是完整的园林。只有水缺乏稳重,只 有山则无以润泽。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之集大成者, 自然满足了这一要求。 理想化的颐和园正是由山、水两大部分组成:北边是 一座万寿山,万寿山南麓的山脚下有一大片水系,名为昆 明湖。昆明湖是北京最大的湖泊,现在俨然成为北京市降 水量的计量单位。比如某次北京城下了场大雨,新闻中会 在具体数据后形容为“降水量能够填满三个昆明湖”,以 此来形象地描绘水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颐和园与北京人 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昆明湖成为颐和园水系的代名词,但其并非水系 的全部。颐和园水系设计时遵照了“一水三山”原则。这 个中国造园行业的金科玉律,据说是从汉武帝刘彻那里留 下来的。顺便一提,昆明湖的名字,也是从当年汉武帝挖 昆明池操练水军的事迹而来。从汉武帝提出这一理论以来 ,但凡比较有规模的园林,全部遵循这个规矩。只可惜, 从汉朝至今那么多园林,真正完整留下一水三山的,唯有 颐和园一座而巳。像印在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杭州西湖的 “三潭印月”,也象征着“一水三山”,只不过仅仅是极 端简化的象征而巳。所谓“一水三山”,是指中国古代神 话当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即一片汪洋大海及其上的三座岛 屿:蓬莱、方丈、瀛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 露,去日苦多。”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 ,因此古代皇帝便有追求长生不老者,对传说中长寿的神 仙更是心向往之。既然找不到成仙之道,起码能够仿照神 仙的住所建造自己的花园也是好的,于是就有了“一水三 山”的出现和流行。 颐和园中的三山分别对应的是:南湖岛、藻鉴堂岛和 治镜阁岛。南湖岛位于昆明湖主湖中,另两岛分别位于另 两座湖中。昆明湖一般指主湖,而非整体水系。昆明湖与 其西边的两座湖之间,有一条长堤隔开,这条长堤名为西 堤,仿杭州苏堤建造。两岸古树成荫,是一条名副其实的 绿色走廊。 颐和园中很多建筑和景观都是仿照国内著名的建筑建 造而成,所以颐和园又被称为皇家园林的博物馆。但这种 借鉴并非简单的模仿和堆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