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52
折扣购买: 说食画
ISBN: 9787555901778
冯杰,1964年生于中国烹饪之乡河南长垣。获过《联合报》散文奖、《中国时报》散文奖、梁实秋散文奖,宗教文学奖。著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一个人的私家菜》《书》。七岁时会炸油馍,十七岁时会做鸡蛋捞面,二十七岁相当于灶台助理,三十七岁能独立蒸馍,四十七岁开始夸夸其说食说画说食画。
鹌鹑记 一 如果单说世间好吃的标准,你不要参照《圣经》,上帝不吃豫菜。我姥爷有一句美食格言:“论吃飞禽,鹁鸽鹌鹑;论吃走兽,猪肉狗肉。”此言一出,就框定了味蕾愉悦的范围。 对于村里多数人家来说,猪肉是熬一年到春节时才能吃一次,我们恭称“大肉”(却没有“小肉”一说)。对于我,里面四种之一的鹌鹑却可以不时飞来飞去。 我姥爷另外还有一格言,曰:“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不过此时不能跑题说驴,必须来说鹌鹑。 二 鹌鹑予人以智慧。我二大爷当年在傅作义手下当排长,兼炊事,兼背黑锅。他也说:“吃鹌鹑可以使人聪明。” 我在乡村上小学,成绩不佳,我就想聪明,我想讨好老师。一放假我就怂恿姥姥到离我村五里开外的张堤村走亲戚,要找我姑姥爷,他有一张鹌鹑网,他会玩鹌鹑。 我姥爷概括这世间人类的癖好,是“好者好,恶者恶,玩鹌鹑的不打兔”。 一年四季,我姑姥爷就腰挎鹌鹑布袋,每次斗鹌鹑必出场,他是方圆十里一雅士。雅士说:鹌鹑以清炖为最好。 譬如,鹌鹑可以和枸杞、和人参、和冬瓜、和栗子、和山药、和萝卜等元素结合。总之,鹌鹑它和啥都能同炖。 我家那时囿于条件,只能白水清炖鹌鹑。这是一道荤菜素制。 三 下面才进入鹌鹑主题。 历来哪有百姓不缴皇粮的?我姥爷撇开猪肉又说过去。 那些年,我们村里年年缴公粮,人民公社美其名曰“爱国粮”。一年下来,打下来的麦子最后剩下百十来斤。除了够喂鹌鹑,还剩下了一颗“爱国心”。 这天下晌收工,我姥爷有闲,给我讲过一首元人散曲小令,说的是世间如何尖刻相。忽然,就翻出来了一只鹌鹑。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准确说是里面说到了一个鹌鹑嗉。 这时我二大娘来送一张簸箕,恰恰听到,簸箕放下了,却听得半明不白,疑问道:“你说的这老先生是李书记吧?” 那一年,李书记带领滑县“革命工作委员会”在我村驻队,在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喝酒前,他让我逮过鹌鹑。 这是一本关于吃的书,却不是纯粹的吃书,更不是实用菜谱。它是风格独特、结构独到的一册另类散文集,是属于诗人冯杰“一个人的吃”。里面无国宴豪华大餐,皆民间平常食事。作者写的不是食单,是记忆里的亲情,文化残存的余脉。有世相细节,味蕾记忆,有亲情人事,童言妙语。形式上文图并茂,内容上趣味盎然。讲的是日常琐事、俎上文字,又是历史痕迹、晚风残月。字里弥漫文字的味道,穿行着口味,还有心味。作者笔下“与食俱进”,腕底锦绣文章,琐碎里透出雅致,是一堆言外之意且妙趣横生的“文字的零食儿”。他提供了一种露珠藏海的生活态度和一种别开生面的阅读快感。读完掩卷,方知还是充满世俗情怀、弥漫人间悲悯的一部“烹饪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