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南丰先生评传(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曾巩文化丛书

曾南丰先生评传(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曾巩文化丛书
作者: 王琦珍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39.10
折扣购买: 曾南丰先生评传(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曾巩文化丛书
ISBN: 97872101140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建隆家业大于天——曾巩和他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宋王朝崇文 抑武的治国方略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新兴王朝,在其鸿业初开时,自然 都有一种令人鼓舞的欣欣向荣的气象。建立于公元960年的 赵宋王朝也一样。后来南宋时的杨万里,面对只有半壁江 山、偏安于江南的小朝廷,就很怀念北宋开国之初国家的 鼎盛局面,写下过“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 的诗句。但实事求是地说,赵宋王朝的前期其实也还是处 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中。一方面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 裂局面,除燕云十六州和西北地区之外,天下基本一统。 随着政权的日渐巩固及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国家 确实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气象。但另一方面,赵宋王朝 的统治者所施行的文官政治,也给国家的安危造成了许多 的隐患。 赵宋王朝文官政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两个方 面的原因。 一是接受李唐王朝因藩镇割据而最后倾覆的教训。“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王朝在全国范围内新增了许多节 度使,他们所管辖的地区被称作“藩镇”。唐王朝的统治 者原本是想通过这些藩镇来加强中央对各地区的军事控制 ,以便随时平定地方的叛乱。这种设置,在“安史之乱” 以后直到黄巢起义的百余年问,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割据倾向,也在渐滋暗长,发展 到后来,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 面力图摆脱中央政府控制。到黄巢起义失败之后,藩镇连 兵,天下大乱,李唐王朝终于在晚唐文人们一片哀婉的悲 歌声中灭亡了。接踵而来的,便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 面。这样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对新兴的赵宋王朝来说, 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 二是与其开国皇帝赵匡胤自身的经历有关。赵匡胤原 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将领。显德六年(959),周世宗去世 ,六岁的周恭帝继位。赵匡胤和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 控制了军队。这年年底,人们正热热闹闹地准备过春节, 京城开封突然传闻纷纷,说是另一个割据政权——北汉, 联合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起兵来犯。仓促之中,朝中执 政大臣未辨真伪,立即命赵匡胤率兵出征。正月初四,赵 匡胤率军驻扎在开封城外的陈桥驿,军中术士苗训声言天 象异常,“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天明时分 ,军中发生哗变。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一批心腹如赵普 、石守信等,将事前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山呼万岁。然后回军京师,逼迫七岁的小皇帝恭宗退位 ,赵匡胤正式即位,改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建隆。这便是 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而北汉、 契丹是否真的联合犯境,赵匡胤即位后便没了下文。至于 术士苗训之言、陈桥驿军营的哗变,乃至预先准备好的黄 袍等等,是否说明这原本就是策划周密的一次军事政变, 也就成了一桩历史的迷案。 这两件事对后来赵宋王朝治国方略的制定,有着相当 大的影响。前者是逐渐摆脱了中央有效控制的藩镇,既然